心理行为分析课纪实(一)
(2016-12-16 16:05:03)
标签:
新教育心理行为成长育儿 |
分类: 教学案例 |
从行为的错误反思心理的症结
下面以课堂实际教学的一个片段作为案例,和大家共同探讨学堂的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名字为化名)
原因:10月1日,全体老师及学生去某峡谷徒步。在返回的途中,雪由于体力不支和心态退缩放弃而掉队。
方式:10月2日/利用行读课时间/全体学生参与/问答方式
大致过程:
师:雪昨天的行为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再多说。这里只是说明一下她拖大家后腿的时间。前两次大家一起等,共是四十分钟。最后一次我自己等,五十分钟。那么,一共是九十分钟。也就是说,她一共耽误了大家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这一点你有异议吗?
雪:没有。
师:好。第一个问题,你是真没体力还是假没体力。
雪:假的。是我心态的问题。
师:用不着装乖,猜老师想要的答案。你的心态是什么样子,你现在想怎么说都可以,我们怎么知道是不是你编的。所以,如果你说是假的,有什么事实依据吗?
雪:(想了一会儿)可能是体力真的不够。
师:好。这一点有可能是事实。很明显,从爬碎石坡的时候开始,你的呼吸就开始加速,休息的次数明显增多。这些足以表明你的体力开始不够用了。
但是现在有另外一个问题:从你上了大路到云峰寺,你依然是有气无力,拖拖拉拉,根本跟不上我。早上去时这段路程用了我们三十五分钟,而你却用了七十五分钟。可是从云峰寺到镇上,你却又跟上来了。而且速度几乎和我保持一致(当时我的速度很快)。本来应该用四十分钟的路程,我们只用了二十五分钟就走完了。你作何解释?
(我在大路口的链接处等了她五十分钟直到她出现,之后和她一起走,我保持在她前方一百米左右,每到岔路口就等她一段)。
雪:(无言以对)
师:我帮你说。第一,从接近云峰寺所在的村子开始天就真正黑下来了,你担心看不到我而走错路。第二,后来的村子开始密集,路上闲散的人开始变多,而且经常会有狗叫,你变得有些恐惧,接近老师会有安全感。是这样吗?
雪:轻微点头。
师:不管原因是什么,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后来你可以跟得上我。这一点足以表明:你还是有体力的,其实是可以跟得上大家的。那么,问题就是,之前你为什么会选择掉队?
雪:(沉闷了一段时间)心态出了问题。当时想着反正跟不上了,就算了。
师:现在说这句话才有意义。这一点很关键。
知道你和璐(另外一个学生)的差别吗?爬坡的时候我一直在她旁边,其实她体力也不行了,几乎都走不动了。可是当我鼓励她,让她跟上的时候,她慢慢的打消了放弃的念头。一直到后来都跟在队伍里面。相反,我也说过你两次同样的话。而你没有任何反应,依然是阴沉着脸,一副自暴自弃又仿佛一肚子火没处撒的样子。
你知道吗?老师只能够帮助自己想改变的人,对自己不想改变的人没有任何办法。
雪:(无语)眼眶开始红润。
师:接下来的问题。当你打算放弃,决定掉队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后果?
雪:有。可能会迷路,不过老师应该会等我的。
师:还算比较诚实。
如果你没有考虑后果。也就是说,反正没力气了,我也没办法,落下就落下吧,管不了那么多了。这便是自私。只考虑自己,丝毫没有意识去考虑别人的立场和状况。
如果你考虑了后果。也就是说,明明知道自己可能会迷路,明明清楚老师肯定会等我,却依然选择掉队。这便是自私加可恶。你正是利用别人的责任心来满足你自己的不负责任的自私心。你知道吗?在回来的路上,你的同学都担心‘雪会不会走丢了呀。’你觉得好意思吗?你太清楚大家都关心你,不会丢下你。于是,便放心大胆的我行我素。
雪:(不好意思)
师:说你还算诚实。意思就是你还能承认自己是自私加可恶的。
你在电影里经常看到,如果一个士兵在战场上受了伤,他往往告诉战友‘别管我,快走。要不然都走不了。’如果换做你,你会怎么做?你心里清楚的很——战友肯定不会不管我的。于是,你的做法就是利用战友的责任心让他来照顾你保护你。结果很可能是害己害人。
你觉得昨天你的行为和刚才这个例子有本质的差别吗?
雪:(不做声)。
师:大家觉得呢?
大家:没有。
师:那天上电影课,张校长让你们每个人都反思自己的毛病。你马上就说要改掉自私。可是说说简单,如果要改就要时时刻刻反思自己的心念。
所以,要改掉毛病不是平常里能做到的,而是需要在事情上磨练的。
我问你们:什么叫平常里?什么叫事情上?
大家:不知道。
师:像今天这样讨论分析就是平常里,像昨天你们的经历就是事情上。讨论分析的时候,谁都能说得漂亮,剖析的深刻。但是一碰上具体的事情都抛在脑后了。所以,看你们有没有决心要改,有没有逐渐转变,就是从具体事情上来观察的。
(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自我反思)
师:继续问你,到镇上之后,当我打算指出你的毛病让你反思时,你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并且说‘老师你不要说了,我都知道。’
雪:理智。不对,不对。。。。。。有什么不一样吗?
师:当然很不一样了。
如果你是在情绪当中,那么这样的表现老师是可以原谅的。毕竟,人在情绪控制之下经常干出一些愚蠢的事情来。
如果你是理智的,那么老师将会感到非常轻松。因为,这意味着你将不再需要老师。你都说了,你什么都知道,那还要老师干嘛。其实相比于其他人,有时你提的问题还是有一定深度的,得耗费我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不需要老师了,那我从此便会省心省力,当然就轻松了。
雪:但是,当时我认为你要说的是——我拖累了大家。这一件事我是知道的,并不代表其他的我也知道啊。、
师:当时我还没有说出来,就被你打断了。你怎么知道我要说的就是你所想的。
雪:老师你都知道我要说什么了,还非要让我说出来。
师:大家看到了吗?她又一次完美的演绎了同样的状态。
雪:老师,你就是想让我丢面子。
师:你以为我闲的没事做了拿你来开心吗?说出来就印到心里去了。
雪:在情绪当中。(两行泪水滑落)
师:接下来,老师为什么要等你?
雪:(欲言又止)
师:大家可以帮他回答一下。
大家:责任。
师:不要以为老师很在乎你,学堂少了你就不得了了。
第一,你是学堂的学生,老师受你父母的委托自然有责任照顾你的安全。
第二,就算你不是学堂的学生,出于道义老师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你走丢。
但是,听说在夏令营期间,你们徒步回来时,你却丢下你的伙伴,自己回来。结果他给走丢了。是这样吗?
雪:他不是我的伙伴,我非常恨他。从火车上他就让我感到很生气,他一直都很差劲。。。。。。
师:你抱怨够了吗?假如他在山里面迷路了,而且只有你在她前面。你会等他吗?
雪:根本不可能。当时的情况是,我们已经到镇上了,而且。。。。。。
师:别瞎扯了,我是说假如。
雪:不会。我是不会管他的。
师:如果他不小心滑了一角,跌进山谷死掉了。你心里没愧疚吗?当他的父母伤心哭泣的时候,当大家指责你无情无义见死不救的时候,你心里作何感受?
雪:对他我就无情无义了。谁让他这么气人。
师:大家都听到雪的话了。
我提醒大家今后跟她交往要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要和他发生矛盾。一旦发生摩擦,有了过节,她就不会原谅你了。假如你和她一起探险,万一你受伤了站不起来,只能自认倒霉,因为雪根本不可能救你。谁让你和她原来发生过矛盾呢?
(大家都笑。雪不好意思。)
师:现在把情况颠倒一下。假如你在山里面迷路了,而且只有他在你前面。当你走错方向的时候,他提醒了你。你又会怎么想呢?
雪:(沉默)
师:不管你怎么说,你的内心当中一定会有哪怕很小很小的一丝感激升起。你会觉得,他也不是那么坏。可能,你们就会从敌人开始变成平常人,说不定还会变成朋友。可是,为什么你要等着他先帮助你,而你不主动帮助他呢?难道多一个敌人,你心里面更舒服一些吗?
雪:(落泪)
师:学堂14字校训,核心就是‘诚’、‘敬’、‘恕’。你天天都背,有没有真正想过什么叫‘恕’,有没有理解怎样才能做到‘恕’?一提到那个同学,你就开始抱怨。一个内心充满怨恨的人,怎么可能体会到‘恕’?
雪:(沉默)
师:好了,你的事说完了。我替你总结一下。
雪:同意。
师:既然同意,那你自己想该怎么办?
雪:对照学堂校训,违反几条做几天军训。
师:昨天晚上,你就说要做军训。我怎么说的你忘记了吗?‘你想做军训,我偏不让你做。’
第一,当时你是在情绪之中说的,内心一激动,干脆军训一下就此了事算了。哪有这么简单的事。
第二,军训只是惩罚你自己。你的问题在于自私,这么做对大家又没有什么帮助。
雪:那就帮大家做事。每天帮大家擦桌子。
师:这太轻松了。而且擦上几星期你就烦了,坚持不下去怎么办?
雪:那怎么办?上下蹲,蛙跳?
师:自己想啊,想不出来我就再给你想办法。
雪:听老师的。
师:我的方法太简单了。还是让你做选择。
第二,加强锻炼,提高体能。同时,改掉自己的毛病。等自己改变了,再和大家一起外出。
你选择哪一个呢?
雪:选择后者。
师:那好。从明天开始,每天的长跑训练,别人跑四圈,你得跑六圈。
雪:跑十圈都愿意。
师:有决心当然好。但是不用着急,慢慢来。只要你想转变,那肯定会转变的。
现在解决方法也找到了。还有问题吗?
雪:没有了。
师:大家呢?
大家:没有。
师:下课。
采取这种方式的目的在于:通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从自己的行为当中反思导致此种行为的心态和思想。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本人深刻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根源所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直接从核心处下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体现学堂行为和心理教育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