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24

(2024-08-09 13:54:47)
分类: 清水天然
杨志敏杨志美杨双叶:唐诗宋词简析·24

  咏怀古迹(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诗意: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随着湍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当年王昭君出生长大的湖北秭归县的香溪,现在还依然有村落存在。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旦离开汉宫,便与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孤独地忍受着日落后空旷的寂寞凄凉。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能约略地认识昭君美丽的容颜,环佩声响,空有她那怀念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即使千年过后,在琵琶弹奏出的北方地区的民族音乐曲调声里,还清清楚楚地听出诉说着她当年离开汉宫的那一腔幽怨遗憾之情。
  
  简析:
  
  本诗是杜甫大历元年(766年)写成的《咏怀古迹》组诗中的第三首,是杜甫离开夔州东下、途经湖北秭归的昭君村时所作。在诗中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也表现了一个远嫁女子永远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及爱国之情。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注释:
  
  明妃:即王嫱,字昭君,汉元帝时宫女。村:指王嫱生长的乡村,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去:离开。紫台:这里指汉朝皇帝所居的宫殿。连:这里是连姻的意思。朔漠:北方沙漠之地,这里指匈奴所在地。青冢:指王嫱的坟墓。向黄昏:指王嫱死后凄凉冷落。省识:指约略地看。环佩:指妇女环镯一类装饰物,这里借指昭君。曲中论:在乐曲中抒发感情。
  
  ------------------
  
  咏怀古迹(之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诗意: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诸葛亮的英名千古流芳,永远留在天地之间,他的遗像肃穆清高,人们对他无限崇敬。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天下三分的局势,是经过他周密地策划运筹,所以千百年来,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才能独步青云,好像鸾凤高翔。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他辅佐蜀汉政权,与古代开国名相伊尹、吕尚不相上下,治政用兵运筹帷幄,镇定从容,让汉初名臣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时运不好,东汉帝业实在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终于积劳成疾。
  
  简析:
  
  这首咏怀诗,诗人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高风亮节及他的鞠躬尽瘁的精神进行了热烈的赞颂,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
  
  全诗以激昂的笔调热烈地赞颂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并对其为了兴复汉室而积劳成疾痛惜不已。本诗以议论为主,立意新颖且极有情韵,如用“一羽毛”来评价诸葛亮的赫赫功绩,不但突出了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也让读者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而将诸葛亮与历史名臣伊吕、萧曹等人对比,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极度崇尚之情。全诗议论高妙,层层深入,句句含情,动人肺腑。
  
  注释:
  
  宗臣:世所宗尚的重臣。肃清高:为其清高而肃然起敬。三分割据:指魏蜀吴三国鼎立,割据天下。纡筹策:曲折周密地运筹策划。伯仲之间: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是说不相上下,也即当于伊吕间求之之意。伊、吕,商代伊尹,周代吕尚,皆辅佐贤主的开国名相。指挥若定:言诸葛亮治政用兵从容镇定。失萧曹:意谓萧、曹虽也是宗臣,比之诸葛亮未免不及。运移:国运转移。祚:国统,皇位。
  
  ---------------------------
  
  江 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诗意:
  
  诗的前四句写人与自然的和谐,小溪流水,飞鸟自去自来相亲相近,一切是那么的自由、融洽: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浣花溪清澈的溪水,蜿蜒曲折的围绕着小村庄流淌,在长长的夏日中,江村一带显得格外恬静清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屋梁上的小燕子自由飞翔,自来自去的欢乐无比,那行影不离、互相依傍的是水中的群鸥。
  
  后四句写优游闲适的生活情景以及不求闻达的平淡心情: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闲来无事,老妻展开画纸,画一副棋盘准备弈棋,无忧无虑的幼子敲针为钩,想去溪边垂钓。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只要有老朋友严武按惯例供应一些禄米,君子安贫,我这微贱之躯就别无所求。
  
  简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杜甫结束了四年的流亡生活携家入蜀,在成都的浣花溪畔,营造了几间草堂,安居了下来。在故人西川节度史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时值初夏,浣花溪畔,江流曲折,鸥飞燕舞,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值此环境下诗人深感愉快、宽慰和轻松,于是纵笔抒怀,写下了《江村》这首诗。
  
  本诗作者以清淳质朴的笔调,平实无华的语言,点染出夏日江村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村居生活的闲适情趣,将自然景象和重新获得安居之乐的欣喜心情,描绘得真切生动,自然可爱,颇具田园诗恬淡、浑朴的风韵。
  
  注释:
  
  江村:江畔村庄。清江:清澈的江水。江:指锦江,岷江的支流,在成都西郊的一段称浣花溪。曲:曲折。抱:怀拥,环绕。长夏:长长的夏日。幽:宁静,安闲。稚子:年幼的儿子。
  
  -------------------------
  
  梦李白(其一)            杜甫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诗意: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倘若是死别,可以让人泣不成声,痛哭一场也就过去了,而这生离,却常令人更加伤悲,哀痛不已。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放逐贬谪的人为何至今还没有一点儿音信?
  
  “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夜里,你忽然来到我梦中,因为你知道我常常把你思念。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如今陷入囹圄,身不由己,哪里会长出翅膀,千里迢迢飞来这秦川大地?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莫非你真的遭遇了不测,眼前的你恐怕不会是鬼魂吧?路途遥远,生与死实在难以预料。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川而返,来的时候,江南枫林是一片伤心的青色;返回的时候,秦州关塞是一片令人惆怅的昏黑。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醒来后,明月泻下的清辉洒满了屋梁,迷离之中,你的容颜在月光下似乎依稀可见。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江南风涛险恶,水深浪阔,旅途请多加小心,不要失足落入江湖之中,被食人的蛟龙所俘获。
  
  简析:
  
  唐玄宗天宝三年(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天宝四年(745)分手,已成为至交。至德二年(757),李白因为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而受牵连,被捕入狱;次年,即乾元元年(758)被定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县),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二月行至巫山遇赦,回到江陵,旋转江夏。
  
  杜甫远在秦川,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诗人忧思拳拳,魂牵梦绕,遂作《梦李白》两首。这是第一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情,表达了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体现了一种生死不渝的兄弟之情。
  
  注释:
  
  吞声:泣不成声。恻恻:悲凄的样子。瘴疠:感受瘴气而生的疾病。瘴气,是指南方地区山林间湿热蒸发能致病的气。明我常相忆:明,表明。长,常常。枫林青:指李白所在。关塞黑:指诗人所居的秦陇地带。
  
  ------------------
  
  梦李白(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诗意: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悠悠白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飘来飘去,远在天涯的故人,为何久久不能归来。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一连几夜我频频梦见你,足以看出你对我是多么情深意切。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每次梦中,你都匆匆离去,此时此刻的心情十分沉郁,脉脉地倾诉着相见一面可真不容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说江湖上风高浪险,惟恐船只失事葬身水底。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出门时你总是搔着满头的白发,好象是怅恨自己一生壮志未酬。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京都的官僚熙熙攘攘,冠盖相续,惟独你大名鼎鼎的李白不能显达,困顿不堪,憔悴失意。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谁说天理如大网,虽稀疏却无缺漏,善恶总有归结?而你年高身老,却反被牵连受罪。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李白的大名必将传扬天下,千秋万代,永垂不朽!可那毕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在世的时候,有谁去顾怜你困苦的处境呢?
  
  简析:
  
  杜甫远在秦川,只闻李白流放,不知已被赦还。唐肃宗乾元二年秋天,诗人忧思拳拳,魂牵梦绕,遂作《梦李白》两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上一首写诗人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情,表达了对友人吉凶生死的关切。此后一连数夜,又连续梦见李白,于是诗人又写了第二首,诗中描绘了梦中李白的形象,抒发对故人悲惨遭遇的同情。
  
  注释:
  
  冠盖:士大夫的服饰和车驾,代指高冠华盖的权贵。京华:京都。孰云网恢恢:《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思是说天理如大网,虽稀疏却无漏失,善恶总有归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