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五台山佛光寺-中国现存最大的唐代殿堂建筑

标签:
收藏资料 |
分类: 旅文旅图 |
http://s6/mw690/002Fv19Rzy6SXbDugGp65&690
http://s2/mw690/002Fv19Rzy6SXbDZOzT61&690
http://s8/mw690/002Fv19Rzy6SXbERLCf37&690
http://s15/mw690/002Fv19Rzy6SXbFrzl4be&690
http://s1/mw690/002Fv19Rzy6SXbGqZdm60&690
东大殿建于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唐宣宗时期。越过訇然开启的巨大山门,登上12、3米高的台基石阶,巍然屹立在全寺最高处的便是东大殿。殿面阔七楹,34米;进深四间,17.66米,东、南、北三面环山,坐东朝西,因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而完好地保持着1156年前的原貌。步入殿内,一座巨大的佛坛上迎面端坐着身形巨大的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弥勒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等佛教造像33尊,另有愿诚和尚及著名的女弟子宁公遇写实造像2尊,共计35尊。虽在后代的“翻新”中,整个神像群被涂上了艳丽唐突的油彩,但这35尊彩塑已被证实为晚唐时代的原作,十分珍贵。
http://s6/mw690/002Fv19Rzy6SXbH9zrT15&690
http://s10/mw690/002Fv19Rzy6SXbHQsm539&690
http://s2/mw690/002Fv19Rzy6SXbIvdq9b1&690
http://s12/mw690/002Fv19Rzy6SXbIPYwj4b&690
http://s1/mw690/002Fv19Rzy6SXbNoLKga0&690
http://s14/mw690/002Fv19Rzy6SXbNUUB78d&690
http://s14/mw690/002Fv19Rzy6SXbOkZBjdd&690
http://s5/mw690/002Fv19Rzy6SXbOIoUA34&690
http://s3/mw690/002Fv19Rzy6SXbOPiDMd2&690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经过了南北朝数百年的发展之后,到唐代在艺术上已完全进入成熟阶段,中晚期达到鼎盛。东大殿内的这35尊唐代彩塑就建于这个时期,非常值得细细赏味,因为可以从中欣赏到唐代佛教造像最鼎盛阶段的风采。唐代彩塑,用圆雕代替北魏平直的刻法,使得菩萨、弥勒、力士浑身肌肉突起,打破了神与人之间的界限;佛像衣纹也更加流动飘逸,似真衣一般披在身上。从此,塑像活了,泥胎被赋予了思想和感情。东大殿彩塑是能够代表这一时期佛教造像艺术水平的经典之作。
除却佛教造像,值得一提的还有2尊写实造像。这两位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各自都有着流传至今的美好故事。
http://s6/mw690/002Fv19Rzy6SXbP2VAF45&690位于佛坛最左端,等人大小的俗家女施主塑像名叫“宁公遇”。她曾被寺僧认为是邪恶的武后。1937年,梁思成与林徽因从北京到山西考察,来到了这座寺庙,他们开始仔细地调查佛光寺。就在调查第三日,林徽因在挂满了蝙蝠的殿内大梁上发现了一行模糊的墨迹。后经辨认,那行墨迹写的是“佛殿主上都送拱女弟子宁公遇”,这与大殿前那座石经幢上铭刻着的“佛殿主女弟子宁公遇”完全吻合!这个发现不仅为那座女施主造像“验明”了真身,更重要的也确定了整座大殿的修造时间。发现佛光寺,是梁思成与林徽因夫妇一生中最重大的成就之一,他们的汗水曾经滴落在这座大殿里,而这座大殿也真真正正地见证过他们伟大的爱情和夫妻二人同心协力保护古建筑的真心。
另一尊造像愿诚和尚,也是一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物。公元845年唐武宗灭佛运动时,寺僧奔逃,“唯诚志不动摇”。更有宋史高僧《愿诚记》记道:“少慕空门,虽为官学生,已有息尘之志……礼行严为师……严称其‘神情郎秀,宜于山中精勤效节。’”后,愿诚和尚成为东大殿的建殿主持者。愿诚和尚这座等身像,身披袈裟、盘腿打坐、表情宁静,显出虔诚专注的样子。细看人物面部,颧骨突出、眉毛弧弯、双目扁长,颇显出刚毅的性情。
http://s4/mw690/002Fv19Rzy6SXbPea9t93&690http://s2/mw690/002Fv19Rzy6SXbPG6EF31&690
大殿门外,向西望去,视野辽阔,天空从头顶一直延伸至远处的山峦。走出东大殿,门口立一座石经幢不能错过,这是当年林徽因解出宁公遇塑像真身之谜的经幢。属唐代遗物,上面刻着“弟子宁公遇……大中十一年十月立幢”,系大殿落成之后所立,可谓东大殿的“身份证”。
佛光寺建在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处的佛光山山腰上,地势东高西低。离开居高临下的东大殿,便下至一片鸟语花香的院子。佛光寺的管理员们视这里为自己的家,用尽心力的守护让这里虽断了千年香火,却美得如同花园般。前院四门的北侧,矗立着佛光寺内的第二座古建遗迹——文殊殿。文殊殿是游客进山门后见到的第一座大殿。这座大殿建于公元1137年,金代天会十五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嫡长孙金熙宗完颜亶时期。大殿看点主要在抬头可见的梁架上。
“文殊殿”是五台山最常见的佛殿。文殊菩萨的道场在五台山,这是在佛经中是有明确记载的,由佛祖亲口说出是文殊菩萨的说法道场。《佛说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讲:“尔时,世尊复告金刚密迹主言,我灭度后,于南赡部州(大地)东北方,有国名大震那。其国中有山,名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中国古称“震那国”,五台山在印度东北方,“五顶”即指五台山蔚然五峦。
历代以来,有关文殊菩萨在五台山显灵应迹的传说很多,佛光寺中亦有一段:相传北魏时孝文帝骑马拜游五台山,到了南台顶时天色将晚,忽然看见山的西面有一道非常奇特美丽的霞光,他以为是文殊灵迹,便骑着马一路寻着光线找到这里,建造了3间佛堂和僧舍,创建了最早的佛光寺。”孝文帝崇佛,曾招揽诸多义学高僧,给予优待、助其讲论,使得佛教广为传播。这也充分说明了宗教建筑也是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分不开的。
http://s13/mw690/002Fv19Rzy6SXbPSg209c&690佛光寺内的另外一座唐代石经幢就位于文殊殿前这篇鸟语花香的庭院当心,造于公元877年,唐乾符四年,比东大殿前的那幢(3.24米)更高一些,高度4.9米,两座石幢幢身均刻陀罗尼经。从工艺角度来看,相较之下东大殿前的石经幢水平更佳一些。
http://s10/mw690/002Fv19Rzy6SXbQolAJ19&690
此外,佛光寺内、外还有一批年代久远的墓塔,共7座,分布在寺内、寺外东山坡及寺西北里许,年代已确证为唐代与金代的禅师塔,建造技艺均佳。其中东大殿旁边立着一座“祖师塔”,是寺宇创建时的遗物,为创建佛光寺的初祖禅师的墓塔。砖结构,平面六角形,二层,高约8米,式样古朴。祖师塔的形制是国内仅见的孤例,也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北魏石塔之一。关于祖师塔的建塔年代,目前尚无任何铭刻记载,是梁思成根据建筑风格推断出此塔建于北魏,是佛光寺创建时的唯一实物。
除了东大殿、文殊殿、石经幢和墓塔,寺内的其他少数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重建的房屋,没有考察意义。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已经公布佛光寺大殿作为中国古代木建筑中第一个国家保护的重要文物。
佛光寺大殿旅行考察指南:
名称:佛光寺 Foguang Temple
古迹分布:东大殿、文殊殿、唐代石经幢、北魏墓塔
看点:唐代佛殿建筑风格、唐代彩塑、唐代壁画、唐代书法、唐代石经幢、北魏墓塔
评价:“中国第一国宝”(建筑学家梁思成)
相关名人:梁思成、林徽因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佛光新村,距离县城30公里左右
乘车:1.可从五台山包车,费用300——400元
食宿:1.豆村有很多小饭馆,可作为佛光寺与南禅寺之间,中午辗转充饥的选择
门票:15元/人
禁忌:为保护文物,禁止在东大殿、文殊殿内拍照
建议:可带望远镜,仔细观看建筑、彩塑等
附近古迹:南禅寺(中国最古老的唐代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