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沛郁:读书笔记

分类: 梨花带雨 |
读书笔记
杨沛郁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际关系
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是复杂的,有知青关系、战友关系、同学关系,还有生产关系、雇佣关系、师生关系、亲属关系、朋友关系、恋人关系、夫妻关系、同事关系等等。这些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会互相影响,这就形成了风气,如家风、校风、党风、社会风气。然而,这些关系也会自然体现在中学语文课本中: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在“负荆请罪”中,表现出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宽厚待人,“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廉颇则直率坦白、勇于改错,在蔺相如的感动下,终于负荆请罪。这一武一文,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富有沙场经验的宿将,一个是忠于赵惠文王的、智勇双全的外交家,建立了“刎颈之交”,达到了将相和,体现了将相关系的协调。
《为了六十一名阶级兄弟》写的是为抢救六十一名食物中毒的筑路民工,从地方到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寻找运送特效药的经过,在抢救六十一名阶级兄弟的过程中,到处都有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体现出了新中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和舍己为人、友爱互助的共产主义精神,这是社会关系的协调。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际关系,体现了人间亲情:
朱德《母亲的回忆》一文中,母亲“朴素的阶级意识”培养了少年时代的朱德反抗压迫追求光明投身革命的顽强意志。朱德总司令说,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一天比一天认识到: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产。文章说“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劳动”,“虽到年老,仍然热爱生产”,“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文章不饰雕琢,以极普通的文字展示了极不寻常的挚情,“她永远想念我,如同我永远想念她一样”,每当我们重读这篇文章,我们都要受到伟大人物情感的心灵撞击。文章结尾说:“母亲现在离开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作者拳拳深情再也抑制不住,仿佛水断悬崖,一泻如瀑,在文中渗透着人间至真至爱的母子深情。
朱自清的《背影》中写道:“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这里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没有奇妙曲折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望着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我”的心受到震动,顿悟父亲的爱心,“我”哭了。“我”感受到了父爱的深沉,读者也从中感受到了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温暖的人情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际关系,体现了海誓山盟的坚贞爱情:
《刑场上的婚礼》:1928年2月6日,广州起义失败后被捕的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广州黄花岗英勇就义。在刑场上,两人宣布正式结为夫妻,举行了悲壮的婚礼。在刑场上,陈铁军发表了最后的演说:亲爱的同胞们,姊妹们!我和周文雍同志的血就要洒到这里了。为了革命,为了救国救民,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而牺牲,我们一点也没有感到遗憾!
同胞们,过去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党派我和周文雍同志同住一个机关。我们的工作合作得很好,两人的感情也很深,但是,为了服从革命的利益,我们还顾不得来谈私人的爱情,因此,我们一直保持着纯洁的同志关系,还没有结婚。今天,我要向大家宣布:“当我们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都献给党的时候,我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让反动派的枪声,来做我们结婚的礼炮吧!同胞们!同志们!永别了,望你们勇敢地战斗,共产主义一定会胜利,未来是属于我们的。”
刑场是宣告生命结束的地方,而婚礼是象征新生活的开始。革命烈士周文雍和陈铁军的刑场上的婚礼为人间写下了一段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
《孔雀东南飞》《牛郎织女》《孟姜女》《王贵与李香香》等课文,通过一对对相濡以沫的苦难夫妻的动人故事,也都表现了坚贞的爱情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际关系,也体现了友情之深: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些送别诗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友情之深。(2006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