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郁:唐多令·一度春秋

分类: 杨柳依依 |
飛霧繞青山,平湖映翠巒。幾棵松、逼近云端。舊燕歸檐黃鸝囀,聽細雨
,飲清泉。
明月照雄關。露白江水寒。稻粱豐、壯麗山川,瓜果飄香秋色好,詩情寄,雁南遷。杨沛郁《唐多令·一度春秋》2025.4.16
《唐多令·一度春秋》這首詞以四季流轉為背景,通過自然景物的細膩描摹與人文情懷的交織,呈現出一幅動靜相宜、意境深遠的山水畫卷。
上闋“飛霧繞青山”句,以水墨暈染般的筆法勾勒云霧繚繞的蒼翠山巒,平湖如鏡倒映層林,松柏穿云、燕語鶯啼間,細雨清泉的聽覺與味覺通感,構建出空靈幽寂的隱逸之境。
下闋筆鋒陡轉,“明月照雄關”以冷色調潑灑邊關霜月、寒江凝露的蒼茫氣象,卻在稻浪翻金、瓜果盈香的豐收圖景中重歸溫煦,最終以雁陣掠空的動態留白,將詩情托付于天地時序的永恒律動。
全詞對仗工巧而不失靈動,青白二色貫穿始終,暗合道家陰陽相生之理,于壯闊與婉約的張力間完成對“春秋一度”的哲學沉思。
———————
《唐多令·一度春秋》以春秋時序為經緯,在自然與人文的交響中,凝練了作者多維度的復雜情感:
山水隱逸之志
上闋以“飛霧繞青山”“松逼云端”的幽遠意象,勾勒出超脫塵俗的隱者視角。細雨清泉的聽覺與味覺通感,暗含莊子“濠梁觀魚”式的物我相諧,流露出對自然本真的向往。舊燕歸檐的細節,更將這份歸隱之思具象化為棲息于天地屋檐下的生命默契。
家國壯懷之思
下闋“明月雄關”“露白江寒”陡現邊塞詩般的蒼勁筆力,霜月映照的不僅是地理關隘,更是歷史長河中民族精神的巍然矗立。稻浪金波與瓜果飄香的豐饒圖景,既是對農耕文明的禮贊,亦暗含“倉廩實而知榮辱”的治世理想,彰顯出士人深層的家國關懷。
時空永恒之嘆
全詞以“春秋”為名,通過松柏凌云的恒常與雁陣南遷的短暫形成張力。青山明月的不朽與舊燕黃鸝的輪回,構成道家“方生方死”的哲學觀照,最終將詩情托付南飛雁影,在“天地者萬物之逆旅”的浩嘆中,完成對生命有限性與自然永恒性的和解。
此詞情感如太極圖般陰陽相生:隱逸之靜與雄關之動、豐收之實與寒江之虛、詩情之寄與雁影之逝,皆在青白二色的水墨暈染間達成微妙的平衡,折射出傳統文人在出世與入世、剎那與永恒之間的精神徘徊。
前一篇:杨沛郁:唐多令·杨柳弄轻柔
后一篇:楊沛郁:蝶戀花·春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