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因数和倍数教学的感想

(2015-06-04 14:39:10)
分类: 教学感悟


儿童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必须从具体形象入手,才能逐步形成抽象的概念。因此我在进行因数与倍数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通过充分的直观感知,积累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象,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在头脑中生成抽象的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片断1】: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

师:(课件出示)用12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想,有几种拼法?把拼出来的情况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

生独立完成。

交流得出:4x3=12,2x6=12,1x12=12

根据4x3=12联系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呢?

1:我想到了12÷3=4,12÷4=3

21234倍,1243倍。

追问:既然这样,我们可以认为123的什么数?124的什么数?

很自然地得出:123的倍数,12也是3的倍数。

师:反过来,4312的什么数?

指出:43都是12的因数

练习1:在2x6=12的算式中你能说说2,6,12之间的关系。

:2:判断对错:3X5=15的算式中3是因数,15是倍数。

强调:倍数和因数的相互依存性,谁也离不开谁。

数学概念教学,是一种基于数学活动的发现层面的教学。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如以上例子,通过引导学生“拼摆长方形”的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体验和理解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过程,学生只有经历了这一系列复杂、有意义的思维活动,才能使枯燥、抽象的“因数”、“倍数”的概念牢牢根植于头脑中。并且教学中倍数,因数的引入了无痕迹,极其自然:由“倍”的概念深入到“倍数”的概念,乘数就是相应积的因数。学生在教师积极构建的教学过程中,就已经利用原有的概念主动地“吸纳”新概念,将所学知识融为一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