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以写字促育人”课题研究方案
育贤小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汉字是我国主要的文字体系和汉语书写的基本表达形式,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其音美悦耳,形美悦目,意美感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高耸于世界文字之林。
1.让学生学写汉字是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
我们中国的汉字是一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学写汉字,不单单是为了掌握知识,也是在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对一个民族来说,文字是一种凝聚力,文字中积淀了中华民族的睿智、中华民族的文化、中华民族的精神。教孩子写汉字,就是让他们去体验民族文化、民族的思想和民族的感情。语言学家洪特堡把这个问题说得再清楚不过了:“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二者的同一程度超过了人们的任何想象。”坚持让学生写汉字,写好字,就是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值得骄傲与自豪的地方,从而工工整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
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各学段的写字教学目标,将写字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语文课程标准》与过去的大纲相比较,开始重视学生写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学生写字时的自我情感体验,强调了持之以恒,将小学与初中打通,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写字训练体系。明确指出第一、二、三、四学段写字的目标分别是: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并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要求:“学会写铅笔字和钢笔字、学习写毛笔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一手好字,受益终身”已经成了社会的共识。
3. 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且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一门艺术,在书法艺术中积淀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发挥过相当积极的作用。人们常说:“字如其人”、“笔正则心正”、“学书先学做人”。就揭示了学习写字与育人的内在关系。历来传世的书家,莫不因其高尚人格而名垂青史。如果人品差,即使书艺再精,也不会被世人所推崇,宋朝的蔡京书艺为宋之冠,但宋四家中却没有他的名字,即是因为他的人品差的缘故。写字教育因此具备了育人的功能。
4.我校多年来努力以写字为重点内容,加强了写字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书法交流活动,广大教师的写字基本功和学生的写字质量显著提高。为深化素质教育,我校把写字教学这一基础性常规教学提升为教学科研,根据国家对写字教育的要求,针对现实存在问题,发挥本校教育优势,确立了《写字育人》研究课题,一方面加强写字训练,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写字教育在“育德、启智、立志、健体、益美”等方面的功能作用,促进全面育人。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传承文化。书法是文化的表征之一。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精髓,是艺术宝库里的一颗明珠,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历代书法家才情和智慧的积淀。世界上几乎没有其他一种艺术能像书法一样,只有一种文字可以酣畅表现,只为一种文化所深深理解,并延绵千年而不衰。它突出地表现在:1、生生不息的传承精神;2、自由成己的创新追求;3、天人合一的理性张扬;4、博大坚毅的人格感召;5、艺术化人生态度的彰显6、规范与灵动的和谐统一。这些颇具民族性的特点,是值得后人认真总结并在延续中继承、发展和创新。
2.提升素养。写字不仅是中国文化启蒙的起点,更是养成知识、技能与品格等小学生基本素质的基础,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根”。要让学生从小“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一撇一捺写人字,横平竖直写人生”,让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华魂”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在孩子们的心里根植一颗“写工工整整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中国心。写字,是一种创造性的素质教育活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练手、练眼,更要练心,需要学生大量的实践和闪光灵感,以透悟艺术规律,掌握精熟技巧,提高诸多修养,净化心灵品格,进而才能培养学生具有汉字书写所需的多种写字素质: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思想素质等,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此外,写字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把字写得准确、工整、整洁、美观,全面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加强双姿训练,大幅度提高双姿合格率,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通过课题研究,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写字兴趣,优化写字课堂教学,完善写字课堂教学模式和写字评价策略,深化学校鲜明的写字教学特色。
3. 通过课题研究,探求在多学科教学中渗透写字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 通过课题研究,普及书法知识,弘扬民族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以人为本”,以写字为载体,通过汉字书写知识的内化,能力的培养,方法的训练,品格的养成,培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探讨出行之有效的写字育人的方法和途径
5.通过课题研究,打造一支令学生尊爱、让人民放心、使社会满意的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实现学校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四、研究的原则与方法。
1.主体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开放性原则
4.激励性原则
要从理性与情感统一的高度来驾驭和实施写字教学,通过表扬鼓励,并开展写字、书法展览竞赛等活动增强心理效应,使学生得到自我肯定和心理满足,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激发写字热情,达到写字育人的目标。
5.渗透性原则
6.趣味性原则
本课题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教学实践采用“以点带面”,“课内外结合”,“写字练习与书法研究相结合”以及“欣赏品评”,“示范模仿”,“作品展示”等方式和“传统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硬笔练习与软笔练习相结合”等手段。
五、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时间从2013.1至2016.1为期三年。
第一阶段(2013.1——2013.4)
1. 确立主课题,进行方案设计,课题论证。
2. 立项申请,制定实验计划。
3.策划校园文化的布置,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写字育人环境做好充分的准备。
4.加强写字教育师资培训。。
5.对各班学生写字情况进行前期调查,写好调查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3年5月——2015年9月)
1、举行开题会,修订实验计划。
2、全面开展实验,积累各种材料。
3、编缉书法实验教材。
4、课题观摩研讨及课题汇报活动,写出中期实验报告。
第三阶段(2015年10月——2016年1月)
1.分析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效和得失。
2.汇总实验材料,完成子课题报告。
3.撰写实验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进行结题评审。
六、预期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课题论文集、案例集。
3.学生作品集(学生优秀作业、获奖作品等)。
4.专题研讨会、公开课影像资料等。
七、具体措施和方法
1. 营造氛围
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营造乐于学习书法的校园文化氛围。以写字育人特色为主线,努力打造翰墨飘香校园文化. 遵循四品即“品德高尚、品味高雅、品行端正、品质卓越”的原则,注重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利用校园的墙壁,橱窗,画板等,介绍书法常识,并将历代名家、名贴及其特点作一一介绍,让学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感受到书法的魅力,引领学生在书法的艺术中遨游,在民族的文化中沉醉,激发学生写好字的欲望。我们计划在校园基础设施完善加固后,按照“协调和谐、美观大方、有效育人”的思路,建构了三大系列的主题教育,力争让学校的每面墙壁散发光彩,让学校的每个角落溢满墨香,耳濡目染,让学生在淡淡的墨香中熏陶、成长……
2. 培训师资
素质的教师是提高写字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写字教育的深入研究,必然能够有力地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为此,我校以全员参与的《写字育人》课题为平台,引导教师在研究和教学过程中自觉做到身体力行,教学相长。首先定期开展书法培训,在教师群体中掀起“写字”热潮。加强学习在思想及理论上给予一定的强化,在每周规定时间保证训练正常、有序。其次邀请名师到校指导,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定期邀请有名的书法老师到我校进行书法专场讲座,指导教师书写以及进行专题讲座。这样使理论和实践结合,老师对写字课有了深刻的认识,书写基本功也提高了,为写字教学打下了基础。同时在学习练字的过程中,增强教师的敬业精神,要把“仪表美、语言美、写字美、心灵美”作为师德形象的重要标志,引导教师深刻理解“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含义,领悟“育人”与“正已”的辩证关系,“写字”与“做人”的内在联系。从写字入手,不仅在基本功练习时,而且在备课、板书、写文章、作业批改以及日常文字表达中力求使教师都要做到“动笔就不苟,逢写必规范”,逐渐形成了“人人练写字,处处有书法”的氛围,从而规范了教师的行为,促进了师德修养。
3.细化目标;
目标决定方向,首先我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字的要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三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包括良好道德品质、良好学习品质、良好心理品质,并与书写技能并抓共管,把目标细化如下:
1—2年级:以激发兴趣为主,努力创造多种有趣的识写活动情境,写字姿势通过规范、强调直至形成习惯,达到“没提笔先坐正”的写字习惯,与生动有趣的识字写字活动相结合,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写字的快乐,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书写,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3—4年级:明白写好字也是一项本领,只有善于克服困难持之以恒才能获得。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到更加规范、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能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克服书写中的障碍,达到一提笔就是练字的心理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
5—6年级:“两笔”一齐抓: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书写过程有耐心,不急躁,硬笔书写要求除了规范整洁可以有自己的个性,会为自己的一手好字感到骄傲与自豪。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文化修养。
4.多条途径
(1)立足课堂,突出一个“效”字。通过每周一节的写字课和课外半小时练字时间,教给学生写字技巧,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写字兴趣。可以通过生动讲解、直观演示等手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写字的过程不再是简单的完成作业的过程,而更是对语言文字的整理、判断、概括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有所创新,从而培养创造思维能力。
(2)依托活动,创出一个“新”字
活动是写字特色建设的催化剂,有助于激发学生练字的兴趣,挖掘学生内在的潜力。开展新颖、丰富多彩的写字教育活动,不仅激发师生练字的积极性而且让墨香之美浸润师生们的心灵,凸显墨香育人。学校要定期开展讲、练、赛、展、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内化形成良好品质。如:讲——给学生讲书法名家刻苦练书法的故事,让学生从小懂得苦练才能成材。练——每天练习一篇,持之以恒不间断。赛——即坚持开展每月一次的书法赛,同时还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看到进步和发展。展——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和学生的作业进行公开展示,互相学习和借鉴。赏——欣赏书法名家的大作,提升学生的书法艺术欣赏水平和赏美能力。
八、课题研究组成员
组
副组长:李变花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