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啃哥评点:《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2014-08-01 00:35:06)
分类: 杂项系列分析文章

点击上方蓝色“啃哥张驰”,关注公共微信号

 

啃哥评点:《吾国与吾民》—林语堂

 

以下文字为啃哥张驰个人观点。不随波逐流,只扪心自问。

 

今天,啃哥在海南海口出差。晚上,饱餐归来宾馆,将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最后10页看完,掩卷,沉思,写下此读书笔记。

         啃哥读完此书,用了一周的时间。每日晚上1个小时,或者在地铁里,或者这飞机上,最终将其读完。

         这本书是写于1935年,但是,如今读来,一切,与当今中国的社会,又是多么的相似。林语堂这位语言大师,思想大师,用他大师的语言,深入刻画了中国的方方面面。文章中偶尔出现古文倒桩的句式,因此啃哥读起来很慢,比较费力。但是,看得出,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经过深刻琢磨的。

         文章的最后这样结尾“一阵新秋的金风掠过,木叶愉快地飞舞而摇落,你真不知落叶的歌声是欢笑的歌声还是黯然销魂的歌声。这是新秋精神的歌声。平静、智慧、圆熟的精神,它微微笑忧郁而赞美兴奋、敏锐、冷静的态度——这种秋的精神层被辛弃疾美妙地歌咏过: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尽识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最终认为,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是一种秋的精神。

 

         啃哥掩卷,思索。这本书内容非常多,因为在描写整个中国和中国人,又力求客观,绝不偏颇。林语堂是受了中国私塾教育,后又留洋读到博士,在回到中国,看到30年代的中国被外国列强割据,同时内战不断。这样的各种思想的碰撞下,成就了林的本书。

 

         正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述“我堪能坦白地直陈一切,因为我心中的祖国,内省而不疚,无愧于人。我堪能暴呈她的一切困难纷扰,因为我未尝放弃我的希望。中国乃伟大过于她的微渺的国家,无须他们的粉饰。她将调整她自己,一如过去历史上昭示吾人者”。读起来很费力,但是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的爱国情怀。这种爱国,不是盲目排外,不是自大,而是深入思考的一种决心。此事,啃哥不觉得想起了梁漱溟最钟情的那句话“独立思考,表里如一”。是啊,其实可以看出,这些伟大的人物,都是独立思考的行家,独立思考,基于各种基础之上的独立见解,才是最有价值的。

 

         本书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是关于“基本要素”,即分析中国人民的德行,心灵,理想,南方与北方,退化,新血统融入,文化的巩固作用,民族的童年;下部分是关于“生活”,再分为中国的“妇女生活”,“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文学生活”“艺术家的生活”“生活的艺术”。

 

         在上半部分中,给啃哥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有如下内容:

1)  新血统的融入。作者认为,正是由于不断地异族入侵中国,并统治中国。例如蒙古族,例如元朝,例如满族,例如清朝。正是这些新血统的融入,才使得中国文化,人群得以延续,因为新血统的身体更加健康的基因的融入,使中国人的身体不会孱弱下去。因为整个中国都是不崇尚体育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以及中国人民,延续了5000年,经久不息。

2)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出现。为什么中国能够融入新的血统,而不是被新的血统所杀戮,变成新血统统治下的新的文明呢?一如西方的各个国家,希腊文明的消失。这又与中国的文化有关,中国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思想。即中庸,即平和,即满足,即较少物质欲望。正是如此,任何民族统治中国,由于有孔子思想的基础,国人也都能接受。因此反抗不会过于强烈,并且儒家思想,又是当时最好的禁锢人民思想的武器,为历代统治者所欣赏。在此基础上,共同造就了文化的延绵不息。

3)  关于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三种思想并存,并以儒家思想占主导,其实有其必然性。儒家思想积极用事,要将才智用于社会。但是,当一个人不顺利,不能施展才华的时候,又可以借助道家思想的“无为”“无争”来安慰自己,作者认为《道德经》是一本最好的失败者安慰自己的手册。而佛学,又是道家思想的更进一步。因此,正是由于社会的需要,才出现了三种思想并存,并且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发生。

4)  作者将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分为“圆滑”“忍耐”“无可无不可”“老猾俏皮”“和平”“知足”“幽默”“保守性”八个特性。其中有好的特性,也有坏的特性。例如“忍耐”,作者甚至认为中国人民是全天下最能“忍耐”的民族。只要不至于饿死,没有人会造反或者提出意见。而欧洲国家人民,为了自由,民主,投票权,就可以发动战争。而相比之下,中国人太能忍耐了,想一想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再例如“圆滑”“无可无不可”,其实就是模棱两可。啃哥之前在四大,由于是外企,不觉得。后来做投资,接触民营企业多了,更能深刻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圆滑”“无可无不可”,确实为我民族的很不好的传统。

5)  作者认为,西方的思想,是认为天下都是坏人,所以是法治的国家,假设公务员都是坏人,然后用法律来约束。而中国,虽然也有法律,但是特权者比比皆是,中国的思想,是公务员,官员都是好人,只祈求“青天大老爷”,而不用,或者少用法律约束,全靠想象统治阶级清廉。其实,作者认为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了。这也就造成了为什么官员肆无忌惮,为啥那么贪污层出不穷的原因。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民依仗着官,而非官为民服务。作者在1935年就敏锐的看到了这一点,并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定会向西方一样,走向法治,走向墨子学说。但是,但是,2014年的今天,如何呢?啃哥在思考,难道时间的推移真的可以实现作者的假设吗?

6)  作者认为,中国人自古以来,缺少推理,缺少科学精神。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结果,个人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文言文的训练,四书五经的学习。而对于自然科学,对于通过实验证明“西红柿是甜的”此类问题毫无兴趣,最终导致在现代科学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也是中国人“中庸”“圆滑”“无可无不可”的性格特点决定的。既然性格都是“无可无不可”,那么,又怎么诞生严谨的科学,辩证的思想呢。

 

在第二章,作者写到了中国人的生活,给啃哥印象深刻的,有如下方面:

1)在妇女问题上,作者批判了孔子。孔子讲究三纲五常,讲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最终导致妇女在社会中没有地位,并需要裹足的病态发展。作者认为,对妇女的轻视,源于孔子。

2)关于公共精神的缺乏。社会以大家族,村落为基本单位,导致的是因循守旧,最终导致没有创新精神。

3)作者认为,在近代世界,中国给予贡献的,只有文学文艺方面的内容,其他方面没有任何贡献。(这句话与九鼎蔡雷的演讲“历史 英雄”中的一个论断如出一辙)。针对文学文艺,作者详细分析了:诗歌,散文,喜剧,小说,书法,绘画,建筑。可以明显看出,作者知识面非常广博,而且古今名家大作,信手拈来。啃哥对诗歌有一定研究,但是相比之下,确是汗颜了。

4)最终,作者认为,中国人喜欢享受清贫的安逸。而不像欧洲人民,希望挑战极限,例如攀登高峰。中国人的书法,绘画,以及建筑中,都充分体现了这种融入自然的思想。

 

读完此书,各种思想在啃哥脑海中冲击着,久久不能平静。啃哥承认,由于阅读能力有限,并且书中文字语言有时难懂。啃哥最多只读懂了七成,有些遗憾。

 

脑海中再次回想起了这首辛弃疾的词:

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尽识愁滋味,

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啃哥认为:这个社会也许就是批评太少,恭维太多,才导致很多时候很多问题流于表面,没有深入,没有分析,没有检验,没有规划。所有的人都在歌功颂德。而我更愿意啃一啃,啃出味道,啃出精彩来。

 

2014731

啃哥张驰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