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放言五首》赏析

分类: 晓风淡月 |
杨沛郁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
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一首,着重讲要如何辨别事情的真伪,识别两面派。在表现手法上,诗人通篇借助形象,运用比喻、反诘等修辞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艺术形象,说理深入浅出,立意深刻,令人深思。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这世界上的事情啊,早晨还装得明明是那么回事,到晚上却揭穿了是假的,古往今来,历史上什么样的怪事没出现过?可有谁预先识破呢?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历史上好多的人,好多的事,都被别有用心者欺骗着,蒙蔽着,忽悠着,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士存在?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草丛中的那些个萤火虫儿,虽有光亮,可它终究不是真正的火光;荷叶上的露滴,浑圆晶莹,看上去极像是珍珠,难道那就是珍珠吗?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倘若我们不用燔柴这样的大火把来比较,又怎么会知道萤火虫儿不是火光呢?倘若我们不用象照乘这样的硕大珍珠来比较,又怎么会知道荷叶上的露珠不是珍珠呢?
注释:
辨:一作辩。底:啥。
臧生:指臧武仲。《论语.•宪问》:“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臧武仲,名纥,官为司寇,在贵族中有“圣人之称”。诈圣:假圣人。防:是武仲的封地。武仲凭借其防地来要挟鲁君。甯(nìng)子:指甯武子。《论语•公冶长》:“甯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甯:今亦作宁。知:同智。这两句是说世人只爱臧武仲式的假圣人,哪晓得世间还有宁武子那样的高士存在?
草萤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这两句以萤火似火而非火;荷叶上的露珠象珠而非珠用来比喻人世间的某些假象,告诫人们不要为假象所蒙蔽。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殊:燔柴:《礼记.祭法》:“燔柴于泰坛。”疏:“谓积薪于坛上,而取玉及牲置柴上燔之,使气达于天也。”此用为名词,指火光。照乘:珠名。《史记.田敬仲为世家》:齐威王“与魏王会田于郊。魏王问曰:‘王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梁(魏)王曰:‘若寡人,国小也,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奈何为万乘之国而无宝乎?’”殊:异。这两句进一步明示辨伪之法,指出如不兼用明亮的火焰和照乘珠的光这就不能发现真伪的区别。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
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二首,主要讲祸福得失的转化。作者以诗言理,阐述了《老子》中所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祸福之间的倚伏关系,从而说明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转变为坏事,点明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显示了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人生的道路啊,基本上都是坎坎坷坷,弯转曲折,没有一成不变的。因此,所有世俗间的利害得失,万事万物,都象一张网一样地纠缠着你,让你没有片刻的安宁。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一会儿是福星高照,一会儿又是大祸临头,就这样循环往复的,好事坏事如同车轮一样转个不停。一会儿是春风得意,一会儿又是失意衰落,反复无常的,如同藏钩的游戏一样,胜负输赢,令人难以捉摸。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有的时候呢,表面上看是件好事儿,却象乌龟一样,虽通灵性,也难免有自己要被人杀掉的祸患;有的时候呢,明明看了是件坏事儿,却又象塞翁失马一样,结果避免了从马上摔下来断了腿的灾祸。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总而言之,人世人生就象下棋一样,到底是赢是输,谁赢谁输,没有到最后,谁也说不准啊。
注释:
世途倚伏都无定,尘网牵缠卒未休:倚伏,化用《老子》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句,意思是说祸是福的依托之所,福又是祸隐藏之地,祸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尘网:即尘世。古人把现实世界看做束缚人的罗网。陶渊明《归田园居》诗:“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卒:始终。
祸福回还车转毂,荣枯反覆手藏钩:回还:即回环,循环往复。毂(g):本指车轮中心部分,此指车轮。车转毂,象车轮转动一样。荣枯:本谓草木盛衰,常以比政治上的得志与失意。反覆:谓反复无常。藏钩:古代一种游戏。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龟灵:古人认为龟通灵性,故常用龟甲占卜以决吉凶。灵:灵异。刳肠患:言龟虽通灵性,也难免自己要被人杀掉的祸患。《庄子•外物》:“宋元君夜半而梦人被发窥阿门……使人占之,曰:‘此神龟也’。……龟至,君再欲杀之,再欲活之。心疑,卜之,曰:‘杀龟以卜吉。’乃刳龟。”刳(k):剖开。后句用“塞翁失马”的故事,进一步说明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折:摔断。足:同脚。忧:忧患。
不信君看弈棋者,输赢须待局终头:此二句以下棋为喻,说明世事的变化不定。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白居易的《放言五首》,是一组政治抒情诗。诗前有序:“元九在江陵时,有《放言》长句诗五首,韵高而体律,意古而词新。予每咏之,甚觉有味。虽前辈深于诗者,未有此作。唯李颀有云:“济水自清河自浊,周公大圣接舆狂,”斯句近之矣。予出佐浔阳,未届所任,舟中多暇,江上独吟,因缀五篇,以续其意耳。”据序文可知,元稹被贬官时,写了五首《放言》赠白居易,过了五年,也就是宪宗元和十年(815),诗人被贬赴江州途中也写了五首《放言》回赠。当年六月,诗人因为上书请求朝廷追捕杀害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诗题“放言”,那就是放开怀抱,无所顾忌,畅所欲言。组诗就社会人生的真伪、祸福、贵贱、贫富、生死等问题及古往今来的历史真相、真真假假的世事纷纭直抒己见,以表达对当时朝政的抨击并告诫世人。
此诗为第三首,意思是说我送给你一个鉴别事物真假的办法,既不需要钻凿灼烧龟甲产生裂纹去做预测,也不用拿起蓍草占卜来问天地,什么方法呢?那就是宝玉也好,优秀的材质也好,都必须得经过一定的时间考验才能识别出来。因此,当年周公忠心耿耿辅佐成王的时候,有多少流言说他怀有篡位的阴谋?但最终人们还是看出了周公的忠心赤胆,高尚品格;又比如当年王莽辅佐也不过九岁的西汉平帝,表现得多么谦恭敦厚,礼贤下士。可又有谁知道他后来居然会篡位自立呢?看起来,一个人的为人还真是猜不透啊,大家想想,如果周公和王莽都在大家没弄清楚真相的时候就去世了,那么他们真正的为人处世的品格就没人能够知道了。
注释:
君:指元稹。狐疑:狐性多疑,故称遇事犹豫不定为狐疑。
钻龟、祝蓍:古代迷信活动,钻龟壳后,看其裂纹以卜吉凶。或拿蓍草的茎占卜。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思是说坚贞之士必能经受长期磨练;栋梁之材也不是短时间就能认出来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周公:姓姬名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武王死,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蔡、霍三叔陷害,制造流言,诬蔑周公要篡位。周公于是避居于东,不问政事。后成王悔悟,迎回周公,三叔惧而叛变,成王命周公征之,遂定东南。王莽在未篡汉以前曾谦恭下士。此二句是用周公、王莽故事,说明真伪邪正,日久当验。
向使:假如当初。复:又。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
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四首,主要讲的是世事人生的变化。世界上的一切一切,都在运动,都在变化。世界就在这运动变化中,发展前进。朱楼甲第倒塌了,亲人朋友死亡了;昨天还门庭若市,今朝却门可罗雀;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到了北邙山,烟波浩渺的东海三为桑田;不要因为自己一时荣达,就自我夸耀,看不起穷人。这一切的一切都反映了作者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就是今天读来,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谁家第宅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琼楼玉宇,富丽堂皇的甲第贵宅破败了,那些曾经显贵的亲朋故友也都相继去世了;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昨天这一家子还门庭若市,炙手可热,前来阿谀逢迎、巴结讨好的人不计其数,今天一下子突然垮台了,立马就门庭冷落,门可罗雀了。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从古至今的人啊,无论是荣华富贵,还是贫贱潦倒,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最终呢,全都到了北邙山去了,这世界啊,就象东海的波涛似的,没有一个安定安稳的时候,贫贱富贵,毁誉损益,变动都是不可预料的。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不要羡慕那些富贵荣华的人,也不要取笑那些贫贱孤苦的人,因为无论是谁,到头来都逃不脱枯骨一堆的命运,又有什么值得夸耀值得羡慕的呢?
注释
第宅:住宅。官员和贵族的大住宅。亲宾:亲人和朋友。哭复歌:因显贵而歌,因败亡而哭。
炙手:热得烫手。比喻权贵势焰之盛。张罗:本指张设罗网捕捉虫鸟。后来常用来形容人迹稀少,门庭冷落。罗:捕鸟的网。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定波:这两句是说富贵贫贱是随着世事变化而变化的。北邙:山名,即邙山,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北。东汉及北魏的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后来泛指墓地。未省:未见。后一句即“沧海桑田”之意,比喻社会剧变,人事无常。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如何:这两句是告诫语,是说不要因为自己一时荣达,就自我夸耀,看不起穷人。贫贱、富贵之人,其最后归宿都是一样的。
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
这是白居易《放言五首》中的第五首,主要是说人固有一死,活着的时候,不要有太多的牵挂,应该多为社会做好事。“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形象地说明了自然界新陈代谢的道理。自然界是如此,人生亦如此,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人们不必对这世间千般万般的放不下,总是担心生命的长短,害怕死亡的降临。因为有生有死,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应当考虑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多为社会做点事,多为国家做点贡献,这样虽死犹生,又有什么遗憾呢?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莫过于泰山吧,最渺小的东西莫过于秋毫吧,最长寿的古人莫过于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吧,最短寿的贤人莫过于孔子的弟子只活了三十二岁的颜回吧?但是啊,谁也用不着欺负谁,谁也用不着羡慕谁。
“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世界上最长寿的植物莫过于能存活一千年以上松树吧?最短暂的植物莫过于只开花一天就凋谢了的木槿花吧?可是,哪怕你存活得再漫长,最终也是要腐朽的;哪怕你只存活一天,你也可以心花怒放快快乐乐的。
“何须恋世常忧死,亦莫嫌身漫厌生。”不必对这世间万千事物放不下,总是担心生命的长短,害怕死亡的降临;也不必象某些经书上说的,把自己的身体看成是一具臭皮囊,嫌恶它。
“生去死来都是幻,幻人哀乐系何情。”人生在世,有生必有死,不要把生死太当作一回事,人生的一切,最终都将幻灭,暂时的富贵与贫贱,官场上的得意与失意,都只不过是幻影罢了,为了这一点儿幻影去兴奋,去忧伤,值得吗?
注释: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这两句是说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而言的,不必盲目地羡慕人长寿,弄得成天忧心忡忡的。颜子:即颜回,字渊。春秋时鲁国人。贫而好学,在孔丘弟子中以德行著称,早卒,逝世时年仅三十二岁。老彭:指彭祖。传说中的长寿者。姓籛名铿,颛顼帝玄孙,生于夏代,至殷(商)末已八百余岁。旧时以彭祖为长寿的象征或代名词。
槿:即木槿花。开花时间较短,一般朝开暮落。
嫌身:嫌弃自己。漫:随便。厌生:厌弃人生。(2009年5月于哈尔滨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