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2012-07-30 19:22:40)
标签:

杂谈

分类: 晓风淡月
  浮想联翩是李贺诗歌的一大特色。但他绝非脱离实境,向壁虚构,而是立足于社会现实的高峰,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所以写来仿佛可见,似若所闻,往往产生深邃感人的艺术力量。在李贺的诗中,太阳是一个透明的玻璃体,敲起来会发出玻璃声(《秦王饮酒》);月亮像个车轮,轧过露珠遍布的草地会发出雾蒙蒙的柔光(《梦天》);他还能想象铜铸的人与驼会流泪,泪水像铅汁般沉重(《金铜仙人辞汉歌》);瘦马的骨是铜的,敲一敲会发出金属声(《马诗》);他能从箜篌声联想到昆山玉碎、凤凰鸣叫、芙蓉泣露、石破天惊,感觉这乐声能使空山凝云、江娥悲泣、老鱼跳波、瘦蛟飞舞(《李凭箜篌引》)。而在《苦昼短》一诗中,他则想象时间是一种太阳的飞光,而太阳是衔烛龙拉着奔跑的,若能把龙杀死,时间就会凝固:
  《苦昼短》李贺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
  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
  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
  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
  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神君何在,太一安有?”这六句开门见山,感叹时光流逝,点明“苦昼短”之意。时间是无形的,也是无情的。但诗人却把它人格化了,不仅有形,而且有情:
  时光呵,你停下来喝一杯酒吧!我自己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夜寒日暖,似水流年的人。人的寿命自然会随日月而消失,这就像“食熊则肥,食蛙则瘦”一样平常,一样自然。人的胖瘦、寿命的长短,同饮食的好坏有关,无论贫者富者,都要靠食物维持生存,有生必有死,世上根本就没有神君、太一之类保佑人长生不老的神仙啊。
  
  “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这一层是写如何解除“昼短”的痛苦。既然没有神仙可以保佑长生,要想延长寿命,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了。若木、烛龙本是两个互不相干的神话传说,诗人加以改造,赋予新意,并作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在天的东面有一株大树名叫若木,它的下面有一条衔烛而照的神龙,能把暗无天日的人世间照亮。如果能“斩龙足,嚼龙肉”把烛龙杀而食之,使昼夜不能更替,这样日夜长在,自然就可以为人们解除生死之忧了,又何必要“服黄金,吞白玉”呢?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这是诗的最后一层,是说求仙不是解除“昼短”之苦的办法,想靠求仙以致长生的人,终归也死了,对求仙的荒唐愚昧行为进行了批判和讽刺:
  传说中骑白驴升天的那个任公子已无据可考;汉武帝好神仙之道,曾经祈祷于名山大川以求神仙,调甘露,饮玉屑,奉祠神君太一以求长生,可现在他茂陵墓中遗留下来的,只是他的一堆浊骨;秦始皇信神仙、求长生,曾派遣方士入海求仙,也曾使人寻不死之药,还曾隐秘行踪,以求一遇仙人,但也只能是枉费心机。死后耗费大量的鲍鱼,还是难以掩饰其尸体的腐烂。
  
  这是一首讽刺唐宪宗“好神仙,求方士”,希冀自己长生不老的诗。当时,唐宪宗李纯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之药,竟然到了委任方士为台州刺史的荒唐地步。皇帝如此,上行下效,求仙服药、追求长生,成了从皇帝到大臣的普遍风气。李贺以如此鲜明的人生态度大唱反调,表现了诗人对求仙行为的嘲笑和蔑视,把唐宪宗君臣愚妄无知的行为,鞭挞得入骨三分,充分表现出了诗人的正义感和勇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