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杨沛郁: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

(2023-11-06 11:28:43)
分类: 红笺无色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

杨沛郁 (2011.10.15

杨沛郁: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


          ***校长委托,今天我与大家在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一次简要地交流。因本人才疏学浅,恐难以全面完成校长委托的任务,达到应有的交流目的。好在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水平有限,再加上准备仓促,在交流中不足和错讹之处,将在所难免,还敬请各位老师不吝赐教。

今天,在这里,我主要讲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怎样指导学生编写提纲;二、简单的记事作文和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三、作文讲评中的两个误区;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写好想象作文;五、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六、我是怎样讲作文的。

怎样指导学生编写提纲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说:“工师之建宅亦然: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编写提纲好比盖房子,有了钢筋、水泥、木料等一大堆材料还不行,必须设计好图纸,否则房子就容易坍塌,成为豆腐渣工程。写文章,先列个提纲,把材料精心地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安排好,思路才能清楚。

 

提纲包括三部分内容:1.题目;2、中心思想;3、结构安排。

提纲分为简要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

 

简要提纲

题目:我今天喂鸡

中心思想:通过对我喂鸡经过的记叙,表现出我热爱劳动和对鸡的深厚感情。

结构安排:打扫鸡棚。放鸡。和食。喂鸡经过。拣蛋。

 

详细提纲

题目:我今天喂鸡

中心思想:通过对我喂鸡经过的记叙,表现出我热爱劳动和对鸡的深厚感情。

结构安排:打扫鸡棚:写出打扫时的情景和我的心理活动。放鸡:描写放鸡时小芦花、金凤凰等活泼可爱的样子。和食:写和食时的情景。喂鸡经过:重点写小凤仙、皇太后等鸡情趣横生的各自表现。(详写)拣蛋:详写蛋的数量和拣蛋时的心情。

 

提纲写完后,还要不断修改,对有关材料可以随时换、减、增、删。在写作过程中,随时发现的好词、好句子,包括名言警句等,都要及时写进提纲中。

二、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

新课标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做到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语言通顺,感情真实,能写常用的应用文;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记叙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写人,以突出人物的性格为主举例说明:孙悟空、林黛玉、诸葛亮、鲁智深);记事,以记叙事情发生的经过为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所谓的六要素)。不管是写人还是记事,都是反映生活,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教育。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按其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记人、叙事、写景、状物。就具体写作实践来看,除了注意六要素以外,应该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我们把它称做:“六求”,即求睛,求新,求顺,求曲,求精,求真。

 

主旨求“睛”。这里的睛,即画龙点睛之“睛”。主旨是文章的灵魂,因此“睛”不仅要有而且要亮,点的好,可成天外飞来之笔。(晋.张僧繇,应邀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而不点睛。云:点之皆去矣。画龙点睛,比喻说话作文,在关键上用一两句点明要旨,使全篇精警得神。)

 

材料求“新”。记叙文的材料,要典型、新颖。

典型是指,材料应是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具有以一当十的价值。

新颖则指,材料应该是新鲜的、活泼的,既要从现实生活中采撷人所未及的新材料,即便是人们用过的材料也要善于注入新的内涵,使其活起来,从而产生新的魅力。(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举例铺陈: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出无限的感伤和消沉。

刘禹锡: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体现出诗人坚贞不屈、坚决战斗到底,壮心不已的革命精神。

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同样是咏梅,前者仅停留在孤芳自赏,而后者却反其意而用之,充分表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同样是写秋,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写的是无穷愁思;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写的是无尽愁秋;欧阳修的《秋声赋》:“其色惨淡,烟飞云敛;其色萧条,山川寂寥”写的是秋天的凄凉景象;而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以昂扬的格调,表现了身处逆境而壮志凌云的气概,给人以哲理的启迪。

 

思路求“顺”。顺,即顺畅,要做到记叙有条理,脉络清晰,一般需要一条线贯穿全文,连缀人、事、物的一条红线,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可以是人、事、物,也可以是时间、空间、感情。(写人的记叙文,可以写一个人的外貌、性格、品质、爱好;也可以从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方面着笔。)

 

结构求“曲”。古人所说的“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就是文章的结构要有波澜。千环万转,云霓明灭,山重水复,曲径通幽。

写作时可以借助埋伏笔、设悬念、变换叙述方式、转换所叙情景,把人物、事件放到矛盾冲突中去表现等办法,使文章结构动起来。

(刘备三顾茅庐,孔明三气周瑜,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欲扬先抑——唐伯虎:这个老妇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蟠桃献至亲。)(明成祖·解缙·往复三叠——鸡冠花:鸡冠不是血染成,为何今日淡淡妆。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

 

语言求“精”。

语言作为信息的载体,有其特定的要求。记叙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生动、形象。如一个动作的细节,为什么要用这个词,而不用别的词,这虽然是由人物心理或性格特征所决定的,其实也是记叙文自身语言的要求决定的。

举例铺陈:(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夫死,翁鳏,叔壮。嫁!)(意大利·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英国·雪莱:既然冬天已经来了,那么春天还会远吗?鲁迅: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

讲故事:

订金~定金;    

还欠款一万元;   

他走了一个小时)

古人描写春景,由于观察入微,又善于思考、联想、升华,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有的一字传神,生动地表达了某种感受。“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修辞学的角度看,风一般只能以听觉和感觉辨别,但春天却是惠风和畅,吹面不寒,过耳无声的。该句中诗人用“绿”去描写它,又见出春风到来后江南水乡的变化,一派生机,欣欣向荣。这里的“绿”,写出了颜色、视觉。

 

感情求“真”。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才能打动人。学会写真人,记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举例铺陈:

唐宣宗时,令狐宰相推荐李远担任杭州太守。宣宗说:“我听说李远有一句话“长日唯销一局棋”,整天下棋的人怎么放心让他去管理州郡呢?”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新唐书云:王维私邀浩然入内署,偶遇玄宗。便向玄宗推荐。

皇览浩然旧作《岁暮归南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诗意:我已停止在宫廷北门请求谒见,归隐到南山中我那破旧的草庐。因为我缺少才干方被明主遗弃,由于我穷途多病故友往来渐疏。时光流逝头上的白发催人衰老,岁月无情新春逼迫着旧岁消除。胸中常萦怀愁绪彻夜不能入寐,窗前松下一片月光增加了空虚。

明皇读之抚然曰:“朕不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因命放归南山,终身不仕,以布衣终。”

许义方的妻子一贯品行端庄,洁身自好。丈夫外出归来后索阅诗稿,第一首题目却是《月夜招邻僧闲话》)

 

“六求”,只是一个训练目标,一个小学生不是一天就可以达到的,他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很长,也可能是十年八年,也可能要历练一生。

 

三、作文讲评中的两个误区

误区之一是:在作文讲评时,我们时常指责学生不会用新鲜词,说学生的作文内容没有新意,缺少个人特色。

一个小学生的作文能有什么新意?能有什么特色?其实,平平淡淡,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更成熟的美,这种美就在于平而有趣,淡而有味。清清淡淡的描绘,比起浓妆艳抹来,是一种更高的境界。

清明,在古代是一个重要节日。杜牧的《清明》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一首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这首诗用王安石的话来说,就是“看似寻常最奇崛”。初看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也许有人会说,这个人感情太脆弱了,落了点小雨,就值得惆怅伤感(断魂)么?但如果把首句的“纷纷”与次句的“断魂”联系起来,慢慢品味,意境就出来了。清明行路的人,难免会有些许伤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嘛!何况阴雨霏霏又下个不停,雨中赶路,自然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纷纷”是写春雨,也是形容这“行人”的心情。
  第三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初看颇为平淡,如果和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联系起来,情趣就出来了。它仿佛让人看到:绵绵细雨中,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手指远方:“看,那不就是杏花村嘛!”桃李春风一杯酒,东西南北万里程。“行人”闻讯而喜,喜而赶路,以及他那急匆匆的样子,都浮现在读者面前。这正是“一语天然万古存,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啊!所谓平实朴素就是语言平易自然,朴素清新,平平道出,如话家常,犹如清水芙蓉,自然天成。
  有些大作家、大诗人的作品,语言朴素,明白如话,耐人寻味。白居易的诗,赵树理的小说全是口语,他们的作品几乎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和浓重的色彩,全是淡淡的白描,平平常常的词语。也没有用比喻、夸张之类的修辞方法,有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叙述,就像一瓶透明的陈年老酒,深入浅出,耐人寻味。
  现代作家中,除了赵树理、老舍等人,属于平淡语言风格的还有叶圣陶的小说,艾青和臧克家的诗等。你看,大作家、大诗人的诗文都是那么追求语言平易自然,清水芙蓉,明白如话,更何况我们的中小学生呢?

 

误区之二是:我们总批评学生说作文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似的。

其实,记好流水账也不容易,只有把话说通顺了,才能表情达意。在中小学阶段,我们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尽说漂亮话,或去着意创什么新。而是让学生先把话说通顺,说明白。把要表达的意思,围绕一个中心,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让人看得清楚明白,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写虚情假意的,自欺欺人的话,不生搬硬套自己不懂的词语。句子要通顺明白,前后要连贯。

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要过多地去指责学生,让学生不得要领,而无所适从,一味觉得作文难,看不到光明与希望,失去了写作文的信心。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第六》)意思是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敎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鼓励,让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能动的状态中,一旦他们不感到作文难的时候,他们就会把写作文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去做。大家想,还有什么比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把自己的真实感受,都痛痛快快地说出来,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更高兴的事儿吗?到那时,作文成绩自然就提高了。你想让学生再平铺直叙,再记所谓的流水账,那都是不可能的。

 

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写好想象作文。

  《花为什么会开?  

  有一天上语文课,年轻的女老师问二年级的孩子。  

  第一个孩子说:“她睡醒了,她想看看太阳。”  

  第二个孩子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顶开了。”  

  第三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比比,看谁穿得更漂亮。”  

  第四个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  

  第五个孩子说:“她也长耳朵,她想听听小朋友唱歌。”  

  突然,第六个孩子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  

  老师想了想,又想了想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笑了!”  

  老师的回答挺响亮,听到这儿,孩子们全看着老师笑了,那笑脸比花更好看。  

  真诧异这些孩子们的答案,他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他们的回答真精彩!不是吗?这些充满灵气的回答,每一个都是一朵亮丽的花!  

  其实,那老师原来准备的答案是:“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可一旦听到了孩子们的回答,她便急中生智地回答了一句:“仰起她的小脸,笑了!”  

  孩子真不简单!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说得真对!  

  那老师从此记住了这个比花还美的故事,终身不忘。  

  我可以做证,因为,我就是故事中的那位老师

  (摘自《辅导员》2001年第2期 作者:第玉庭)

           想象要以创造为目的。我们教学生写想象作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样学生的想象才能有独特的创见,想象出别人没有想到的或不敢想象的东西,这样的文章才有新意。

 小鱼儿想象丰富,善于创造新词。有一天吃鸡。吃完后,他向外婆说:“外婆,给我拿一颗牙签。”外婆问:“你要牙签干什么?”小鱼儿解释说:“我想把塞进牙缝里的‘牙草’剔出来。”又有一次晚饭时,外婆开了一瓶红酒,小鱼儿连忙拿过酒杯,斟满几杯酒后,瓶里的酒还剩少半瓶,他想用瓶塞把酒瓶塞上,既一时找不到瓶塞,又不知瓶塞的真正名称,情急之中,他问外婆:“外婆,‘酒仁’放哪了?我应该把酒瓶子先盖上。呵呵……”

 前两周,星期天的早晨,小鱼儿起床后,兴致勃勃地向妈妈叙述说:“昨天你和一个阿姨站在街上聊天,我向你要钱,你就傻瓜瓜地把钱给了我,我一个人在大街上溜溜达达,感觉有点儿冷飕飕的,我就想偷偷地买一个烤地瓜,那地瓜蜜哈哈的,一看就好吃。但我的钱不够。后来我就买了一个“兵工厂”,凉冰冰的,越吃越冷,我就麻溜溜地回家啦……”(一段话,连用了七个叠词)

 为了达到幽默效果,小鱼儿善于想象,有时故意错读。2010年年末的一天,小鱼儿与妈妈一起看电视剧《一一向前冲》,他见妈妈看得正高兴,便做了一个鬼脸,故意在妈妈的背后轻轻拍了一下,大声读道:《二,向前冲》!外公送小鱼儿上学,看见一位年轻的老师在小鱼儿班级。放学以后,外公问小鱼儿说:“今天早晨,你班新去的那位老师姓什么?”小鱼儿见外公问他,就不假思索地说:“姓方!”外公见小鱼儿回答得这么干脆,就说:“你怎么知道?”小鱼儿一本正经地说:“我们班主任姓圆(袁),再来的新老师,自然要姓方!”

 想象作文具有巨大的自由,具有无比广阔的思维空间。经常进行想象作文训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和阅读兴趣,培养和孕育宝贵的创新精神。

 

五、指导学生观察、分析的方法。

要写好文章,不深入生活认真观察分析,那是绝对不行的。大文学家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有一首这样说: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首句写亲眼接触实际景物,激发诗情,自能写出入神的佳句;第二句指出那些并无现实生活感受,只会暗中虚拟的人,写不出真实的东西;第三、四句作者感叹有些人不深人生活,只会毫无真实情感地去模仿古人的图画,而亲自到长安领略一下秦川的秀色的又有多少人呢?由此可见,人的思想、感情,诗的内容,作品的内容,只能从生活中,从实践中,从观察中得来。要写好文章,就必须深入生活,观察、体验、分析、研究。

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那些一写作文就头疼、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是平时不留心身边各种事物的人。有些事物,如四季景色、风雨雷电等现象,学生没有一个不曾经历过的。但如果命题作文,不涉及这些景象,恐怕很少有同学去留心观察。

 

记得有一年初冬的一天上午,我正在教室讲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当同学们吟诵到:“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时,忽然窗外飘起了美丽、洁白的雪花,靠窗的一位女同学激动地叫了起来:“老师,看,下雪了!”师生的视线一起转向了窗外。看到同学们脸上流露出对初雪的喜爱之情,我立即决定带领同学们上一节语文课外活动课,同学们在欢天喜地中尽情地欣赏观察了舞姿曼妙、飘飘洒洒、落地无声的雪花,发挥了极大地想象力,一篇篇热情洋溢、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飞到了我的办公桌上。学生在亲近大自然中,培养训练了自己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有《观潮》《鸟的天堂》;四年级下册有《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五年级上册有《小桥流水人家》《黄果树听瀑》;五年级下册有《草原》《白杨》;六年级上册有《山中访友》《山雨》;六年级下册有《鸟鸣涧》《江畔独步寻花》等十几篇写景的诗文。如果教师在教这些诗文时,能用诗一般的语言,绘声绘色地介绍文章所描写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就能使学生领略到自然风光的壮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通过教师地进一步启发,学生就可以领悟到作者之所以能把自然风光描绘得如此绚丽多彩,是因为他们平时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的祖国,并能及时把一切美好的事物、奇特的景象记录下来。如果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也一定能够写出这么好的文章。

 

六、我是怎样讲作文的?

我的作文课是两节课连排。两个小时,我用前一半时间,讲评习作。讲评时间大致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以内。接着要讲一点写作知识,写作知识的讲解要尽量简要。片言以居要,句句千钧。并且要举例说明,有时根据具体内容,我尽最大可能地引用案例。这一项时间,大致需要510分钟左右。

接着的重头戏是讲当天的新作文。首先是思路热身,针对作文题目,有时可以让学生先发表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于学生说错说对,教师都不做任何评价,让学生在具体地写作实践中,自己去感悟,去品味,去检验。

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后,我要做本篇文章的内容提要和写法指导。内容提要,是要讲清楚本篇文章写作内容的内涵和外延。简单一点说吧,就是要告诉学生本文应写的内容范围。一般都讲得很广泛,很详尽,至少我自己这样认为。写法指导呢,实际上就是讲清楚本次作文题目的段落结构,教学生怎样布局谋篇。甚至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过渡,怎样照应,我都给学生一个简要交代。最后板书出简要或详细的写作提纲。

最后是范文引路,我要给学生复述一些精彩的语言片段和我自己的下水作文。同时,还要选读一两篇优秀的学生作文,为同学们下一步写作提供范例。

如此这般,到这时,对写好本次作文,学生已成竹在胸。有的学生已经打好了腹稿,或列出了简要提纲。不说是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可也是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在余下的一半时间内,所有的学生都能当堂完成本次习作。

 

那么,是不是每次习作,学生的写作都是顺风顺水呢,也不完全是。因为凡事都得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个别学生来说,也许是十分漫长的。例如,一个很好的故事情节,让有的学生来写,却只写了四五句,两三行,故事就写完了。再也没有话可说啦。

遇见这种情况怎么办呢?这时,你应该耐心地指导他,在这段话里,是否还可以加上几句人物的肖像描写?是否还可以加上一段语言描写?文中两个人物的你一言我一语,只要两个回合,文章的字数自然就多了,人物也活了,情节也发展了。你当然还可以指导他,在这段话里,是否还可以加入几句人物的行动描写或心理描写?学生经过思考与润色,又对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进行了描写与刻画。这样,这个学生的文章内容自然就充实啦。

至于作文批改嘛,我往往采用眉批的方法,这样针对性比较强,指出文章的字、词、句、段、标点等方面的优缺点,以求收到实效。一般我很少写总评,取而代之的是建议,写清今后的注意事项与写作方向。这样实事求是地评改,有利于学生进步,不断地提高习作水平。

 

有的老师可能会想,你把你讲作文的教学教法都和盘托出,毫不保留,你就不怕人们都学去了,你的讲习班没学生去吗?哈哈,不怕!因为,你学去的只是一些皮毛,只是一些形式上的东西,一些讲解方法或一些写作程序。要想把其中的“道”,真正悟透,那得经过艰苦地实践和不断地探索。真正的学问是一个人深厚的思想文化内涵和人文素养。“胸藏万卷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破其卷而取神,吮其精而去粕。”这其中的“精”和“神”,可能要“悟”一辈子。(本文为2011年,应本旗部分学校校长之邀,与中小学语文老师交流时的发言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