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问题学生诊疗》有感——李枫
(2012-06-05 12:23:13)
标签:
读后感 |
教育仅仅靠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还需要智慧。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正是一本为教师供教育智慧的书……面对作者在书中所展示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一种教育的情景,并忍不住和作者一起思考和探讨,进而情不自禁地想到自己的学生和教育,在享受阅读快感的同时受到思想的启迪。打开这本书,我们便打开了教育智慧的‘百宝箱’”李镇西老师的话语打开了我兴趣的天窗。
深入读进去,书中的内容很快就吸引了我的眼球。看完十种常见的错误思路,不由地感慨,这也正是我所曾犯过的错误呀。特别是“迷信权力,迷信管理,迷信说教,迷信惩罚”和“惩罚不见效的时候,又转而迷信‘爱’”这两条,曾是我最迷茫的。于是我迫不急待地读下去,十一种正确思路很快读完,感觉还需体会,就回头再读,并结合第二章的专题研究来思索。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论分析,不是抽象谈理论;有案例,但是不单纯讲故事。王老师冷静而理智地解剖着我们几乎每天都会遇到的一个个教育难题,从中可以看出王老师对教育的爱正倾注于分析之中。王老师对各种问题学生的“问题”条分缕析,给了我很大启示。至于第三章的《培养“校园专家”》,我就不太感兴趣。不过本书处处体现出作者冷静、理性、深刻、细致的思考,同时它的语言又是幽默通俗的、深入浅出的。
学生的情况千千万,想用千篇一律的爱,解决形形色色的问题,显然是不行的。有些问题需要有恒心,需要长时间的跟踪指导,会有多次反复,你只有付出智慧和艰辛的努力,才有希望达到理想效果,因为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有时还转变家长的观念和习惯做法呢。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祈求成为校园专家,但也需要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尽快转变不良情况。所以此书非读不可,并且要真正地读进去。
我们教师需要转变自己的做法,凡事多一点虚心、多一点服务意识、多一点反思意识、多一点研究意识,让教育走向科学、让教育充满智慧。也许,这正是本书所要告诉我们的,也是王晓春老师所期待的,更是我们对学生真正的“爱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