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佑寺位于北长街北口路东,建于清顺治年间,为清圣祖玄烨的避痘处。雍正元年(1723)拟分给宝亲王(乾隆帝)弘历作为私第。弘历未迁入,登基后改为喇嘛庙,名福佑寺。寺坐北朝南,外垣门西向。全寺共三进。山门面阔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民国十六年改为班禅驻北平办事处,一九八零年后作过班禅驻京办事处。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福佑寺分三进院落,坐北朝南,大门向西。自南而北依次为东西牌楼二座,分别书:圣德永垂和慈育群生,进门左、右为钟、鼓二楼。山门三间,左右各一大石狮子,
前后有雕龙御路,左右有八字屏墙。旁开角门各一,天王殿为第二进殿,再进是大雄宝殿,中轴线上的正殿均开有前后两门,可从前直贯到后,
取意一顺百顺。

大门紧闭的福佑寺
大雄宝殿内建有重檐八角亭一座,檐顶上挂有十世班禅敬献的哈达,
亭内正中供奉着用纯黄金铸造的文殊菩萨,冠上镶有硕大的五彩宝石。相传乾隆皇帝曾得梦自己是文殊菩萨化身,供文殊菩萨于一个独立亭子之中,故称“文殊亭”,这在全国寺庙中独一无二。右边是释迦牟尼佛,东西二边分别是十八罗汉金坐像,佛像做工考究,大气,彰显非凡的皇家气派。
福佑寺大雄宝殿殿顶正脊中央,置覆钵式铜塔,设有铜制须弥座,座上由莲花瓣承托着景泰蓝制作的塔身,铜制塔刹。

福佑寺大雄宝殿

殿顶铜塔

天王殿金刚
天王殿内供奉着顶天立地四大天王坐像,分别握有:无鳞无爪的龙,无骨无盖的伞,无弦的琴和无鞘的剑。佛像画工十分细致唯妙,眉毛胡须历数可见。四大金刚坐像少见,
如此细腻而霸气的也独此一家, 无人敢碰,
几百年来保护的非常完好。这四尊天王是泥金的。泥金比贴金、镀金更有价值,俗话说一贴(金箔)、三上(金粉)、九泥金,后者形成的金层较厚且光泽柔和,很费金料,一般很少使用。需要先将金粉和胶合剂刷到泥胎上,平刷颜料后再用玛瑙笔趁颜料半干的时候把颜料刮下来,露出下面的金底,要是刷薄了刮的时候会把金子也刮开。泥金佛像经多年颜料褪色磨损,更显金光灿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