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读书笔记

(2024-01-05 07:24:35)
分类: 梨花带雨
杨沛郁: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杨沛郁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体美
  
  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人物形体美表现在身材的匀称、恰当、健康、勤劳、文明、风度上。
  
  首先,一个人的形体美表现在身材的匀称、恰当上。
  
  “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何为《第二次考试》)
  
  陈伊玲不但是一位富有才华、品德高尚的女青年,而且像“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身材苗条,富有朝气,身材比例适当,符合“黄金分割律”,陈伊玲是美的。
  
  鲁迅《故乡》里的杨二嫂身材不合“黄金分割律”的比例,所以不美。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哦,我记得了。我孩子时候,在斜对门的豆腐店里确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鲁迅《故乡》)
  
  杨二嫂上身短,下身长,不合“黄金分割律”的比例,再加上两手搭在髀间的姿态,就像圆规了。既然杨二嫂的形体不美,为什么又叫“豆腐西施”呢?可能那时年轻,“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又“擦着白粉”,“十八无丑女”,脸形还是比较好看的。至于上下身不合比例,因为“终日坐着”,倘若那时还系着裙子,暴露的机会也就更少了,所以“我”没有发现。
  
  第二,形体美不止表现在身材的匀称上,更表现在健康和勤劳上。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乐府民歌《陌上桑》)
  
  这里通过侧面描写烘托了罗敷的美貌,无论是行者还是少年,无论是耕者还是锄者,都倾慕她的美丽。我们可以想象得出,一个在太阳照耀下的采桑少女,辛勤劳作,手脚灵巧,肤色白里透红,是健美的。再加上她的住所之美、器物之美,服装、发式、首饰的修饰和绿色桑树的背景的衬托,就更显得风韵、标致。
  
  古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又与罗敷不同,她是一位有钱人家的少妇,皮肤过于白嫩,“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显得高雅、柔弱。但她“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她勤劳、贤惠、忠于爱情,所以她也是美的。
  
  新风霞的《傻二哥》把一个卖药糖的劳动者“傻灵傻灵”的特征刻画得淋漓尽致,从他穿的衣服、使用的用具、吆喝前的准备、吆喝的声调、吆喝的内容到他对顾客和邻里穷哥们儿的态度都细细写来,写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善良、勤快、乐观,穷而有志的年轻人的性格和形象。这也是美的。
  
  第三,形体美也不仅仅表现在健康和勤劳上,也表现在文明、风度上。
  
  阿累的《一面》里的鲁迅先生,虽然身体不很健康,人很瘦,“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象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象浓墨写的隶体‘一字’。”“他看了我一眼。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鲁迅的学者风度,给人温暖亲切的表情是美的,是令人钦佩的。这一段写得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一个没有民族偏见、正直、朴实、热情的藤野先生跃然纸上。这两段中的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都是美的。当然,不止是带有阳刚之气的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具有文明、风度上的美,而白居易《琵琶行》里写的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那种羞怯、文雅的表情也是美的。(2006年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