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2012-10-22 11:00:06)
标签:

行而知之

学习

生活体验

教育

教师

分类: 读书感悟

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文/行而知之

学习概念的窄化,客观上对应试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什么是学习?在一些老师和家长的心目当中,学习就是读书写字,并且这种读书仅限于书包里装的教科书,写字也仅限于老师布置的各科作业和练习。而读课外书就会被贬斥为“闲书”,而除此之外的游戏、体育、影视及各种课外活动等均会被视为影响“学习”的“坏”事情,最终这些“坏”事情只有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才会被有限允许。而那些“学习”还搞不好的人就基本被剥夺了做“坏”事的权利。

事实上学习的概念是很宽泛的。游戏是学习,看电影是学习,散步是学习,聊天是学习,读课外书更是学习。从只要有经验的获取或意识存在活动的角度看,其实走神发愣,甚至连恶作剧,打架骂人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因为通过这些事件经历,总能在经验、知识或者态度、情感等方面有所收获并对一个人的将来产生影响。当然我并不是说鼓励学生去做坏事。

对于婴幼儿和小学时期,孩子头脑中的知识主要来源与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的来源主要在日常生活。这些通过各种感官获取的直接经验保存在孩子的大脑中,成为构建未来知识特别是理性、抽象知识的根基。幼儿园的教材中有大小、多少、粗细、长短、等概念。这些内容是不需要讲的,事实上要真要老师讲的话还真不知该从何说起,但适龄的正常孩子们却能直接进行正确地比较。这里,孩子们就是在用其生活经验来对书中的图画包含的意义做出判断。这些经验来自与日常生活,脱离了生活体验,一切文字和文字形成的概念都会成为一堆混乱的符号,而无法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有序的知识架构。

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在未知和已知间建立联系的一个过程。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便能够做到准确理解并记忆,新知识便能够掌握的牢固。这个过程很像盖高楼,必须从低到高一层一层的来。没有已有知识作为基础,新知识根本就无法被接受。没有相关联的知识背景,新知识则只能借助于靠死记硬背了。为什么我们一些孩子在低年级学习还不错,但随着年级的增长学习越来吃力。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低年级是学习任务不多,努力的死记硬背还能够应付,但随着学习任务和难度的增加,要求学生具有更为宽广多元的背景知识和抽象能力作为理解的基础,如还仅靠机械记忆则必然是要掉队的。

苏霍姆林斯基斯基关于课外阅读说过一番话:“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难题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不单是课外阅读,生活体验又何尝不在学生的脑力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呢?

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树立“生活即教育”理念,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必须的,对小学及学龄前的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真正做到为孩子的未来“奠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为什么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