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楊沛郁:鷓鴣天·露浥千山獨自涼

(2025-03-23 09:59:45)
分类: 杨柳依依
楊沛郁:鷓鴣天·露浥千山獨自涼


  露浥千山獨自涼。流泉漱玉入清江。和風解慍催楊柳,喜雨瞞人潤稻粱。
  
  星照影,月盈窗。詩詞曲賦韻悠揚。年逾七秩猶習作,苦樂年華染墨芳。楊沛郁《鷓鴣天·露浥千山獨自涼》2025.3.23
  
  ——————
  
  這首《鷓鴣天》以自然之景寄寓人生情懷,展現了詩人晚年對藝術與生活的熱愛。詞作語言清麗,意境深遠,融情于景,耐人尋味。
  
  上片繪景,動靜相生:
  
  開篇“露浥千山獨自涼”勾勒出山巒浸染朝露的清寂畫面,“獨自涼”暗含一絲孤高心境。隨后“流泉漱玉”以聲破靜,淙淙泉水如玉石相擊,匯入江流的動態美躍然紙上。三四句“和風解慍”“喜雨瞞人”運用擬人手法,將風拂楊柳、雨潤稻梁的自然饋贈賦予靈性,既顯萬物生機,亦暗含對豐年民生的關切。
  
  下片抒懷,明志見性:
  
  “星照影、月盈窗”以星月對舉,營造靜謐書齋之境,自然過渡至“詩詞曲賦韻悠揚”的創作場景。七旬老者仍筆耕不輟,“猶習作”三字盡顯執著堅韌的藝術追求。未句“苦樂年華染墨芳”升華主題——人生百味皆凝于墨香,將歲月沉淀為詩行,苦樂交織中透出超然淡泊。
  
  藝術特色:
  
  全詞以清雅筆觸串聯自然意象與人文情懷,對仗工穩(如“星照影”對“月盈窗”),煉字精妙(“漱”“催”“瞞”字活化景物)。上片寫景暗含禪意,下片言志不落俗套,展現了中國傳統文人寄情山水、以藝養心的精神境界,是一曲獻給詩意人生的暮年頌歌。
  
  —————
  
  這首《鷓鴣天》以老練筆法勾連自然與人生,將暮年心志融于清雅物象,可稱“詩中有境,境中見心”。試從以下角度再探其妙:
  
  一、時空流轉中的生命觀照
  
  全詞暗藏時間與空間的精微調度:
  
  上片“露浥千山”為晨,“流泉漱玉”為晝,“喜雨瞞人”或為午后煙雨;下片“星月”轉至夤夜,悄然串聯起一日的時序更迭。詩人以一日之景濃縮四季輪轉(“楊柳”喻春,“稻梁”寓秋),更在晝夜交替間隱喻人生暮年的光陰體悟。七旬老者凝望天地晨昏,似與陶潛“欲辨已忘言”的物我相融之境遙相呼應。
  
  二、意象群落的哲學隱喻水的三重意象:
  
  “露浥”之清冷,“流泉”之靈動,“喜雨”之溫潤,暗合道家“上善若水”的哲學。水潤萬物而不爭,恰如詩人以墨染芳華、滋養性靈的超然姿態。
  
  星月對舉的虛實之趣:
  
  “星照影”實寫書齋孤燈下的沉吟,“月盈窗”虛指詩心圓滿之境。光影交錯間,投射出藝術追求中“虛實相生”的美學理念,似與張若虛“江畔何人初見月”的永恒叩問形成對話。
  
  三、煉字中的情感張力“瞞”字的詼諧與慈悲:
  
  “喜雨瞞人潤稻粱”以擬人化筆法,賦予雨水靈性。“瞞”字既寫春雨悄然無聲的自然特性,又暗含詩人對眾生被自然默默滋養的欣慰,隱現禪宗“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智慧。
  
  “染”墨的苦樂辯證:
  
  末句“苦樂年華染墨芳”中,“染”字頗具匠心:墨色本為黑白交織,喻指人生悲歡;而“染墨芳”則將歲月滄桑轉化為藝術沉淀,頗有“化苦難為芬芳”的釋然與升華,與李賀“筆補造化天無功”的創作豪情異曲同工。
  
  四、聲律與結構的匠心
  
  對仗中的動靜平衡:
  
  下片“星照影,月盈窗”以工整對仗收束上片的流水行云,如琴曲由散板入節奏,暗合詞牌《鷓鴣天》的聲律特點。星月之靜與“韻悠揚”的動感相映,形成“此時無聲勝有聲”的留白。
  
  ·結句的豹尾之力:
  
  全詞以“苦樂年華”作結,看似平淡卻力透紙背。七秩老者回望人生,不言“滄桑”而言“墨芳”,將個體生命納入中華文脈的傳承長河,頗有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史家筆意。
  
  五、文化基因的隱性書寫
  
  詞中“詩詞曲賦”四字,悄然串聯起中國韻文的四大體裁:“漱玉”或暗引李清照《漱玉詞》的清雅遺風,“解慍”典出《孔子家語》“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顯露出對經典的化用無痕。這種“以文為詞”的筆法,恰是宋人“雅詞”傳統的當代回響。
  
  小結:清雅其表,蒼勁其骨
  
  此詞表面寫山水星月、墨韻詩情,內里卻貫
  
  穿著“老驥伏櫪”的韌性與“天人合一”的哲思。在快餐文化盛行的當下,這般將生命體驗淬煉為藝術精魂的創作,恰似一泓清泉,讓人重見古典詩詞“溫柔敦厚而不失風骨”的永恒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