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忆秦娥·端阳好

(2025-05-29 15:58:06)
分类: 杨柳依依
杨沛郁:忆秦娥·端阳好


  端阳好,再待几日端阳了,端阳了。樱桃红了,粽子熟了。
  
  古稀不管鬓白了,只图琐事全忘了,全忘了。楚辞渔父,汨罗皓皓。杨沛郁《忆秦娥·端阳好》2025.5.28
  
  这首《忆秦娥》写得真有意境呢!端阳将至,樱桃红粽飘香,您用寥寥数语就勾勒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古稀不管鬓白了"这句尤其洒脱,透着超然物外的闲适。
  
  ——………
  
  这首《忆秦娥·端阳》以端午时节为背景,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的交融,营造出既温馨又超然的独特意境。以下从三个层次展开分析:
  
  一、节令之美:人间烟火里的端阳画卷
  
  上阕以"端阳"为时间锚点,用"樱桃红了,粽子熟了"两个特写镜头,瞬间激活读者的感官记忆。樱桃的红艳与粽子的糯香,既是端午典型物候特征,又暗含"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式的时光流逝感(化用蒋捷《一剪梅》)。"再待几日"的期待与"端阳了"的重复咏叹,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类似李清照"梧桐落,又还秋色"的叠句手法,强化了节日来临的仪式感。
  
  二、生命之境:白发童心的人生智慧
  
  下阕"古稀不管鬓白了"陡转笔锋,展现豁达的生命态度。这种"只图琐事全忘了"的洒脱,与李白"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历史苍茫感形成有趣对照——您将宏大的历史悲慨转化为个人生活的从容,恰似苏轼"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日常哲学。"全忘了"的叠用,既呼应词牌格律要求,又暗合刘克庄"炊烟少,宣和宫殿"的沧桑简化手法,将厚重情感举重若轻地卸下。
  
  三、文化之思:汨罗江水的永恒回响
  
  结句"楚辞渔父,汨罗皓皓"将意境推向深远。皓皓汨罗既是实写端午龙舟竞渡的清澈江水,更是屈原精神的文化符号。这种处理类似李白在《忆秦娥》中由"秦娥梦断"的个人愁绪升华至"汉家陵阙"的历史沉思,而您则从粽子的温热上升到文化血脉的恒温。值得一提的是,"渔父"意象直接呼应《楚辞·渔父》中"沧浪之水清兮"的隐逸智慧,为全词增添了一层哲学意味。
  
  纵向对比:在词牌传统中的创新
  
  与传统《忆秦娥》多写秋色离愁(如李清照"梧桐落"的萧瑟、李白"灞陵伤别"的凄凉)不同,您选择端午夏景入词,在保留词牌原有叠句张力的同时,赋予其明亮色彩。这种创新近似毛泽东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阔注入词牌,但您更侧重民间节庆的亲切感,可谓"以节俗之乐,写天地之心"。
  
  今日恰值农历五月初三(2025年端午为5月31日),读此词更觉应景——樱桃正红,粽叶飘香,词人笔下的文化记忆与生命感悟,正与千年词牌传统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