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旅游,游客进避暑山庄的大门,会有一件在北京遇不到的怪事!简而言之,就是:特定的人、进特定的门。具体情况,听我慢慢道来。
http://s12/mw690/91c2c009tx6BsdhEyanbb&690
(避暑山庄正门——丽正门,外地游客由此进门,本市持年票者不可进入。)
承德避暑山庄是大清王朝的“陪都”,依“都城九门”之规矩,也在周长10公里的宫墙上辟了9座城门。为丽正门、城关门、德汇门、流杯亭门、惠迪吉门、西北门、碧峰门、坦坦荡荡门、仓门。 避暑山庄南临闹市,帝王亦南面而居,所以在南面开门最多,开有6个门,而以丽正门为避暑山庄正门。
在古代中国,将“丽正”作为国都(陪都)正门名称的有四个朝代。一为南宋临安的丽正门;二为元代大都的丽正门;三是明成祖朱棣将北京南中门叫做丽正门,直到第6位皇帝英宗朱祁镇在正统二年(1437)大规模修葺北京城时,才改丽正门为正阳门;第四个就是清朝将陪都承德避暑山庄正门称为丽正门。http://s12/mw690/91c2c009tx6Bxh2E3eH1b&690
避暑山庄丽正门内额上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诗:“岩城埤睨固金汤,坦荡门开向午阳。两字新题标丽正,车书恒此会遐方”。此诗描写了山庄的美丽,坚固,寓意当时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强大。
乾隆重建的丽正门,下为三门城台,方形门洞,每座门洞两扇朱漆大门,每扇门上钉有只准天子使用的81颗铜门钉;城台上雉堞环绕,正中是面阔三间、四面围廊、单檐歇山卷棚布瓦顶的城楼;门前有大红照壁一面;门两侧各立石狮一座、下马碑一通,至此文臣落轿、武官下马,中门仅为皇帝及随行的后妃、皇子使用,王公大臣只能从左右大门进宫。
http://s3/mw690/91c2c009tx6BxdDdt0mb2&690
(避暑山庄九门之一、专供年票使用者进入的“城关门”。外地游客不得进入。)
城关门,建于乾隆十九年(1755),下为一门城台,方形门洞,西扇朱漆大门;台上雉堞,门楼面阔一楹,四面围廊,单檐歇山卷棚布瓦顶。城关门建于丽正门和德汇门之间,是专供各地信使快马直入内宫,以及太监、工匠、杂役等人员,和货物运输的专用门。
【特定的人、进特定的门】
承德市规定:没有年票、购买门票的人(当然绝大多数是外地游客)只能从丽正门、德汇门等——“皇家正门”进入避暑山庄。似乎给予“国内友人”很高的地位。
而持有年票的人(当然都是承德市户籍居民)只能从城关门——“皇家下人行走之门”进入避暑山庄。似乎压低了对“本地游客”的待遇。
这种规定是很严格的,走错了门,门口的读卡器不说“请进”,你只能自认倒霉,多跑一段路。
问题是,如果遇到承德人接待外地来的朋友,就会发生许多尴尬。设想一下:承德人把外地朋友领到避暑山庄门前,给他买好120元一张的门票,让他自己凭票进入避暑山庄丽正门,告诉他在里边××地方等着;这位承德老兄要小跑200米绕到城关门,凭50元一张的年票,由监票员对照年票上的照片验明正身、无误放行、进入避暑山庄,然后立即沿着山庄虎皮石墙再跑200米回到丽正门里边,在××地方的人群中寻觅自己的朋友。即使顺利也得20分钟。
上述情况,绝不是本人杜撰,承德报刊上也多有刊登。这种情况被吐槽多年,呼吁改变的声音不绝于耳,可是至今毫无改变。
留下了避暑山庄“特定的人、进特定的门”的全国独特的旅游区奇特景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