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城一夏#+哈尔滨散文:如此清凉,如此狂热的哈尔滨夏天

(2019-06-30 17:30:12)
标签:

殷友成

哈尔滨

征文

夏天

分类: 散文
#一城一夏#+哈尔滨散文:如此清凉,如此狂热的哈尔滨夏天

#一城一夏#+哈尔滨散文:如此清凉,如此狂热的哈尔滨夏天




#一城一夏#+哈尔滨 散文:如此清凉,如此狂热的哈尔滨夏天

扬州   殷友成

 

哈尔滨是冬冷的极致,夏凉的别致。冬之极冷是冰天雪地,晶莹而刺激;夏之凉爽像是好个秋,舒畅而惬意。这就是哈尔滨的冬与夏独特的别具一格的况味。

外地开会,人们期望是或温暖如春,或凉爽似秋,没有想到烧烤般的盛夏之时外出,我充满犹豫与担忧。20047月下旬到哈尔滨参加《第四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一路风尘扑扑,倍受煎熬。年初刚启用的旷野中的扬州站蚊虫密密麻麻,旅客不敢透大气;到北京后人潮汹涌,我躲在故宫内国旗警卫队前训练场地的阴凉处。几经转折到达哈尔滨,宾馆内连空调也没有,来自广州等南方的专家教授,至少是医院的科主任似乎无法入睡。我也感到奇怪,南方人的夏天是一旦有事,行色匆匆。早点回家往空调房间里钻,躲在里面不出来,被称之为“孵空调”。后会议主办方决定换到一家有空调的星级宾馆。

美丽的太阳岛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松花江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想当年,歌唱家郑绪岚的那首脍炙人口,优美动听的太阳岛上,一下子唱红了充满梦幻一般的太阳岛,唱响了哈尔滨,唱遍了全中国,一直想一睹其风采。我和同室的青岛军医利用报到当天没有会议安排,迫不及待前往太阳岛。盛名之下颇有特色。岛上同样是哈尔滨随处可见的俄罗斯风情,俄国建筑依旧,丰腴性感的美女如云,随时有高鼻深目的男女擦肩而过,恍如置身异国他乡。岛内树木繁茂,绿荫如盖,那水阁云天仿佛回到荷乡泽国的扬州。北国盛夏的太阳岛,太阳伞,浴场如彩云,也正是市民全家乐的好去处。还有隆冬可见的冰雕艺术。苏州扬州是园林的绝佳,哈尔滨太阳岛是园林的原汁,大自然的原汁原味。“浩茫云气地,温厚野情乡”我说这里有天然情趣,更有诗情画意。

盛夏之傍晚,哈尔滨满街是精彩纷呈的街舞。我们到街上散步,看到夕阳下无限好,所至之处是绚丽多姿。那些中年以上的妇女,身着五彩缤纷的短袖旗袍,看上去那么顺溜、自然而生辉。太阳还没有落地,街头舞曲悠扬,男男女女就在门前的空地,在道路旁翩翩起舞,这般随意的露天舞会,这般的热烈和浪漫,在新世纪初敢说别的城市绝无。所以有人说,哈尔滨的冬天街上一片死寂,到了夏天,哈尔滨人就鲜活蓬勃起来了。

我惊喜地发现哈市蓝天白云的天空是那么明净而高远,悦色而赏心。傍晚天幕渐蓝而青苍,渐暗而墨色,依然是那么通透又明晰。我们来到中央大街,这是哈市最热闹的地方。出乎我们的想象,酷热的夏天,在家时尽管夜晚凉快,也懒得外出,这里却是人如海,歌如潮。我俩在三里长,十多米宽的中央大街上不是走动,而是蠕动或被人流推动前行,或者说是随波而流,如此悠长而宽阔的街道,用我们绘画的术语,涂得满满的,没有一点留白。这是一条国内罕见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它也是称之亚洲最大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之一。全街仍保持原光滑的方块花岗石铺砌的路面。没有去过俄欧的人,在这里尽可以领略到这些西方城市建筑精美,精致的特色。
当我们听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歌曲时,眼前一亮,一群俄罗斯靓女俊男载歌载舞。我们很难在此停留,虽不是第一次观看俄罗斯人的演出,他们的异国情调总会不断唤起我的新鲜与惊奇。她们白皙粉嫩,金发碧眼,腰细腿长,骨感身材,凹凸有致,观看的游人挤得水泄不通。虽是夜晚感到她们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魅力四射。在强光下,依然看出她们美目流盼,妩媚动人。

大街两旁的街道小巷,三三两两的市民,或二胡或提琴,或唱歌,或跳舞,自娱自乐,别有风味。我们在移步时感到,那些裸露的身体不时地相遇,传给我的是颤抖的碰撞,我发现他(她)们随着音乐在哼唱,在舞动。名不虚传哈尔滨的夏季音乐闻名全国,不论走到哪里,音乐总是伴随着市民的脚步流动。在这座城市里,俄罗斯、欧美和中国的民族歌舞随处可见。音乐滋润了这里的帅哥和美女,让夜幕下的哈尔滨变得风情万种,浪漫多姿。甚至从面对街道的窗内,可见那些中国或俄罗斯的少男少女们在演唱与弹奏,大胆而高傲地向人们展示这个北国之城的独特魅力。

虽说盛夏,哈尔滨人却温柔可人。烧烤的城市往往人们行走是行色匆匆,慌乱紧张,这个季节的温度是热情而奔放的!这里如同春秋慢条斯理地徜徉于花前月下,我想到俄罗斯风情街购物,问路一个小伙子,他带领我们走了一段路,转了一个弯才走;我们一起开会的两位中年南京女医生在哈尔滨公交车上,二个约二十岁的好女孩,主动执意让座,她们很不好意思。二位姑娘站了好几站,与她们先后下车,感动万分;在吊水楼瀑布,当我举起照相机四处张望,一位哈尔滨女士主动为我照相,一聊有朋友在江苏,宛若亲切的老乡。

新世纪初,对老年医学的研究风起云涌,后来我在两三家医院担任顾问,将老年病与病人列为医院特色。我提出和施行“老年性痴呆症的家庭和社区联合治疗”,并形成论文,在此次大会交流,引起广泛重视,此文载入了老年医学杂志,论文文集,并被一家护理杂志转载。现由《知网空间》转载永久查阅。

虽说盛夏,哈尔滨人豪放痛饮,狂热惊人。虽是学术会议,安排十分紧奏,大会交流,小会讨论。一天下午,一个偶然机会我被邀请参加江苏省医学会参观黑龙江省人民医院。当时我是宝应医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与省医学会一老师熟悉。参观后东道主派专车,由副院长陪同观看市容。车上我讲了在中央街所见市民狂欢的盛况,他们说,此时秦淮河的夫子庙门可罗雀。

我们一路一边听主人介绍哈尔滨特色,一边随行观看哈市名胜。我们参观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工大),中国军工业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高干子弟的集散地,中俄建筑特色,校园环境优美,花园式学校。来到气势雄伟的圣索菲亚教堂,它那高耸的尖塔、洋葱头式屋顶、鲜艳明快的色彩,引人注目,无疑是这座北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标性建筑。教堂门前宽阔的大广场上,一大群白鸽正悠闲地,无视游客的啄食五谷;三五成群的市民,徜徉在这份宁静安然里……中央大街北端的一座高高耸立的哈尔滨抗洪英雄纪念碑,在斯大林公园前面成为了它特殊的标志性建筑,纪念碑顶部雕塑的是参加抗洪的勇士群像,让人不由对这座历经岁月洗礼、饱受磨难却始终不屈不挠、充满信心、昂首阔步的城市肃然起敬。和重庆朝天门的解放碑同等意义的伟大与庄严。

在中央大街上,无论商店的大小,无论巷子的多少,清一色,摆满桌子,放上小菜,一扎扎啤酒,一个个酒杯,大口大口地痛饮。在哈尔滨,只要有人聚集的地方就有啤酒吧,大都露天敞开。每当夜幕降临,便陆陆续续地坐满了享受啤酒的人们,本地产啤酒价格之低令人难抵诱惑。啤酒的醇香味飘满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人如痴如醉。我感到惊讶,北方人的豪放,喝酒的爽气,哪来这么多人,这么宏大的场面。同行的司机说,你们没有见到,在那城乡结合部几千,上万平方米广场,每到夜晚都是满满的,甚至通宵达旦。真是“鸟蝉争胜出,  饮乐尽欢倾”。

夜色阑珊下的俄罗斯河园以它婀娜迷人的靓丽身姿吸引着无数的游人。我们信步河园,夜间流光溢彩的灯饰景观,彰显欧陆风情的建筑风格,别具异国情调的吧街文化,使果戈理大街放射出璀璨耀眼的光芒。一路渐行渐深,一路怦然心动!亭台水榭、水幕电影、灯光、喷泉交相辉映,美得惊人!

我们这些见过世面的江苏人,看到一大批在夜幕中奔向酒吧的人,在不同的音乐中,在不同气氛中,在不同酒味中,寻找着各自不同的心灵感受,感叹不己,最会享受的是哈尔滨人,最具魅力的是哈尔滨之夏夜。

哈尔滨主人见我们如此兴奋与感慨,宛若感动他们,将我们带进一家酒店,是请客吗?我注意了酒店门面,不是高楼大厦,没有豪华设施,更无华灯璀璨。

整个大厅约1000平方米左右,灯光惨淡,没有空调却有冷飕飕的感觉。一进去看不清食客,适应后才大吃一惊。一百多张桌子大小一样,只能两人对面坐的小方桌,木质结构,没有油。排列整齐,中间一人宽行道。我们七八个人只能一条龙,一个跟着一个前行,不好交谈,只能观看,像走在乡村狭窄的田埂上,转弯抹角向纵深走去。我细看发现,一桌一盆或缸放满桌子,那生啤杯一人一个挤在桌子角上,手中是杯或碗,随时随意而痛饮。或二男,或二女,或一男一女,基本是芳华或血气正茂的年轻人。走到最里面有一小舞台,灯光稍明呈橘黄色,坐着三个人,一女二男,有拉有说有唱,吃的食客,各说其事,各闹其酒。

当我们回到酒店或大厅门口,蓦然回首,我猛然似曾相识,就是那智取威虎山中九爷杨子勇主办庆功酒的场面与情景,何等绝妙的相似。

院长想招待我们也没有一桌空座,院长想请我们,至少我不敢坐下。在门口看到,那大盆或大缸中装的全是大骨头肉,有人吃了又买一份,加买啤酒更是忙得不亦乐乎。这就是东北男人或女人的豪迈或豪爽。一直后悔没有带数码相机,当时手机没有拍照功能。

回望人生,风雨兼程。我们与陪同的院长聊天,当时东北正处企业转型,一个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几十年无比荣耀的工人们,突然下岗或重新就业,仿佛一夜之间一落千丈,不知所向。我问院长,是否为此而豪饮解忧?他说,这是哈尔滨人的常态生活下的真心情。这情形何等壮观。那个时刻我总是为哈尔滨人蓬蓬勃勃的生命热情所感动所鼓舞,哈尔滨人活得多么洒脱多么痛快呵!
这就是哈尔滨人大杯喝酒,大口吃肉的真实情景,与我们江苏苏锡人小杯喝酒小碟吃菜恰恰相反。司机开玩笑说,你们那里苏南人都像林黛玉那样纤弱娇美,我们东北女子像尤三姐那样刚烈壮美。

哈尔滨的夏天气候宜人,绚丽多姿,别具迷人的魅力是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美丽的松花江宛如一条彩带,给城市增了无限风光。我有时中午休息也来此享受松花江边的习习凉风。在抗洪英雄纪念碑前广场还看到黑龙江电视台实录少儿节目,是敬业精神,也说明气候凉爽。记得有一年盛夏,我们坐轿车到南京,中午在新街口看望一个朋友。在路上行走来去半个小时,“大火飘光,炎气酷烈”我们身上像着火一般在燃烧,烈日的烧灼,热气的蒸腾,挥之不去,像魔鬼缠身,无处躲藏与逃脱,那完全是一种大火烧身的感觉和滋味,又迅速钻进车内。正当盛夏,气温均在30度以上,就是不出汗。甚至中午我顶着骄阳,走在大街上,裸露的皮肤有灼痛感,也没有汗,绝对不像在家乡时,气温38度摄氏,身热汗如泉。汗水是我们对夏日温度最寻常的测量。在哈尔滨只要从屋檐下,树阴下行走,如一股秋风凉爽。在与黑龙江省人民医院一位领导的儿子交谈中知,居民家中夏天没有空调,回想宾馆没有空调是正常现象。途中我在长春朋友家停留,我拿着行李上楼出汗了,我摇着一把小扇子。他感到奇怪,说我还带了一把扇子。我说是你夫人拿来的。因他们平时从来不用风扇或扇子,更没有空调。“酷日炎蒸夏,  冰心玉洁城”不仅仅是哈尔滨,是东北大地。

哈尔滨是美丽的,哈尔滨人是热情的,充满无比诱惑,如同哈尔滨的女孩那般热情奔放,洁白的肌肤如同冬季的冰雪,楚楚动人;又好似充满活力的哈尔滨年轻小伙子,浑身散发着青春气息。

人生无论生长生活在哪里,读来几乎像一首诗。有其自己的韵律和拍子,也有其生长和成熟的内在特性,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东北的黒土地,在冷与热,冰与火的锤炼下,这里的人,即使在盛夏的季节,仍在追求狂欢,狂饮,狂食,固然有夏凉得天独厚的气候,更有火山爆发的强劲岩浆。面对企业体制改革的骤变,人生的跌宕,他们不会改变已有生活的韵味,依然冷静面对,狂热追求。这就是哈尔滨人在哈尔滨的夏天。

 

2019 6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