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读书笔记

(2024-01-23 11:24:45)
分类: 感受和谐
杨沛郁:读书笔记

  感受和谐
  
  杨沛郁
  
  我的父亲
  
  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希望小学。每当我走在希望小学的小路上,经常有村民问我:杨老师,当年的杨校长是你父亲?这一问,又把我带回到了遥远的童年。
  
  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位很受人尊敬、很有责任心的教师。八十年代初期,我们全家就住在希望小学的校园里,因此,希望小学就成了我童年最温馨、最美好的天地。父亲一有空就教我们背上几句古诗,虽然我还读不懂,但从中隐约体会到了——做为老师的父亲那深沉的双倍的爱。
  
  当时,父亲是希望小学唯一的一名、也是最早一名师范毕业生。那时条件异常艰苦,大河上还没有桥,上街买粮,十几里的路也是背着粮食走。尤其是下雨天,学校西边有一条小河,一下雨就涨水,学生小过不去,父亲就趟水把学生一个个背过河去。那时跋山涉水地去家访,也是父亲经常的事。父亲虽然很年轻,但由于在艰苦的环境里工作了近七八年,得了很多病。调到旗里中学工作后,有一天有病了还坚持上班,上班不久就摔倒在了学校中心广场主席台前,脸和嘴都摔破了,回家后我们看了非常害怕。
  
  后来我也上学了,才知道父亲的课讲得特别好,他的神情总是那样亲切、生动、执着,他的语言有时慷慨激昂,有时又像行云流水,听了他的课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特别是他上的语文课,同学们就好像被带进了神奇的乐园,忘了时间。他的学生的作文经常获国家级奖励,他的文章也接二连三的在国家级学术刊物上发表。但作为教师,父亲对知识永不满足,晚上读书、写文章经常到半夜一、两点钟。他说:
  
  “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在学术上有所追求,有追求才有进步,成功与进取同在。教学与科教研是分不开的,教学质量与学术研究成正比,教育科研与课堂教学是一对孪生姊妹。凡是有一点事业心的教师都应该搞学术、做学问。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名利淡如水,事业重如山。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有所贡献。”
  
  也就在这时,我才知道父亲不只是关心我一个人,他常常给电大学生讲课,给参加继续教育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讲课。他常常给将要中考和高考的学生辅导,常常给老师修改论文,也常常把老师的教学论文修改后,寄给相关教育杂志发表。这时我感到父亲很伟大,父亲心里装着那么多人。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最忙。他的桌子上总是放着大堆大堆的书籍和资料,他总是在灯下看着写着。周日,别人出去玩,去会亲访友,可父亲却蹲在家里看书写文章。邻居家的叔叔开玩笑说:“你也不吸烟、也不喝酒、又不会玩,这样活着多没意思呀?”父亲每当听到这些话时,只是淡淡一笑。
  
  后来我长大了,并且考上了师范学校,才知道了这一切的分量,才知道父亲为什么总是那样辛勤、那样投入、那样执着,也才懂得知识已很渊博的父亲问什么还要看书写文章——那是山城人民的需要呀!那是中小学生和青年一代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那是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从事的伟大事业,那也正是民族振兴、科教兴国的脊梁!那不只是我的父亲,那是山城一代老教师最典型也最平凡的形象。那也绝不是父亲一个人,而是由成百上千的老教师从事着和父亲同样的工作。他们执着追求,不图回报,为人类为民族默默地工作着、奉献着。
  
  大致是1998年的夏天,父亲在杭州的同学听到父亲要退休的消息,给他寄来了邀请信,说那边缺他这样的老师,年薪十余万;某教育报社给他发来邀请函,请他去做编辑;哈尔滨有所私立学校来人找他亲自面谈。这时他也收到他学生的来信,其中有一封信上说:“敬爱的老师,没有您的教诲,就没有我的今天,宜将寸心报春晖,我现在昆明工作,这里风光秀美,四季如春,您退休了,就来我这里吧……”。父亲看到这些邀请信,好像年轻了很多,在父亲身上仿佛看到了年轻人的活力,在父亲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教育事业的流光溢彩。但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年,父亲退休的事并没有批下来。
  
  我师范毕业,到希望小学上班。教美术,那是我的专业,我还分管学校的德育工作。记得刚上班那天,父亲说:希望小学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当年条件比较艰苦,现在好多了。年轻人要多吃点苦,才能体会到老一辈人的艰辛,要热爱自己的事业,要热爱山村人民,要学会付出和关爱他人,不管别人怎样看待教师这个职业,但孩子需要她,祖国需要她,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都需要她,教师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在工作实践中,我才感到父亲的话质朴而真诚,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伟大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我就想到山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求,想到父亲还依然为教育事业执着地奉献着,我也真正懂得父亲当时的心情,真正感到了父亲嘱托的价值,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我现在的学生,他们的父辈也正是我父亲当年的学生。人类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繁衍生息,人们奋斗着,工作着、生活着,为了现在,也为了将来。有幸的是,我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同时,我也感到责任重大。是的,教师应该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我在心底发誓,不为别的,就为父亲,就为山村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也要把老师当好。当个好老师,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不求功名利禄,但愿不愧我心;不求涓滴相报,但愿青春无悔! (杨志美  2001年5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