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育贤小学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

(2013-05-02 10:19:13)
分类: 学校动态

育贤小学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

育贤小学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

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到之际,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我校以做文明、快乐、健康的小学生为主题,共建和谐、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开展庆五一系列活动,以展示教师风采,激发广大教职工建设和谐校园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教职工过好自己的节日,现把此次系列活动总结如下:

一、组织开展学生硬笔书法比赛。

 为了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字能力,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423日下午我校举行了小学生写字比赛活动。1—6年级的学生全部参与参赛,采取轮流监考、集中评阅的方式进行。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贯彻养成教育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养成教育落实到位。
    写字习惯是养成教育中十四种好习惯中的一种,从上学期我校开展“每天下午写字30分钟,培养写字好习惯”的活动以来,学校各班积极响应,纷纷开展相关的活动,每天安排特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在本次的活动中,学生们能熟练自如的写字。从中我们能看出各班真正将练字活动落实到位。
    2、写字能力大有提高。
    从学生的作品看,学生的写字能力大有提高。纵观以往,学生作业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老师改作业就头疼的现象是各班存在。与之相比现在是大有改观。获奖学生作品中看不见书写不工整、写字不规范的作品。也极少发现写错别字、有修改痕迹的作品。
    3、学生写字兴趣较浓。
    本次竞赛方式是全部学生参赛,据调查是学生们参赛热情很高,从中我们能看出学生们对写字的兴趣很浓。
    在欣喜地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依然存在。
    从本次活动中,暴露出部分老师重学生写字的质量,而轻学生的写字姿势。在赛场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时的训练中,缺少对学生写字正确姿势的指导。良好的写字习惯首先应重在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的写字训练中要多加指导与提醒。

当然,举行本次活动旨在提高认识,促进我校养成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而贵在持之以恒。我们相信有领导的重视,有全校老师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养成教育会取得更出色的成绩。

二、组织跳绳比赛

424日上午我校举行了小学生跳绳比赛。比赛时操场上一片欢腾的景象,只见一根根彩绳飞舞,一个个选手龙腾虎跃,这次跳绳比赛凝聚了老师们、同学们的热情。这次跳绳比赛丰富了同学们课余生活,增进同学之间的默契和团结合作的能力,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集体荣誉,更让同学们在运动中体会到了快乐。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力,跳摇配合练脑力,这是跳绳运动的主要健身功效,希望同学比赛过后仍能在课间拿起跳绳:练好个人跳,集体跳。希望全校的同学借此次跳绳比赛的东风,再次掀起我校体育运动的新高潮。



















http://s5/mw690/91c8d253tdbb2e7967b14&690

http://s8/mw690/91c8d253tdbb2e7f12177&690

http://s12/mw690/91c8d253tdbb2e871729b&690



http://s9/mw690/91c8d253tdbb2e8e49fc8&690

       此次比赛优点是:

(1)                  各班能认真组织学生训练,在技术上指导学生,进行模拟比赛,使同学们掌握了一些跳绳技能、技巧。

(2)                         比赛前进场有秩序,纪律很好,比赛中拉拉队情绪高涨,给参赛选手呐喊助威。

(3)                         参赛选手都有一定的水平,做到了坚持不懈,尽最大能力发挥自己的应有水平,体现了顽强、拼搏精神。

存在的问题:

(1)        部分学生心理过于紧张,准备不足,老师应给与指导。

(2)              比赛后半程,纪律较乱。

(3)              比赛中有些同学本应为为其他班选手加油呐喊,但鼓倒掌,发出唏嘘声,影响了选手的情绪。

三、以活动为载体,做好评比表彰工作。

通过开展竞赛活动,发现、培养一批书法苗子,激发了学生读书书写的热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读书写字教育为突破口,进一步带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