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2019-02-25 06:23:29)
分类: 晓风淡月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王安石《读史》赏析

       读史   王安石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这首诗是北宋王安石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针对当时俗儒歪曲历史事实的现象进行抨击,表现了诗人的战斗精神。诗的前四句说一个人的功名是经过一番艰难才得到的,但却不知谁能如实记载他们的事迹。后四句说有人把古人流传下来的糟粕当作精华,而真正美好的东西是很难流传下来的。这首诗写得深沉、抑郁,抒发了诗人的忧愁和怨愤,容量甚大,耐人寻味。

  “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自古以来功成名就的人可是历经了千辛万苦啊,而他们的事迹最后会由谁来记载呢?  
  首联以强烈的对比显示了自古以来无数高贤的悲哀。在生前,为了建树自己的功名,他们费尽心力,受尽“苦辛”;但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
  
  “当时黮黯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当时的人尚且难以看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记不准确,后世更是众说纷纭,看不清历史真相了。  
  颔联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衰。颔联意思是说在当时的情况下,高贤们已经蒙受了他人的误解,而自己又无从正之,致使自己真相不明,品德不彰。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史书上流传下来的也有糟粕,记录下历史事实就如同绘画之中画出人物之精神一般难。  
  颈联侧重感叹史书本末倒置,使高贤精神难现。历史所传的是高贤们那无关宏旨的粗劣无用的糟粕,而不是他们一生中的精粹美好的嘉言善行。如果先贤们九泉有灵,对于这种头脚倒置的裁剪定然会愤从中来、悲从中发的吧。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有限的记载怎能把古代圣贤的思想完整真实地表现出来?而总有些人就是死守典籍,不肯醒悟。  
  尾联是说,修史者们的胡作非为,怎么能够表尽高贤们的拳拳之意呢?在他们的刀笔之下,高贤们已经被修改过、重塑过了;但是高贤们留给后人的形象恰恰又是被他们重塑过的那种角色,因此,高贤们也就只能蒙受千古不白之冤了。
  
  王安石曾作过许多咏史或怀古的诗篇,针对千年相沿的历史陈见,发前人之所未发,表达了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批判精神。本诗批判了有的书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正如前人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诗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注释:
  
  行藏:这里指一生的经历。行,出仕;藏,退隐。黮黯[dàn àn],黑暗没有光线,这里是蒙昧的意思。丹青,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色,后泛指绘画艺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