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教学设计
(2011-11-13 20:24:31)
标签:
杂谈 |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诵古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景象,感受半亩方塘的美丽景色,明白活水对于方塘 的重要性.
3.了解说理诗,知道这首诗蕴含的哲理,懂得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了解诗借景喻理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很多关于读书的名言,大家还记得吗?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关于读书的古诗——观书有感。【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五步法吗?
3.首先,我们来知诗人,【出示朱熹图片】这就是朱熹, 你对朱熹了解多少?
4.接下来,谁能把诗题解释一下?
5.过渡:朱熹先生是勤奋读书的典范,不光读,还注意思考.这节课只要同学们认真读,用心思考,积极发言,相信你的收获一定会很大。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古诗。
二.品析诗句 理解诗意
1. 首先请同学们对照屏幕上的自学任务,初步自学这首诗.
【任务一】
1)反复诵读, 读准字音,读出诗的韵味;
2)理解重点词语,说说各诗句的意思.
3)借助插图,想象诗歌 所描绘的画面.
4)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互相交流。
2.学生诵读,自主学习。
3. 展示交流
(1)诗人看到眼前的方塘美景,他不禁产生疑问——问渠哪得清如许?翻译一下,他有什么疑问?是啊,到底什么原因呢?诗人作出回答——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示三四句】
(2) “渠”这里是指什么?现在生活中指什么?这就是古今意的不同。
(3) "为"是一个多音字,在这儿读"wèi" ,第四声,作什么意思?(因为)它向我们解释了 池塘清澈的原因是——活水不断地从源头流来.怎样的水才是活水呢? (有源头而常流动的水)
(4)我们可以想象:远处山上的瀑布流下的水汇成小溪,溪水源源不断流入方塘,所以方塘 的水才能那样新鲜清澈. )
(5)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6)如果没有活水涌来,方塘会怎样?可见,源头活水对于小池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
三.辩论明理 享受诗趣.
1.【任务二】
2. 小组讨论,学生畅所欲言
3. 交流结论: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使池水 .不断地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使人 __________.板书:人的心智: 更加聪明 ← 读书汲取
4.诗人巧妙地把读书的道理蕴含在诗中,把美丽的方塘风光和读书感想融合在一起,使这首诗的意境得到了升华,此时此刻,再读这一首诗,我们又该如何去读?指导朗读。【指名读(2 人)——齐读】
四.拓展新知.
1.朱熹先生把读书的道理巧妙地藏在这首写景诗里,使人们一下子就接受了他的观点,像这样的诗叫作"说理诗"。同学们想想,你还能举出一些跟这些诗相似的说理诗吗?
2.朱熹还有一首鲜为人知的说理诗《泛舟》,【出示古诗】借助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并想一想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读书道理.
3.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变得心智聪明,就必须多读书!)
五.【出示名言】的确,只有读书才会使人进步,请同学们齐读名言,作为这节课的结束语!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活到老,学到老.
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六.作业布置:
搜集朱熹的《春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看
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