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说说乔叶

(2016-08-25 22:55:05)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说说乔叶作者:乔叶

说说乔叶

光影

 

二十年前,我还在县妇联工作的时候,我就认识了乔叶。那时,我是以县妇联领导的身份,去家里看望她这个因志气和文章闻名小县的女子。当时,她深居山村还没有嫁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十年后,乔叶带着丈夫在城里艰难求生,竟然以贫困和出书闻名小县。天意巧合,我居然做了她的领导。看来乔叶和我注定有着不解之缘。直到看了乔叶的书,和她相处多了,才觉得真正认识了乔叶。于是,我也想说说乔叶。 

 

记忆中的乔叶

二十年前,在我还没有见到乔叶其人的时候,她在我的印象中是个迷,有人把她说得很神奇,说她过目不忘,说她出口成章。但是,还有人把她说成了丑女子,说她眼睛弱视,说她黄丝线一样的头发。

记得第一次见到乔叶,是在一个夏天的上午。我们在报纸上看到乔叶这个名字的同时,就听说了土门这个村名。于是,我们到桐峪麻田出差,路过土门村时就会时不时地提起乔叶。那天时间宽裕,我们一行几个人,决定进村去看看乔叶。为了表示我们的支持和鼓励,特意给乔叶带了些稿纸。

土门村是一个看上去就很贫瘠的村子。人家东一处、西一处,高一处、低一处。都是老旧的房子,每户人家都没有大门,实实在在的山野人家。经人指点,乔叶的家在村西头,离公路也不远。这次看乔叶,我们的心里抱着两个想法,一个是看看乔叶到底有多神?一个是看看乔叶到底是什么样子?当我们走进村子时,心里又多了一个想法,在这样一个荒僻的环境里,乔叶是如何写出那么有灵气的文章的?

在乔叶家人的热情招呼下,我们走进了乔叶所在的老房子里。我们进门的同时,迎上来一个女子,她一定就是乔叶了。她虽有些紧张,但说话落落大方。至于什么神奇的才气,并没有看出来。至于她的样子,不俊也不丑,她那黄丝线一样的头发,我们也没看到,如今好多人都在染发,她和众生没什么两样。乔叶个子不高,肤色白净,可能从来也不化妆。她的衣着太普通了,就像童话里的灰姑娘。

我们的视线,从屋里老式的箱柜和盆瓮上掠过,落到了老屋里最亮眼的窗前。窗前放着一台缝纫机,上面放着纸和笔,那应该就算是乔叶的书桌。缝纫机跟放着一个小杌凳,那应该就是乔叶写作的家当。大概是乔叶文章的作用,我格外注意了乔叶的窗台。她书桌前的窗台上,果然放着一瓶用罐头瓶秧着的野花,参差不齐,但姹紫嫣红,插在清水中真的很好看。看到野花的同时,还看到一个小台灯和一瓶墨水。想那野花的同时,我就想到了乔叶的母亲。乔叶在文章里说过,从山上有了第一茬野花开始,她的母亲每天下地回来就会给她往回采,直到山上不再开花。乔叶的母亲该是怎样的一个勤劳而又细心的母亲啊?她让乔叶和大自然零距离,和美零距离,和爱零距离。难怪乔叶的文字和山上的野花一样纯净。

乔叶就是在这个老屋里,练就了过硬的写作功底。在五年中只收退稿之后,她的作品终于开始陆续发表。五年,不见一点收获,她依然始志不渝。我无法想象,乔叶追随艺术的心,在贫寒和艰辛面前,到底有多大的承受力?她在这个窗前是怎么挺过一冬又一冬,写了十几年的?三间屋子全靠一盘热炕和一个小火炉取暖,她家又不太富裕,没有足够的取暖原料,何况热炕和火炉离她那么远,她又总是写到深夜……她居然记不住从窗缝中透进来的寒风,反而对玻璃窗上的冰花回味无穷。她忘了熬夜的辛苦,却把自己的影子从蜗牛想到霓裳羽衣……我明白了,乔叶写作,并不在乎发表多少作品,让思想和情感在纸上奔流不息,就是她最大的快乐。

 

生活中的乔叶

五年前,我在信访局工作时。乔叶已经再次回到政府大院。说她“回”,是她做小报编辑的时候,我正好在乡政府工作,我虽然没有看到她在大院工作,但我经常在小报看她写的文章。我和乔叶在政府办公楼里相遇时,她对我已经记忆摸糊,当我说起早年去过她家看她,她的感激一下子就溢于言表。还一再为自己眼睛不好,交往少的人就记不住而抱歉。我说没事的,人们记住你的还是你的文章。

那次见面,我出于习惯,仍然想给她些稿纸,因为她回到大院的原因,众所周知是因为生活的极度困难。可她却说用的时候再过来拿吧。我当时有些诧异,哪有用纸的人,别人给她纸时她不要的?何况她没钱买。后来我才得知,这时候的乔叶已经学会用电脑了。从这一点小事上,我看到了乔叶的率真,她不用她就不要,她虽然贫穷,但她不贪心。可我心里还是有些嘀咕,我见过不少眼睛好的人,用电脑都不是太娴熟,她眼睛不好,是如何学会的?转而一想,她能在老家的寒舍里坚持写作十几年,她还有什么学不会的?

机缘巧合,在乔叶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之后,我正好调到县残联工作。这时,乔叶的苦难和坚强,在我心中已成为一个传奇。柔弱的她是如何撑起一个家的?最终还实现了自己搁浅二十年的梦想。确实有好多人在帮助她,但更重要的是她自己得撑着。如果只为了吃饱饭而求生,她是不会写出一本书的。出于对乔叶的好奇,我仔细地读了乔叶的书。

乔叶书中写到的经历让我震惊,我想象不出她跟书、纸、笔打了十几年交道后,是如何适应一个家庭主妇角色的。她在娘家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有父母和哥哥们支撑着家,她也算享清福的人。她成家后,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靠天吃饭的酸甜苦辣,加上屡战屡败的创业历程,考验了她,磨砺了她,也丰富了她。

乔叶的生活也有幸福的一面,但现实点说,艰难要比幸福更多。丈夫对她再好,也有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也得“脸上脖子上淌着汗,钻进烟尘弥漫的厨房”里做饭;看着冰雹把西瓜打的七零八落,她心疼得泪流满面;看着她和丈夫亲手种下的果树和药材枯死,她的心里“堆满它们的灰烬”;直到连过年的钱都没有了,她在冬天的黄昏,陪着丈夫在寒风刺骨的大路上等车去要债、车没有来,丈夫边打着打火机边拉着她,小心翼翼地走在结了冰的河面上回家……

乔叶的生活陷入了翻不过身来的贫困之中。但命运对她的考验并没有就此罢手,以前还有丈夫和她分担,丈夫意外生病后,整个家的重担突然落到她一个人的肩头。乔叶从那时起,就一直提醒自己:“我不能倒下,我倒下了,我完了,丈夫完了,这个家也完了”。她坚信“只要心站着人就不会倒下”,

于是,她一个人拉着丈夫去看病;丈夫卧床后,她一个人给丈夫喂饭、洗脸、熏针;她一个人拉着丈夫,走在车流不息的公路上去做康复治疗……她只有一个信念,她一定要让丈夫站起来,她坚信丈夫一定能站起来。她的丈夫果然站了起来,她说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于是,她觉得生活上的任何苦难都不可怕了。她不仅在精神上更加坚强,她还安慰鼓励丈夫勇敢面对苦难。他们步入了生存的边缘后,她更没有倒下,她在风雪交加的早晨和丈夫一起扫雪;她一个人爬到井台上提水;来城里谋生后,她夜里住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房子,白天和丈夫卖包子,去做保姆;她快乐地吃着用干菜做的饭,和丈夫在冰冷的出租屋里什么都说,唯独不说苦难……

我无法想象乔叶到底有着一颗怎样强大的心,让她历尽艰难却始终挺立着,乔叶说,年少时心中只有梦想,长大了肩上就有了责任,人生最不可缺少的两样东西,她都不会放弃。

 

感恩中的乔叶

走进乔叶的家,我的心不由得酸楚起来。她的住所太简陋了,她的全部生活家当,都放在这个十几平米的出租屋里。做饭、睡觉、学习也在这里。她的床上,冬天和夏天的被子山一样堆放在一起,每天睡觉都得搬来搬去。屋里几乎没有一件值钱的乐西,我酸楚地说,最值钱的就是人了。乔叶说是。她说丈夫能好起来就是最大的幸福,她感恩上苍。

屋里最引人注目的是她的书。电视机旁边放着很高一摞书。她说她连放书的地方也没有,就都堆在箱子上了,实在堆不下了,这才塞到床底下。只要箱上还能堆得下就那样堆着,虽然看起来有些乱,但看起来方便。说到她写的书时,她说,书名“我的左手扶住你的右手”,原意是指她的左手扶着丈夫的右手,其实她能走到今日,是很多人的左手在扶着她的右手。比如:前任孙书记,现任王书记,前任李部长,还有北京的张大诺老师等,她感恩所有的左手。我问她有多少只左手,她说多了,在绝境中有很多,写书时有很多,出书后又有很多,身边的、外面的、还有港台的,她屈指数过,前后帮助她的领导、前辈、朋友加起来已经有五十多位。就这点而言,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她不会忘记每一句温暖的话,不会忘记每一点真诚的关爱!人在最困难的时候,哪怕是一句温暖给力的话,也值得铭记一生。如果没有这么多左手,她再坚强也很难撑起生活这片天。这个一把,那个一把,就把她扶起来了。她只有发奋地写,才觉得对得起那些左手。

问起乔叶的生活状况,她的生活依然是土豆白菜唱主角,当我流露出同情时,她释怀地笑笑,说这比卖包子、做保姆时的日子好多了,比母亲在老家的日子好多了,隔上一段时间也可以改善一下伙食,尤其是她可以安心地在自己喜爱的文字里尽情挥洒,是她最大的快乐。她对吃穿从来就要求不高,平安就是福。她想奋斗出个样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好好孝敬孝敬母亲,母亲养育她们兄妹吃了很多苦,而她生活窘困有心无力。如果她能有自己的房子,就可以把母亲接过来,工作之余给母亲做做饭、洗洗头发洗洗脚,多添几件衣服。而现在,她回老家一趟,母亲都会心疼她的路费,

了解乔叶这许多之后,我就时时处处想帮乔叶改善一下生活状况。她的言语神情无不流露出感激不尽。我说每一颗柔软的心都会被她的坚强所感动,她说是很多柔软的心把她感动了,更给了她无尽的动力。 

记得有一次,广场草坪上的丁香花开了,乔叶站在边上如痴如醉地看着、闻着,她的脸上洋溢着快乐。看到她背着沉重的生活压力却对着春天微笑,我不忍惊扰她,悄然地从她的身后走了过去。那一刻,我看到了乔叶对自然、对美的感恩。

我终于明白了,乔叶是把生活当成艺术来雕琢,把艺术当成生活来磨砺,二十年来,她一路上艰辛伴着快乐,幸福伴着泪水,她、艺术、生活早已融合为一个整体。

每每看到乔叶脸上的阳光,便总能感觉到洒满她心灵的阳光,这,都是因为感恩……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