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小鱼儿小寒寒小杨洋的故事

(2024-04-05 08:53:36)
分类: 红笺无色
杨沛郁:小鱼儿小寒寒小杨洋的故事

  小鱼儿 小寒寒 小杨洋的故事
  
  杨沛郁
  
  小若寒两周岁啦!
  
  今天是2008年9月24日,小若寒两周岁了。小外孙女过生日,做外公的理应送一个红包,或者买一个蛋糕庆贺一下。可现在外公远在天山,离家乡大兴安岭有万里之遥,万般无奈,也只好给小若寒写一篇文章,简单地回忆一下她人生成长历程中的几个生活片段,姑且做为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吧!
  
  小若寒从小酷爱读书。记得她刚刚四个半月时,妈妈在她身边读《半月谈》,还在襁褓之中的她,就用力一把将这本《半月谈》夺过去,两手捧着,认真地“阅读”起来。她的目光顺着字里行间左右上下移动着,观其神情,真地象是看懂了一样。妈妈见此情景,赶忙拿起了照相机,拍下了这个珍贵的历史镜头。当时这个系列的照片中,其中的一张,还上了强国博客的焦点图呢!随着她渐渐长大,尤其显示出对书籍的爱好,不管是哪一方面的图书报刊,她一“读”起来都十分投入,从来没出现过撕毁读物的现象。小若寒,在大人的指导下,现在基本上能看图识字了。
  
  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小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小若寒大致在一周岁时,就能自己穿衬衣穿衬裤,穿袜子穿鞋了。随着她渐渐长大,她又学会了自己剥鸡蛋皮,自己剥橘子剥香蕉,自己用小勺吃粥,用筷子夹菜。她还能拿起一个馒头,用灵巧的小手准确地掰下自己能吃得了的那一半,将另一半再送回到盘子或笼屉里。小若寒平时喜欢运动,善于奔跑和跳跃。现在经常是一出门就一路小跑,让大人不得不紧紧地跟在她的后面。到小区广场,凡是儿童运动器械,她也不管自己个子有多高,不论举手够到够不到,都想试一试。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唯艰。小若寒天生就知道爱惜粮食和财物。稍稍懂事以来,她就对自己的玩具十分爱惜,她的各种各样的玩具车、布娃娃、活灵活现的塑胶小动物等,一直保存完好。即使已不再时尚的玩具,也不肯丢弃,也将其规规矩矩地摆放起来。对于食品与水果,更是吃多少,取多少。不象有的小朋友那样,吃饱了还不松手,拿着玩。看到小若寒这样懂事,让我不得不想起前几年有关资料报道,有的大学生上了大学,生活还不能自理,脏衣服还要寄回去让母亲给洗。对比之下,小若寒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
  
  凡是小姑娘都爱美,小若寒当然也是这样。2007年元旦前的一天,妈妈听说外婆要带小鱼儿从上海回来了,高兴得一夜没合上眼。早晨起来,急忙打扫房间,把床单、被罩都换成了新的,给小若寒也换上了新衣裳。当时小若寒还不满百天,看见新的床单被罩,看见自己的新衣裳,就非常好奇地用手抻抻床单,揪揪裤子,然后抬头看看妈妈,欣喜地笑个不停,好象是对妈妈说:这些新东东,我很喜欢。
  
  二姨经常在上海或北京等地,给小若寒和小鱼儿寄回新衣服。妈妈买衣服时,也常常带上小鱼儿哥哥的那一份。每当小若寒换上新衣服时,她都抢先来到穿衣镜前,左照照,右照照,然后发出会心地笑。有一次妈妈买了两套衬衣,其中有小鱼儿哥哥一套,早晨起来,小若寒看见两套衬衣都在自己枕边,两套衬衣的花样虽然不一样,但都很鲜艳水灵。小若寒见了很是喜欢,她趁小鱼儿哥哥不在,试一试这套,又试一试那套,爱不释手。
  
  小若寒宽容大度,一般小事不跟小鱼儿哥哥计较。小若寒妹妹经常来外婆家和小鱼儿哥哥玩,虽然小哥俩一见面无比地亲昵,不是互相拥抱,就是用他们自己才能理解的语言彼此交流着,那忘情的样子,着实让人欣慰。尽管大多时候,小鱼儿都很主动地将自己的食品拿出来给小妹妹吃,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小妹妹玩。可是,有时小若寒一拿起他的儿童读物,他就会一把抢过来。尽管是他平时不怎么喜欢看的书,只要小若寒拿起来,小鱼儿也就当做宝贝似的,一把夺过来,自己慢慢地翻阅起来。好在小若寒小人大量,并不和小哥哥认真计较。
  
  她很喜欢小鱼儿哥哥的一双休闲鞋,银灰色的,纤维布面,胶底,鞋面上还有些许的透气孔。一到外婆家,小若寒就从小哥哥脚上把鞋抢过来,穿在自己脚上,一会扬起脚尖看看,一会扬起脚尖看看。这次小鱼儿回家,本是想把这一双小鞋送给小妹妹的,但外婆检查了一下小鱼儿所有的鞋,就数这一双最合脚,因为考虑小鱼儿要走很远的路,鞋子不合脚怎么行?最后还是让小鱼儿哥哥穿走了。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若寒也是这样。现在都是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在家中就是小皇帝。小若寒,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眼里,视若掌上明珠。妈妈经常带小若寒到外婆家,有一段时间,几乎每天都去,因为与外婆家前后楼,来往行动方便。
  
  每当小若寒从外婆家回去时,只要天色晚了(不天晚的时候太少了),外公都会给钱的。起初,一百,五十地给,时间长了,谁给得起?何况外公也是工薪阶层,又没有什么灰色收入!所以后来逐渐变成了十元,五元;再后来,又换成了两元,一元。但从来没有间断过。尽管这样,还是培养了小若寒对钱的兴趣。她几个月时,就认识了钱。舅舅逗她玩,拿出一张一百元的,一张五十元的,说只许她拿其中的一张,她会毫不犹豫地把一百元的抢在手里,其它的也都是拣面值大地拿,从来没出现过差错。小区里的阿姨叔叔还将与纸币颜色相近、大小规格相等的游园门票之类的图片和纸币混放在一起,让她选出其中的一张,小若寒会很快地鉴别出哪一张是人民币。
  
  可是,小若寒到其他亲友家或朋友家去玩,尽管在床上或书桌上,发现了钱,不管面值大小,却从来不动,甚至连看也不看一眼。
  
  人们都说“贵人语话迟。”相对来说,小若寒说话比较晚。但小若寒用语相当简洁,相当准确,可谓片言居要,一字千金。日常生活用语,她经常使用简缩语。例如,她将“外公”简称为“公”,将“外婆”简称为“婆”。有一次,外婆从骨头上撕肉,一起喂她和小鱼儿哥哥,一人一口,她吃几口就吃腻了,再喂她时,她就摇摇头说:“婆,喂鱼!”你看,简练吧,竟然将“喂小鱼儿哥哥”简化成了“喂鱼”!
  
  小若寒和小鱼儿哥哥是亲密的幼年伙伴,有时小哥俩一天到晚形影不离。小若寒在小哥哥面前经常撒娇,甚至小哥哥刚满一周岁时,就用儿童车推着她玩。小哥俩年纪相近,小鱼儿比小若寒大五个半月,玩耍时小哥哥有时难免要欺负小妹妹,可小若寒一点儿不让份,并且往往还呈现出强势。因为只要他们俩在一起发生“战争”,大人们会因为小若寒小,还是女孩,不管对错,都把过错推在小哥哥身上。时间一长,小若寒也看出了门道。只要吃一点儿亏,就大喊大叫,让外婆无故训斥小哥哥一顿。尤其让人可笑地是,小若寒很少当着大人的面打小哥哥,而是趁大人们不注意时,照着小哥哥狠狠下手,然后还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样子。每当这时,小哥哥也不还手,反而瞅着小妹妹哈哈地笑!
  
  而小若寒在外边却表现得非常有礼貌,在小区广场里玩耍,没有一个人不夸奖她的。几天不见,人人都想她。在小区里,她会主动地给老奶奶让座;哪个阿姨的手套或其它物品掉在地上,她马上跑过去拣起来,双手递给阿姨;地上有纸,她会立即跑过去,拣起来送进垃圾箱里。她很是机灵,但表现得很憨厚。她把大姨(她的生活助理)全家哄得团团转,不管是大姨父,还是大姨家的上高中的小哥哥,都心甘情愿地为她服务,甚至她喜欢吃啥,大姨的家人就给她买啥,不论东西贵贱。因爸爸经常公出,妈妈工作也忙,有时就将她寄托在大姨家。她在大姨家就像自己的家一样,她把大姨大姨父当成了自己的爸爸妈妈。
  
  现在大兴安岭已到了晚秋时节,寒蝉凄切,玉露冷冷。九月中旬,物业部门已经给室内送暖,但室外气温骤然下降,很容易感冒。昨天接到她妈妈的电话,小若寒感冒了,并且引发了扁桃体炎,在门诊点滴。这不禁让我想起去年的同一季节,小若寒因病住院点滴,因她的小手和小脚丫非常胖,很难寻找到血管,有时护士要扎好几次才能成功,但小若寒非常坚强,她强忍着扎针的巨痛,小嘴紧紧地抿着,两眼求救似地忽闪忽闪的,表现出说不尽的哀怨,可就是不哭出声来。针虽然扎在小若寒的脚上,就好象扎在大人的心上。现在想起当时的情景,心里依然不好受。
  
  今天早晨,小鱼儿听说小若寒病了,正在点滴,他急忙翻出小妹妹的照片,怔怔地注视了一会儿,哇哇地大哭起来:“我要去小若寒家,我想寒寒,我要去看寒寒……”小鱼儿的话,让大家听起来,心里十分酸楚。但愿小若寒早一点儿好起来,以免外公外婆在万里之外牵挂着她。
  
  一般的孩子刚出生,并不好看。比如小鱼儿的舅舅,刚一出生时,瘦瘦的,就像一位一生历尽苦难的小老头。而小若寒例外,一生下来,胖胖的,小脸圆乎乎的,粉嘟嘟的小脸蛋,白里透红,嫩得一掐就能出水。眨着一双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非常有神。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一家大酒店,见到一本依据《易经》演变的算命的书。根据小若寒的生辰八字,我略一推算,小若寒长大是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至今书上的原话,我犹能清楚地记得,但天机不可泄露,呵呵,恕我在此不加赘述。
  
  我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从来不信命,算命书上的话更不可当真。可我衷心希望我的小外孙女小若寒,还有小外孙子小鱼儿一生好运,不求他们大富大贵,但求他们一生平平安安,不要像他们的祖辈这样,一生历尽坎坷,到处奔波。不求金玉重重贵,但愿儿孙个个贤。不作风波于世上,只留清白在人间。愿他们长大以后,有一个新的生活,做一个平凡的人,做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永远像他们的童年这样,一天无忧无虑,快快乐乐的!永远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愉悦的心情!永远像今天这样温馨从容,璀璨光明。(于2008年9月24日于新疆哈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