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评课
(2013-06-11 13:22:34)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
听了徐海帆老师的课,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熟练把握教材,对教材的有效解读。
从徐老师的整个课堂设计可以看出徐老师在课前做了多少细致的备课工作。整个课堂的设计环节丝丝入扣,不落痕迹地处理课文重难点问题,看似随着学生的疑问进行授课,其实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尤其对课文词语的理解上,如“司空见惯、追根求源、见微知著”等,徐老师做到了把词语放到课文中理解,在学生理解后又放到课文中解读的方法,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词语内涵。而这一设计也正是整个教学环节设计中最精彩的一步。
二、问题精炼,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对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有效实施。
为了让学生能很好理解课文,徐老师灵活的运用了表格的形式,这样既使三个事例一目了然,也对词语做了很好的解释。整个课堂表格贯穿始终,联系全文,引导学生自学课文,了解文中人物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也是王老师课堂的一大亮点。
四、学法指导,潜移默化
在本节课的40分钟内,学生对学习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老师和学生在这节课中以谈话式的语言,进行了一次师生无拘无束、平等的对话,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乐于交流、懂得倾听,勇于发表自己的阅读体会。老师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乡村的美丽,去感受乡村人家独特迷人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