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2012-09-15 10:38:2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晓风淡月 |
——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赏析
七律·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唐·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相交多年的诗友。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在京城任太子左善赞大夫,宗简任御史府尚书郎。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得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故作这首七律相赠。
诗人意欲与友人为邻,先有是赠,以示亲善,大有儒者之风。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你我是生平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投,甘守寂寞心境恬淡,都渴望过隐居生活而不事张扬,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若能让我们结为邻居,到那时,明月清辉共照两家,平分绿杨春色,我们可以共同在春光荡漾杨柳婀娜的庭院中吟诗作赋,同赏明月,那将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人们暂时外出,尚且还想找一位良友同行;我打算长期在京城定居,怎可不选择一位情意相同的好邻居呢?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若能与挚友比邻而居,不但我辈终身可时常相见,子孙后代也能隔墙相望,世代永远和睦相处,岂不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吗?
全诗寓情于理,层层推进,语言浅显平易,用典浑然无痕,表达了想与知己好友结邻而居的急切愿望,展现了两人的深厚友谊和诗人谦退平和的心情。
注释:
①卜邻,即选择作邻居。(“非宅是卜,唯邻是卜”,《左传·昭公三年》)
②“墙东”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语出自《后汉书》)。
③“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也是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④“绿杨”一句,这里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欲与元氏卜邻之意。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元八,名宗简,字居敬,排行第八,河南人,举进士,官至京兆少尹,他是白居易相交多年的诗友。宪宗元和十年(815)春,诗人在京城任太子左善赞大夫,宗简任御史府尚书郎。宗简在长安升平坊购得一所新宅,诗人很想同他结邻而居,故作这首七律相赠。
诗人意欲与友人为邻,先有是赠,以示亲善,大有儒者之风。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你我是生平最知心最亲密的朋友,彼此志趣相投,甘守寂寞心境恬淡,都渴望过隐居生活而不事张扬,不谋求自身的功名利禄。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若能让我们结为邻居,到那时,明月清辉共照两家,平分绿杨春色,我们可以共同在春光荡漾杨柳婀娜的庭院中吟诗作赋,同赏明月,那将是一种多么令人向往的境界啊!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人们暂时外出,尚且还想找一位良友同行;我打算长期在京城定居,怎可不选择一位情意相同的好邻居呢?
“可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若能与挚友比邻而居,不但我辈终身可时常相见,子孙后代也能隔墙相望,世代永远和睦相处,岂不是令人神往的事情吗?
全诗寓情于理,层层推进,语言浅显平易,用典浑然无痕,表达了想与知己好友结邻而居的急切愿望,展现了两人的深厚友谊和诗人谦退平和的心情。
注释:
①卜邻,即选择作邻居。(“非宅是卜,唯邻是卜”,《左传·昭公三年》)
②“墙东”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用“避世墙东王君公”典(语出自《后汉书》)。
③“三径”语出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句,也是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④“绿杨”一句,这里借南朝陆慧晓与张融比邻旧事,表示欲与元氏卜邻之意。
前一篇: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后一篇: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