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王欢守志》阅读练习及答案

分类: 他山之石 |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1题(6分)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9.
这首诗歌题目中的“征人”指的是。(1分)
10.
整首诗围绕哪一个字展开?表达了征人怎样的情感?(3分)
11.
这首诗的语言有什么特色?请从叠词或对偶的角度做具体分析。(2分)
答案:
9.
守边战士
10.
怨征人面对着荒凉的环境心生怨苦的情状,表现了其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
11.
示例1:叠词方面:“岁岁”“朝朝”,似乎已经把话说尽。让人从那无休止的时间中感到怨苦无时不在。
示例2:对偶方面:全诗不仅每句自对(如首句中的“金河”
对“玉关”),而且两联各自成对。后一联的对仗尤其讲究:数字对(“三”“万”)与颜色对(“白”“青”“黄”“黑”)同时出现在一联之中;颜色对中,四种色彩交相辉映,使诗歌形象富于色泽之美;动词“归”“绕”对偶,略带拟人色彩,显得别具情韵。
《陋室铭》《王欢守志》阅读练习及答案(贵州省黔西南州2017年中考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①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②,意怡如③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日:“卿不闻朱买臣妻邪?”时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节选自《王欢守志》)
【注释】①耽:极爱好。②斗储:一斗粮食的贮存。③意怡如:内心还是安适愉快的。
12.
解释加点的词。(每空1分,共4分)
①有仙则名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③不营产业
④时闻者多哂之
1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
14.
【甲】文作者刘禹锡和【乙】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4分)
15.
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像刘禹锡、王欢这样安贫乐道的人,请你再举出—例并概述其事迹。(3分)
答案:
12.(1)出名,闻名 (2)使……劳累 (3)经营,谋求
(4)讥笑
13.
①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②王欢坚守志向更加牢固,终于成为一位饱学的大儒。
14.
甲文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乙文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成。
15.
陶渊明因时局动荡,看到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因此辞官归田,躬耕田园,以此为乐,以求保持高尚的节操。
【参考译文】
【乙文】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他安于贫困的现状,以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快乐。精神专一地沉迷于学业之中,不谋求家业,常常边乞讨食物边诵读《诗经》,虽然家中没有一斗粮食的储蓄,内心还是安适愉快。他的妻子为这件事感到忧心,有时焚烧他的书而要求改嫁,王欢笑着对他的妻子说:“你没有听说过朱买臣的妻子吗?”当时听到这话的人大多嘲笑他。王欢却更加坚守他的志向,最终成为了一位博学的人。
逆向思维的力量
陆明
①对于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人们已经不陌生了,尤其是一些特殊问题。
从结论往回推,倒过来思考,从求解回到已知条件,反过去想或许会使问题简单化,使解决它变得轻而易举,甚至因此而有所发现,创造出惊天动地的奇迹来。汤姆·彼得斯说:“创造性思维为你提供了更多实现自我的机会。”所以说,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
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通过逆向思维取得成功的例子。
③某时装店的经理不小心将一条高档呢裙烧了一个洞,其身价顿时一落千丈。如果用织补法补救,也许能蒙混过关,但那是在欺骗顾客。这位经理突发奇想,干脆在小洞的周围又挖了许多小洞,并精心装饰,还将其命名为“凤尾裙”。一下子,“凤尾裙”成了畅销货,该时装商店也因此出了名。逆向思维常常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无跟袜”的诞生与“凤尾裙”异曲同工。因为袜跟容易破,一破就毁了一双袜子,商家运用逆向思维,试制成功无跟袜,创造了良好的商机。
④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
⑤洗衣机的脱水缸,它的转轴是软的,用手轻轻一推,脱水缸就东倒西歪。可是脱水缸在高速旋转时,却非常平稳,脱水效果很好。当初设计时,为了解决脱水缸的颤抖和由此产生的噪声问题,工程技术人员想了许多办法,先加粗转轴,无效;后加硬转轴,仍然无效。最后,他们来了个逆向思维,弃硬就软,用软轴代替了硬轴,成功地解决了颤抖和噪声两大问题。这是一个由逆向思维而产生创造发明的典型例子。
⑥多做逆向思维能使思维更加灵活,找到更多解决问题的途径。
⑦在传统的动物园内,无精打采的动物被关在笼子里让人参观。然而有人反过来想,把人关在活动的“笼子”里(汽车中),不是可以更真实地欣赏大自然中动物的面貌吗?于是,随着这种观赏猛兽动物方式的创新,野生动物园应运而生。
⑧在工作中如果能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就会多一个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每一种文化、行业和机构都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新的观念、好的主意常常来自拦腰截断那些习惯而成的思维疆界,把目光投向新的领域。正如新闻记者罗伯特·怀尔特所说:“任何人都会在商店里看时装,在博物馆里看历史。但是具有创造性的开拓者却是在五金店里看历史,在飞机场上看时装。”
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人们掌握的知识也是多门类多学科的,因此,面对一个思维对象,不能,更不必仅仅局限于传统习惯;不能,更不必死守一个点。单兵作战毕竟力量太孤单,合力作战,不就威力强大了吗?逆向思维最宝贵的价值,是它对人们认识的挑战,是对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化,并由此而产生“原子弹爆炸”般的力量。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6年18期,有删改)
16.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7.
说说文章第⑤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并简析这种论证方法在文中的作用。(4分)
18.
第⑨段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3分)
19.
读了本文,你对逆向思维有什么看法?(4分)
答案:
16.(3分)善于发挥逆向思维的力量,常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结果。
17.(4分)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在创造发明的路上,逆向思维可以创造出许多意想不到的人间奇迹”这一分论点,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18.(3分)内容上:强调人们不应局限于传统思维,逆向思维往往能产生巨大力量,以此强化中心论点;结构上:点明题目,与开头相照应,总结全文。
19.(4分)示例:我认为逆向思维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很有用处,当我们面对难题时,不必苦恼从一个方向探究结果,而应转换思维,逆向思考问题,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庭院中的光景
陶立群
①我喜欢站在布满夕阳的窗口前往下看庭院里的光景。当白天的时光将尽的时候,庭院仿佛一个如梦初醒的人,精神抖擞起来。
②首先是那个一整天都默不作声的老妇人,开始咕咕咕叫唤鸡,手掌心里撮一小把金黄的玉米粒,欲撒不撒地引鸡。凡只鸡耸着脑袋,伸长脖子,从庭院一头箭一样飞奔到老妇人脚下。站在楼上,我看见老妇人的脸生动起来,笑容在她沉寂一天的脸上慢慢扩散。她一边笑着,一边抖动着手里的玉米粒。
③然后是放学的孩子们回来了,两个女孩一个男孩,都是七八岁大的。两个女孩回到家后,书包扔在屋檐下自家的椅子上,进屋捣鼓一阵,就看见她们端着高压锅出来,在庭院里埋头筛选锅里大米的杂物。几只鸡兴高采烈起来。米饭煮上后,那个男孩子做作业,女孩们则继续在家门前择菜,嘟哝着她们的家务活比男孩多。老妇人笑眯眯的,走过去看女孩们择菜。
④接着回来的,是那个叫安的女孩的父母。这对夫妇是卖地摊服装的,都是乡下人的衣服鞋帽。我曾经在旧市场里看见过他们,摊子倒也大,就是东西不值钱,一铺盖卷起来大概也就值个五六千。那个市场,六点就关门了。安的父母通常是在五点五十就回到庭院里。妈妈的背上还背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弟弟。安的妈妈一进庭院,就叫安:安,饭烧上了?安扬扬手里的芹菜,说:烧了,菜还没弄好。妈妈数落起安的贪玩、学校的杂费多、孩子的淘气。末了总是这句话:我的骨头都快被你们磨成灰了。安不敢惹妈妈,走过去帮妈妈把弟弟从背上的布带解下来。弟弟咧开嘴,含糊地说:姐,姐。安就不再择菜了,她磨磨蹭蹭地择菜,仿佛就是在等她的弟弟回来,安专门照看弟弟。
⑤安的家是安的爸爸做饭。这个男人很少说话,脾气很好。他不仅做饭,还洗衣服,对任何人都笑,一脸息事宁人忍辱负重的谦卑笑容。在我二十五岁之前,我会认为这样的笑容很温暖谦和。二十五岁之后,我就不再喜欢这样的笑了。我发现,这样笑的人,大都是些诸如安的父亲这样的小商人以及我的父母那样的乡间农人。他们在生活中谨小慎微,害怕生活中任何不期而遇的变故。任何变故和分岔都会把他们的生活打乱甚至打碎了。谦卑的笑容等于一件薄而软的外衣,包裹他们脆弱微渺的灵魂。
⑥庭院里的光景平常,粗糙,琐碎,甚至让人感觉有点卑微。我熟悉那样的气息,我曾经在那样的气息里度过我的青春岁月,然而我永远不可能回到那样的气息里了。我们喜欢回忆,但并不喜欢走回过去。
(选自《散文选刊》2013年第3期,有删改)
20.
作者喜欢看的“庭院中的光景”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21.
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喜欢看庭院的光景。(3分)
22.
第②段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
说说文中的比喻句“谦卑的笑容等于一件保暖的外衣,包裹他们脆弱微渺的灵魂”的含义。(3分)
24.
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我们喜欢回忆,但并不喜欢走回过去。”
答案:
20.(3分)老妇人用玉米粒引鸡;放学回来的孩子写作业、做家务;安的父母回家,母亲数落安。
21.(3分)因为作者在看庭院光景的同时,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的生活,这样的场景使作者感到十分熟悉,勾起了他青春的记忆。
22.(3分)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撮”“抖”等动作描写写出了老妇人喂鸡时熟练的动作,而老妇人面部表情的变化则体现出她神态的安详。
23.(3分)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谦卑的笑”比喻为“保暖的外衣”,写出了作者对院中平凡的人们的赞颂之情。
24.(3分)回忆:指前面写的温暖、熟悉的记忆;走回过去:指体味卑微、艰难的生活。
前一篇:轻舟一叶泊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