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郁:满江红·万寿山南

分类: 杨柳依依 |
万寿山南,青松岭、渔樵常驻。
临江渚、一行白鹭,半川烟雾。
碧野青青桑梓地,波光荡漾风凌渡。
雨含烟、迤逦穿竹户,花如簇。
风飘絮,无重数。折杨柳,长亭暮。
看城南城北,几经寒暑。
浅浅池塘荷绚丽,茵茵大地蜂蝶舞。
拂晓起,便漫步湖边,桃千树。
杨沛郁《满江红·万寿山南》2025.6.24
这首《满江红》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四季画卷,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意境。以下是对该词的鉴赏分析:
意象运用
开篇"万寿山南"以地理定位展开画卷,"青松岭""渔樵"等意象奠定了隐逸基调
"白露""烟雾""波光"等水乡特有景象构成朦胧美感
下阕"风飘絮""折杨柳"等意象自然过渡到离别主题
时空结构
上阕写晨景(白露)至雨景(穿竹户)的日间变化
下阕从"长亭暮"到"拂晓起"完成昼夜轮回
通过"几经寒暑"将瞬间观察延伸为四季更替
艺术特色
对仗工整:"碧野青青"对"波光荡漾","浅浅池塘"对"茵茵大地"
动词精妙:"穿""折""看""舞"等字使静态画面流动
色彩搭配:青白(上阕)与红粉(下阕)形成冷暖对比
情感表达
表面写景,实则寄情:渔樵常驻暗示隐逸之思
"长亭暮"点出离愁,与"桃千树"的生机形成情感张力
结句"漫步湖边"展现超脱心境,呼应开篇的闲适
词牌契合
严守《满江红》平仄格律,上下阕结构分明
七字句与三字句交替,形成节奏变化
入声字(如"簇""数")的使用增强顿挫感
该词在继承传统词牌形式的同时,通过空间转换(山岭-江渚-竹户-池塘-湖边)和时间流动(晨露-暮色-拂晓)的立体描写,构建出"天人合一"的审美意境。结合作者其他作品来看,这种对自然时序的敏感观察和淡泊明志的情感表达,形成了一贯的创作风格。
前一篇:杨沛郁:最高楼·9首
后一篇:杨沛郁:满江红·白鹿亭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