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色映窗,薄雾笼纱,帘影摇庭户。兰荃浸露。穿石径、时有流莺轻语。炊烟几缕。正缭绕、山含新雨。望远丘、稻麦青青,日暖清风度。
遥想东坡种树。叹青山未老,空言愁绪。人生如旅。算只有、奋斗能消俗虑。披衣起步。拟寻访、溪桥野渡。待凯旋,且把杯酒,再对尊前举。杨沛郁《解花语·晓色浸窗》
我们来逐句解析一下杨沛郁这首《解语花·晓色侵窗》。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清新的晨景,由景生情,抒发了词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景,描绘清晨生机
上片主要写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山村晨景图。
-晓色映窗,薄雾笼纱,帘影摇庭户。
清晨的微光映入窗内,薄雾像轻纱一样笼罩着周围。风吹动帘子,影子在庭院里摇曳。
-兰荃浸露。穿石径、时有流莺轻语。
兰草和荃草被露水浸湿,显得格外清新。词人穿过石子小路,偶尔能听到黄莺轻柔的叫声。
-炊烟几缕。正缭绕、山含新雨。
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在刚下过雨的山间缭绕。雨后的山色更加青翠。
-望远丘、稻麦青青,日暖清风度。
望向远方的山丘,田里的稻麦一片青绿。阳光温暖,清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下片:抒情,表达积极人生态度
下片由景生情,转入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词人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
-遥想东坡种树。叹青山未老,空言愁绪。
词人联想到苏轼被贬谪时,在黄州东坡垦荒种树的典故。感叹青山依旧年轻,而人生的愁绪不过是徒然言说。
-人生如旅。算只有、奋斗能消俗虑。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只有通过奋斗才能消除那些平庸的忧虑和烦恼。这是全词的核心思想。
-披衣起步。拟寻访、溪桥野渡。
于是,词人披上衣服起身,打算去寻访溪边的小桥和野外的渡口。这是行动上的呼应,表现出他的决心。
-待凯旋,且把杯酒,再对尊前举。
等到将来功成归来,再举起酒杯,对着好友畅饮。这是对未来的展望,充满了豪迈和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词从宁静优美的自然景色,过渡到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最终落脚于积极奋斗的行动和对未来的乐观期许,意境开阔,格调昂扬。
——————————
我们来赏析一下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杨沛郁的这首《解语花·晓色侵窗》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和用典自然,整体风格清新明快,充满了积极向上的力量。
具体来说,它的艺术特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情景交融,过渡自然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但两者不是割裂的。
词人由清晨清新明媚的景色,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人生的思考。上片描绘的"日暖清风"和"稻麦青青",为下片"奋斗能消俗虑"的积极情绪做了完美铺垫。
景物的生机盎然,直接转化成了内心的豁达与力量。
2.用典贴切,意蕴深远
词中"遥想东坡种树"一句用典非常巧妙。
词人借用苏轼在逆境中依然开垦东坡、乐观生活的典故,不仅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佩,更重要的是引出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与其空叹愁绪,不如积极奋斗。
这个典故的运用,让词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底蕴都得到了提升。
3.结构完整,层层递进
全词结构清晰,从景到情,再到理,最后落实到具体行动和未来展望。
-起:由"晓色映窗"的景物开始
-承:描绘"炊烟""稻麦"的田园风光
-转:联想到东坡,抒发"人生如旅"的感慨
-合:以"披衣起步"的行动和"待凯旋"的豪情收尾
整个情感和思绪的流动非常顺畅,层层递进,一气呵成。
4.语言清丽,意境开阔
词的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画面感很强。
"薄雾笼纱""流莺轻语"等词句,营造出一种宁静优美的意境。而结尾"待凯旋,且把杯酒,再对尊前举"则展现出开阔豪迈的胸襟,让全词的格调得到升华。
总的来说,这首词是一篇将优美自然风光与深刻人生感悟完美结合的佳作。
————————…
这首词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它的核心观点是,面对人生的不如意,与其空自愁叹,不如像苏轼那样,通过努力奋斗来改变处境、实现价值。
具体来说,这种人生态度体现在三个层面:
-正视逆境,但不沉溺于愁绪:词中提到"叹青山未老,空言愁绪",表明作者认识到人生有烦恼,但认为一味感叹是徒劳的。
-以奋斗消解忧虑:这是全词的核心思想。作者明确提出"算只有、奋斗能消俗虑",强调行动的重要性。
-对未来充满希望:结尾"待凯旋,且把杯酒,再对尊前举"展现了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和豪迈气概。
总的来说,这是一种务实、坚韧且充满希望的生活哲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