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次数学调研测试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

(2018-05-15 20:01:53)

   第一次数学调研测试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

2018平顶山第一次模拟考试已经结束将近两周,数学成绩下来之后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无论是优秀率或者是平均分,校际之间分数差距比较大,尤其是城镇学校和乡村学校之间差距更大。为了整体提升我县的数学教学质量和成绩,特采访了部分考的好的学校的老师,让他们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出来,让其他同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同时又针对本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归纳总结,希望九年级全体同仁在以后的复习当中引起重视,争取在以后的考试当中尽量少犯类似的错误,使学生的得分率尽量最大化,争取在2018年河南中考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和优异的成绩!

一.一调考试成功经验谈

1.狠抓基础,重视能力的培养

第一次模拟考试是在一轮复习过程当中进行的,从整张试卷来看,考试的基础性题目比较多,难题较少,正如丁玉祥老师所言,中考取得高分的关键是:基础题和中档题不丢分!多数考生考生失利的原因主要不是难题得分少,而是基础题和中档题失分多,好学生与基础薄弱学生最大的差距是基础题得分率高,这也是班级考得好的老师制胜的法宝,因此一轮复习的目标应定位为:夯实基础,正如昆阳中学霍向阳老师所说,一轮复习,要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地毯式搜查,依据教材,依托复习资料,把基本概念、法则等进行梳理,可采用填一填,读一读,问一问的方法查找学生的遗漏点和盲点,有针对性地选编变式训练加以巩固,真正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2.狠抓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据昆阳镇中学刘春霞、刘知真老师介绍,她们在中考复习当中做到了“四讲”、“四不讲”,“四讲”是讲中考的重点、热点,讲学生的易错、易混、易丢分点,讲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讲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四不讲”是学生能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讨论研究会解决的不讲,超纲的内容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偏题、怪题不讲,真正做到高效教学。

3.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练习、测试、讲评

据实验学校徐平丽老师介绍,九年级下学期中考复习阶段,她们除了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三次调研考试之外,每月还要进行一次阶段性综合测试,试题符合她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考后及时批阅试卷,统计、分析边缘生的失分情况,并及时对边缘生跟踪辅导。

二.本次一模考试学生失分情况分析(主要针对主观性试题)

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用在本次考试最合适不过,本次考试试题难度不大,好多学生输在细节上,因“会而不对,对而不全”造成失分的很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审题不认真、书写不规范、过程不完整、推理不严密等方面,具体而言:

1.填空题

填空题第12题,填分数方程的解,应该规范书写为:x=2,本次考试部分学生直接写成2,虽然本次考试没有扣分,但不能保证中考中不被扣分,所以在今后复习当中应当规范要求,填空题15题阴影部分面积的计算,这类题中考几乎年年考,计算结果往往是无理式和无理式或者是无理式和有理式的混合加减,对于运算结果,除了同类二次根式合并之外,不建议再画蛇添足般通分合并,但要注意如果后面有单位或者需要带单位,需要把结果用括号整体括起来;

2.对第16题,此题题型相对固定,往往是分式或整式化简求值题,近年来往往对未知数x的取值有所限制,比如本次考试的是分式化简求值题,要求化简之后,从1,2,3-1四个数中,取一个合适的数作为x的值代入求值,对于此类题,化简之后,对未知数x取值时要考虑到未知数x的取值必须使原分式有意义,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明,若使原分式有意义,只能取x=1,但是此次考试中,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注明为什么取x=1,而是直接取值代入求解,这在中考中就会存在潜在丢分的风险;

3.17题,此题概率和统计题,此题是年年中考必考题型,此次考试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过程不完整,主要表现在,第二问计算后不作答,第三问求概率时,没有按照概率的定义规范求解,而是直接依据扇形统计图,不写过程直接作答,虽然结果相同,但意义却不一样,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因“对而不全”造成的失分之处之一;

4.18题,是一道关于圆的证明和计算题,此题得分率最低,主要失分原因在于:①辅助线虽然有所描述,但在答题卡上没有做出,却把它画在了试卷上;②辅助线化成了实线(虽然本次考试没有扣分,但不能保证中考不被扣分);③推理过程书写混乱,因果不相应,推理无依据;④书写不简练,无用结论堆砌多;⑤书写不规范,大写字母OD区分不清,一个顶点处有多个角,仍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该角;⑥书写过程不完整,在证明某条线是某圆的切线时,在连接了半径得到直角之后,没有接着写上该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而是直接就得到某条线是某圆的切线时等;

5.19题是关于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题,此题也是中考必考题型,失分原因主要在于:①辅助线虽然有所描述,但在答题卡上没有做出,却把它画在了试卷上;②辅助线化成实线;③解答过程不完整,在运用三角函数列方程求解时,没有注明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④带代入三角函数值求解时没有用约等号(此类题大部分三角函数值给出的都是近似值);⑤运算后不做总结性的作答,或者计算结果是近似值,但在作答时把结果约是多少的“约”字省略等;

6.21题,是关于反比例函数的一道计算题,此题第一问再求k的值和点B的坐标时,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考虑由点B的位置讨论t值的取舍,而是直接把t--1舍去,取t=1,出现解题过程不完整的现象;

7.22题,此题是类比探究题,此题型是年年必考题,中考试题中,此题往往比较难,第二问就很难得分,属于拉分题,但此次考试本题前两问都不太难,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如果认真细心是能够得分的,此题失分原因主要在于:①部分学生审题不认真,第二问,题目中很清楚地标明:如图3....但部分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却把辅助线做在了图2当中;②和18题类似证明,书写混乱,逻辑推理能力差等;

8.23题,本题是二次函数压轴题,是中考年年必考试题,和22题类似,中考中此类题的特点是:第一问大部分学生基本都会;第二问中上的学生可以得分;第三问少部分尖子生可能得分;本次考试,第23题相对简单一些,第三问得分的尖子学生也不少,但是大部分中下等学生得分率却很低,前两问就不得分,空白试卷较多,原因是:①可能部分学生缺乏应试技巧,做前面试题用时过多,导致最后没时间做;②是基础不牢,第一问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不过关,用待定系数法列求二次函数表达式出错;③第二问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求一点M,使△AOM的周长最小,此题属于“将军饮马”类型的最短路线问题,属于常规题型,中等以上学生应该能得分,从此次考试结果来看,今后的复习过程中,还应加强对此类问题的训练;④部分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认为压轴题一定是难题,有时候题目就不看,直接放弃等.

纵观此次考试,学生在一模中暴露的薄弱问题突出表现在:基础知识不扎实,基础知识与中档题过多失分;基本运算不过关,常见计算题与综合题无谓失分;基本规范不达标,看错写错与不规范屡见不鲜,学生因以上造成的失分实在让人痛惜,其实很多因规范性和细节性差造成的失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距离中考还有2个多月的时间,在这个如火如荼的冲刺阶段,加强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和技巧性的教学也很有必要,在中考中我们要力争让学生把会做的题目做正确不失分,尽量避免再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