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有一个地球》点评

(2013-10-18 16:39:52)
分类: 点评

 

《只有一个地球》点评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课文

    《只有一个地球》是第四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的主题:珍惜资源,保护环境。这篇课文应该是篇老课文了,也是篇说明文,教过六年级的老师对这篇课文应该并不陌生,而且名师上的课堂实录较多,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形式来挖掘课文,有些地方值得年轻教师借鉴的。

一、    能提领而顿,但百毛却不顺。

曹老师执教的几堂公开课,开篇都较好,也能抓住重点句段来突破,很好!如:《只有一个地球》,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来切入,然后板书:“可爱”、“易碎”两个词,紧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除了地球的外貌可爱外,地球慷慨地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生活资源更为可爱,可惜,曹老师只是点到为止。如果再问:“为什么说地球‘易碎’呢?”让学生再又从文章中找句子、划句子、理解句子,课件仅起辅助的作用,也许此环节教师讲得过多,造成教学内容的完整性有点欠缺,也让听课老师深感遗憾!

二、    顺势学习课文,就势讲写作方法。

从学生在读地球可爱的句段时,在欣赏美丽地球的课件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时,曹老师应顺势问:“你为何发出此般感叹声?”让学生回答后,紧接着再问:“宇航员看到这个美丽的地球,又是什么感受呢?”引出“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再追问为什么把地球比做母亲,比作摇篮呢?学生思考后再做回答。学生学到这,再读此句又有不一样的感受了;最后,再问学生:“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来写的?”(打比方)

其实,抓“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句话来分析,重要的是交代学习方法:作者的感受是哪句?→为什么有此感受?(学课文)→怎么办?(引出下文)。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就是:自然资源(生活资源)有限→为什么有限?(重点学习课文内容)→怎么办?(引出下文,突破难点)

三、    从仿教,再到创新。

年轻教师应多看名师的课堂实录,并非学习他们的模子,而是看看他们钻研教材的难易程度;然后,找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方法的路子。如果每篇课文都能静下心学习、钻研,应该会创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的。(程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