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自驾游,有被拥堵之苦,但也有出行自由之便利。一日突发奇想,想到宜兴看看紫砂,遂驱车前往。

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位于江苏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宜兴最著名的是紫砂,“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宜兴市井】
【在宜兴街头矗立着徐悲鸿大师的塑像】
宜兴的陶瓷业从明代中期起,集中于鼎山、蜀山一带,由家庭作坊发展到手工业工场。清代,紫砂和均陶等产品常被宫廷皇室列为贡品,宜兴发展成为全国日用陶重要产区之一。鼎蜀山一带已是"商贾贸易廛市,山村宛然都会"。民国初期,鼎蜀山一带几乎"家家制坯、户户捶泥","衣食所需,均惟陶业是赖"。
我们在宜兴就体验了一把"家家制坯、户户捶泥"的情景。
在宜兴善卷洞景区有一个“陶吧”,据称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容纳游客最多的中国第一陶吧,游客不仅能参观部分紫砂珍品,了解宜兴的紫砂文化,还可亲手做一件神奇的紫砂艺术品,并可将自己的作品带走。
其实就是给每个游客发一块泥,自己选一个模具(都是十二生肖、小动物之类),把泥巴放进去,捶打严实即可。
我们也颇有兴趣的参加,选的模具基本上都是自己的生肖动物。
虽然看似简单,做到尽善尽美也不容易。
老老少少都喜欢参与
这位是优质高产的“先进工作者”,一人做了五个,质量还不错。
初级产品

如果要长期保存,还要再经过烧制,加工费每只25元。
在“陶吧”只能说是体验了紫砂制作的其中一个工序,比起真正的制作紫砂产品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回北京时除了带上自己制作的生肖“泥巴饼”外,还是带上亲友送的真正的紫砂壶作为纪念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