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笛》教学设计
(2014-03-20 10:02:12)分类: 教学设计 |
《木笛》教学设计
歙县新安小学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朱丹出色的音乐才气和爱国之情。
3、激发学生情感,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体会木笛手朱丹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能够结合上下文理解难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预习单设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检查预习单完成情况
1、词语关
2、问题关
3、质疑关
三、重点研读
预设一:(投影出示)
[沉默片刻之后,他向主考席深深鞠了一躬,然后抬起头,轻轻地说:“请原谅,我可以不演奏欢乐的曲目吗?”
这轻轻的一句话,犹如闷雷在会场爆裂。一时间,所有主考官都窃窃私语起来。
很久,很久,考场一片沉寂。
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挥手,果断而又惋惜地说:“你现在可以回去了。”]
预设二:(投影出示)
朗读比较:
b、走近一看,竟是一个由孩子组成的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整齐的排列在那里。他们的头上、肩上积了一层白雪,仿佛一片幼松林。
(1)由“自发”二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但他们拥有的什么是相同的?
(3)抓“幼松林”、“ 红宝石般的泪”,体会用词的准确。
预设三:(投影出示)
孩子们在静静地倾听,他们似乎听懂了这如泣如诉的笛声。”
四、对比原文,升华情感
补充原文:
[朱丹问:“为什么?”
五、总结全文,激情诵读
让我们永铸/爱国之魂:
面对列强,国破了,
但精神的山河在!
只要精神不灭啊,
祖国,就永远有尊严!
六、带着思考和作业,走出课堂
作业:1、读完课文,你想对文中的朱丹、音乐大师或者孩子们说些什么?请你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