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量代换》评课稿

(2012-06-06 18:31:11)
标签:

杂谈

《等量代换》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如何让学生掌握这一思想方法”,带着这一问题,我去听了董老师的课:

一、关注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董老师采用的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中国历史典故“曹冲称象”,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如何称象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以相等的石头进行互换,初步感知用相等的量进行交换。在探究新知中,董老师立足生活大胆改变教材,把教材中的砝码换物改成了以物换物,使学生在最容易理解、最感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新知。在这个环节多让学生说说代换的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纵观整节课,董老师有一个明确的主线和层次,先从水果的重量互换到生活中的鸡、鸭、鹅的重量代换,从远古时代的开放性的互换问题,再到图形中的的图形与数相等的互换,最后又以最直接的方式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等量代换。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都证明董老师所选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

二、技术整合,建立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小学生的记忆能力很强,但理解能力欠佳。为了帮助学生能克服“在原有的认知结构基础上,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过程中存在的困难,董老师采用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如: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等方法,使学生自己先自己探究等量代换的方法。再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及讲解,让学生感知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最后又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动态图像演示技术,利用媒体信息传播的丰富性、形象性和生动性,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他们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让他们轻松地在脑中建立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从练习中我们又发现,董老师整节课都紧紧地围绕教学目标,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进行教学。在一个个具体而丰富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情景变化了,但蕴含其中的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没有变。从最开始的形象思维到最后的抽象思维,逐一建立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

这节课是成功的,带给我的课后收获:

(1)学生为何能自如地表达。从本节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能够理念等量代换的含义,在教师的心理有着这样的理念:让学生把自己内在的思维和言语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再提高。

(2)回答问题的学生面要全。我们在授课过程中面对的是全班学生,而不是几个别的优秀学生,所以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时,涉及的面也应该广一些,即使有同学把问题回答上来了,也可以再叫几个学生说说的,使全班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

(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本节课中发现学生学得轻松有趣;原因在于教师的语言精练,课堂的科技含量高,视频和课件时时吸引学生的眼球。

(4)练习设计上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既满足了那些吃不饱的学生,也关注到了弱势学生,给予全体学生进步的体验。

 

 

仁溪二小马岙校区       龚婷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