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2013-10-06 15:27:03)
分类: 教学设计

公开课:《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黄山市歙县城关小学   程兰

一、         学习目标:

1、会写“邀”、“俯”、“瀑”、“峭”、“躯”、“津”、“蕴”、“侠”等八个生字。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从读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

 

二、         学习重、难点:

利用各种学习方法来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三、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读P1描写第一单元的主题内容。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当代著名诗人 李汉荣先生的一篇散文,题目叫《山中访友》

(板书课题)

3、作者从课题中,告诉我们什么?

(地点、事件)读完课文,又有什么疑问要问呢?

4、带着疑问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走近朋友:

1、自由读课文,要求不多字不落字地读,难读的句子多读两遍,不会读的字借助工具书完成。

(学生读,教师巡视)

2、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他去拜访了哪些朋友?

(古桥、树林、鸟儿、露珠、清凉的山泉、溪流、瀑布、白云、云雀、落叶、落花、雷阵雨)

3、作者怎么去拜访的呢,和谁去的呢?  

学生学习一、二自然段。(告诉我们这次行程是在一个初夏的早晨同时也告诉我们作者的心情特别好!)

 

(三)以疑激趣,精读品悟:

首先,作者拜访了谁呢?(古桥)古桥是友吗?作者怎么写这位朋友的呢?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学生汇报、交流。

1、              在作者眼里,桥仅仅是桥吗?

(不是,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①“德高望重”:德是品德。望是威望、声望。

②为什么桥是德高望重的老人呢?古桥具有哪些品质呢?再读第三自然段。

③“站了几百年了吧?”看出大桥古老。

④“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看出古桥的忠诚,为人类作的贡献。

 

2、面对这位默默无闻的老桥,我们带着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敬仰)

3、再读第三自然地。

4、总结:从你们的朗读中,让我听出了你们和作者的心情是一样的,对古桥都怀有崇敬、爱戴,更多的是怀念和感激。那么山中除了古桥这位老朋友,还有哪些知己呢?

 

()潜心会文,感悟知己。

1、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树林是作者的什么?(知己)

2、什么样的人可以互相称为知己?

(至交、无话不谈、知根知底、非常亲密……)

3、你有这样的知己吗?你的知己是谁?

 4、白板:(聚焦)“走进这片森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

自由读这二句话,哪些词语让你感觉“作者和他们之间是知己”?

   学生交流回答(勾画出:呼唤、交换眼神、迎面送来、望)

   在“鸟儿的呼唤声中,在露珠的交换眼神中,有怎样的知心话要跟作者讲呢?

   学生交流回答。

   这么多的知己话,课文说出来了吗?(没有)

是的,都在轻轻的呼唤中,凝望中,青同学们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走进这片树林……”

⑤“明明是听到鸟儿的鸣叫,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看到晶莹的露珠,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明明是作者看着每一棵树,作者却说……”(学生回答)

⑥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拟人的写法)

5、师:“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也在望着每一棵树,于是,作者与树融在了一块儿,谁来接着读课文? 

   生:“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流淌”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继续学文,感悟友情。

1、自由地大声读第五自然段,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

(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

2、你想跟谁打招呼?来吧!

课件:(切换成小诗)

3、山中的一切,除了文中描写的这些,还会有谁呢?

比如:绿油油的小草、连绵起伏的山峰、五彩斑斓的蝴蝶等。

2、              你愿意也和他们打招呼吗?愿意也像作者一样,和他们聊上几句吗?拿出你的笔,在空白处仿写上一种物,再聊上几句。

3、              同学交流。

4、              总结:山中的一切,都是他的朋友,大家还有很多话要说。

 

()拓展学文、总结全文。

1、              我们回到课题:《山中访友》

师:作者为什么以“山中访友”命题呢?

生:答。

师:是啊,古今中外的画家、诗人作家对大自然都怀有同样的情感。(比如:课件。)

2、              推荐一篇作者的散文《又见南山》。

3、              今天,我们以《又见南山》中的一句话作结尾:“我是山里人,山是我的胎盘和摇篮,也是我最初的生存课堂》。”是啊,山中访友,饱含作者对大山的眷恋和情感,山中的好多朋友还等着我们去拜访,文中还有很多优美的词句和表达上的特点,等着我们下节课继续拜访。

板书设计:            山中访友

                        自然

                   (物我相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