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14-05-10 17:01:29)分类: 教学设计 |
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第八册第六组课文第21课
教材说明:
在农村长大的我,一读到这篇文章,就被文中一幅幅自然质朴、亲切祥和的农家画面唤起封存的记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嗅到了浓郁的泥土芬芳,听到了熟悉的蛙吵虫鸣,感受到瓜棚月下的情趣,仿佛在与乡下人家促膝谈心,一起享受乡下人家生活的乐趣。我如何把自己这种阅读文本,并且联系生活经验的刻骨铭心的感受传递给学生呢?而且,这一点的确也是本组课文导语里明确提出的学习目标之一:“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我想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心制作《乡下人家》的画册,丰富学生生活感知的同时,引领孩子们从文字当中去品悟感情。
然而,它作为一篇课文存在于教材当中,仅仅这样教是不够的。根据2011版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四年级下学期的语文课上应当渗透“篇章结构”,重点训练学生写好“段”的能力。基于这几点思考,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作如下定位。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读中想象,能随文章的语言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2、会写四个生字:瞧、率、觅、耸。
3、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仿写狗的生活场景。
教学准备:
1、教学环境及设备准备:班班通畅言教学系统、摄像头。
2、教师准备:制作《乡下人家》画册、学习单。
3、学生准备:尝试描写插图中的一个画面。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导入课题:瞧,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挂图,它是哪一课的插图呢?板书课题:21、乡下人家
2、这幅画卷中的每一幅图都很美,在昨天的预习作业中,你是怎样描写的呢?
3、指名学生与同学分享预习作业。
4、这是同学们笔下的乡下人家,让我们再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设计意图: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阅读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是怎样写的。所以,我预习作业中设计了学生练习写一个片段这个环节,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自己的表达水平,从而为学习课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并赋予积累语言更强的目的性。)
二、
1、出示《乡下人家》画册: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本画册!请仔细看这些画面,它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第一感受?
2、指名学生谈感受。
(设计意图:乡下人家的景色、生活情趣,城里的孩子有些陌生,采用欣赏画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凸显画面,学习文本。
(一)通读全文,提纲挈领。
1、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出概括全文的句子。
2、指名学生朗读,抓住重点词: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3、作者分六个自然段描写了这道风景的独特、迷人,你最喜欢他写的哪一幅画面?请你放声读一读。
(二)朗读段落,品味语言。(预设)
1、从瓜藤攀檐图,体会乡下人家的美是动态的、有生命的,并学习“对比”的写法。
(1)把你喜欢的这幅图(第一自然段)美美地读出来。
(2)师:哦,原来瓜藤是慢慢攀上棚架,爬上房檐的;(畅言出示课文:师圈画“
藤、攀、爬”),谁再来读一读;我们来填一填: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 )上棚架,(
(3)我来读第二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发言。
(4)多美的画面啊,我们一起来读:(教师依次翻开画册二、三、四页,画面停留在第四页)
(5)教师提问:作者觉得谁可爱?为什么?
(6)教师小结:你学会比了吗?让我来考考你。
(设计意图: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带领学生把第一自然段读通、读顺、读出画面,从而体会到乡下人家的美是“独特而迷人的”。)
过渡:瞧,作者在写“鸡觅食”时忘记比了:
2、从鸡觅食图,感受乡村生活的自由、和谐、美好,并体会拟人的修辞方法的运用。
(1)畅言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教师引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还可能看见什么?或是——
(2)你学着作者第一段的写法也来比一比,你接下去怎么写呢?画册翻到十四页:学生口头填写句子: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比
(3)根据学生填写的句子,相机指导学习本段第二句话:
①指名朗读一遍,相机点评:这一句话里有四个生字,你都正确地读出来了,你真棒!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田字格中书写,要注意些什么呢?
②教师书写示范:
瞧 :重点指导它是左右结构,注意四个点的位置。
率:重点指导在一个字中两横的长短不同。
觅:重点指导在一个字中撇的不同写法。
耸:重点提醒学生在一个字中只能写一个捺画。
③学生练习书写。
④实物投影学生作业,同桌点评。
(设计意图:抓住这句话中的四个生字进行写字指导,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与书写能力)
(4)我们再读这句话,你从哪些词看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和一只怎样的公鸡呢?你还能把它们与谁对比?
(5)师强调:的确比城里拴着链子的狗,关在笼里的鸟自由多了。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读别人的作品中,习得一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这个环节很好地带领学生在理解本段内容的同时,练习使用第一自然段中“对比”的方法写句子。反过来,这个句子呈现出学生对本段内容的理解。)
过渡:其实,在乡下,有许多动物都是很自由的。狗就是其中的一种。
四、拓展文本,仿写片段
(一)出示教师仿写的片段:读这个片段,让学生明白主要是从结构上去模仿,意在表达狗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
(二)翻看画册选取仿写场景。
(三)学生练习写片段。
(四) 投影学生作品,指名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阅读课的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模仿本段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五)教师小结:
好一幅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本节课,我们只是学习了其中的两幅画面。其它的内容我们下节课来学习。
其实在乡下,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同学们在家长的带领下观察田园风光,了解不同季节里庄稼、瓜果蔬菜的生长,还可以调查当地人生活的习俗,制作一本属于你的画册。我期待着……
板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