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友成的字画:我仿林徽因的水彩画《故乡》
殷友成的字画:我仿林徽因的水彩画《故乡》
扬州 殷友成
学习书画时临摹是一个过程与基本功。我有一习惯,临摹时喜欢了解原书画家的简况与作品。水彩画《故乡》的作者是林徽因,何许人也?新世纪前我对她一无所知,或许是当时学习和工作的繁忙而心无旁顾,或许当时她就无声无息。一部电视剧《人间四月天》问世,才知道大名鼎鼎的林徽因,这电视剧名称是出自她的经典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的水彩画《故乡》是我学习水彩画,并画了几幅习作后,在网上偶然发现。对一名曾留学欧美的大建筑师来说,画一幅水彩画并不难,绘画是他们建筑专业绘图的基本功。新世纪后,一天我在长沙岳麓山下爱晚亭前,看到一群小孩,穿着我们六十年代家织布衣服,写生画画。我以为是山区书画之乡小孩创收,一问,他们是湖南大学建筑系学生。天哪,与沿海地区学生是天壤之别,没有一点大学生的样子。16岁的林徽因,上世纪20年代就跟着父亲与后来的丈夫梁思成以及公公,少年中国说的梁启超指引下走遍欧美,对于我和湖南大学的山区学生来说无疑她是一位天外来客。
我看林徽因的《故乡》,有着浓厚的农村生活气息,错落有致的房舍,枝叶繁茂的树木,一家数口,鸡犬相伴,其乐融融,如临其境。当我着手画时,并非想象那么容易。这是一张写意画,笔墨灵活,想象丰富,画中人与物,似是而非,西方称之印象。现存上海艺术博物馆,应该说也是名画或名人之作吧。
我习作这幅画时,读画时间长,先读后画,边读边画,实质是欣赏与理解,或者说想象。仿写意画是第一次,比自己随意画困难,多次不同的发现与理解,就要多次重新涂改与染色。我没有画过油画,却如同画油画那般远看近描,细心捉摸,似乎有点被捉弄。
例如,画中几个人?一般都说是三人,开始我也以为如此,真正着手画时,才发现是四人。一个小孩在怀抱中。挑担的是男人还是女人?放大后仔细观察应是女的。原画那些一块块颜色斑块,小的是鸡还是鸭,大的是狗还是猪?更需想象与描绘。
绘画是一种艺术,也是自己思想和生活的真实反应。林徽因是福州人,出生于杭州,她的农村生活从何而来?我在书店找到了答案。
一次到书店令我十分惊奇,十多个书架上,不同的类型,却散落着一个相同的名字林徽因,或是她的散文,诗歌著作,或是她的传记,或是她作为建筑学家的经典作品,她是国徽和天安门前烈士纪念碑的设计者;或是青年作家的偶像崇拜,或是她情感世界的揭秘,或是子女的回忆或是-------,
我随便翻阅几本,作者不同,其理念相同,赞扬与歌颂,敬仰甚至膜拜。有的说,提起林徽因,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不是她兼通文理,在建筑学和文学创作上的惊人才华;有的说,遥望这位“一代才女”,人们最为珍视的大都是她把容貌、才气和性情集于一身的独有魅力;还有的说,在不少男人的眼里,“林徽因站在那里,便成了文化的标尺、气质的范本和美的象征”称之绝代芳华,仿佛林徽因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女神。
水彩画《故乡》是林徽因1928年结婚时与梁思成各画一张水彩画留念所作。她回国后走遍中国200多地考察古建筑,抗战时生活在农村。或许她希望婚后,选择一个宁静的农村,养儿育女,其乐融融珠家庭生活是她美好的向往。因为从小就生活在喧闹繁华中西方大城市,并不太幸运与幸福的自家,让她有点厌倦。同时她对故乡有自己的理解。她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
临摹书画的过程,就是学习和理解画家作品的精华与精神,对我这初学者来说,就是如何通过模仿,从中受益与提高,力求从形似到神似的漫长过程。
2019年元月28日
推荐诗文:
散文:在京城迎来新世纪第一缕曙光
散文:新世纪元旦登八达岭长城
五律元旦感怀
五律南京长江大桥的记忆
殷友成
殷友成诗歌《农村中医诊疗手册》获奖后2014-05
散文:中秋节,海上明月厦门夜
散文:又是水乡蟹肥诱人时
散文:重阳登天台游天龙
殷友成的书画:我的字与画作品同时入展扬州美术馆
殷友成的字画:临帖入展及临诸遂良《倪宽赞》的体会
随笔:又是情人节
#夏天的味道#:童年夏天的味道
散文:浓得化不开的大学同学情
殷友成的字画:我的人物画漫漫迷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