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黎川文学

(2012-01-03 09:39:26)
标签:

文化

分类: 黎川诗文

               http://s6/middle/917bc4e5xb595c5d23dc5&690


 

关于黎川文学

                                            文/胡春花

 

                                                

 

    2011年12月20日,是一个不平淡的日子,我清楚地知道。

 

    这一天,全国著名的小小说家刘国芳和抚州日报社的三名记者来到了黎川。晚上,我们这些文友齐聚在嘉顺陶瓷公司晚宴,宣传部长雷祥根也来了。大家在非常祥和随意的气氛下喝着酒,聊着天,与远道而来的客人频频举杯,与心中坚守的文化意识反复碰撞。时光缓缓流逝,明亮的灯光打下来,大家酒足饭饱,唇齿溢香,却仍了无倦意,亦无散席之念。文联主席吴润发看大家兴致高涨,突发奇想,建议大家朗诵诗歌。曾英娇、嘉顺陶瓷公司总经理鄢爱魁愉快而热情地朗读了自己的诗歌作品。大家又起哄让雷部长来一首,雷部长没有推辞,一口气诵完了《滕王阁序》,他的语调平和,吐字轻缓而清澈,运气匀净而平滑,让我们置身于一种祥和安稳的气息之中,仿佛正聆听满腹经纶者的谆谆教诲。他诵完了,不等人评说,就接着道,黎川的文学已初露气象,可以建一个黎川文学园地,把黎川的文学推介出去。

 

    我坐在雷部长的对面,看到灯光下的他那么清淡平易,然而却这样语出惊人。我眼前一亮,多好的想法呀,多宏伟而壮丽的前景啊!家乡人,身在穷乡僻壤而自强不息的家乡人,他们应该懂得黎川,明了黎川的文学事业;他们应该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精神家园,有足以让他们豪壮的文化底气;而我们明天的花朵,担负承接与延续重托的花朵,应该得到丰饶的引领,应该成为怀抱文学素养、内涵丰腴的一代。如果这样代代绵延,不断壮大,那么黎川的明天是丰满美好的,是能够铸造丰功伟绩的。

 

    很多天,我都为这个建议而欢欣鼓舞着,时时沉吟和设想:如何来操作,怎样设计和编排,如何在众多作品中,择优录用等等。有时午夜梦回,还禁不住惦念,在心里头往复盘旋上好几回。几天后,在宣传部组织的新闻采写例会上,吴主席说要把这个建园的任务交给我。我当即表示很乐意,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之前,黄健平老师开辟了《风雅黎川》,收集关于黎川的自古而今的一些文学作品和各地民俗风物,里面有雅的篇章,更有风的成分,取名为风雅,个人认为是极为妥当的。进入这个页面,精美的图片,翔实广博的内容,让人惊叹。同时,也为黄老师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并心存最深的感激。

 

    《黎川文学》与《风》,内容截然不同,但服务于“黎川”这同一物质,就像事物的两面,互不相干,却能彼此完美,彼此应和。《风》侧重于叙写地域实物,介绍性的文字居多,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黎川文学》,它将致力于纯文学的开拓,是对艺术的探索、实践和表现。内设小说、散文、现代诗、散文诗、杂文、歌词等几个专题。所选的篇章会是一些曾发表过的,有一定思想内容、得到社会认可、可以引领人类灵魂的东西。它向人展示的是真正的文学、纯粹的文学,是地域里趋向完美的代表文学,是奋进与不断延伸的文学。因此,凡有志于文学创作的黎川作者,都应抱着严谨务实的态度、自觉肩负引领的职责,并以发扬光大黎川文学为己任,以能够进入此家园为荣耀。

 

    真正的文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粘稠的感性特质,同时又是极为理性的。有经验的作者能自如地将生活中的感性之物或事件,拓展、磋磨,升华至理性的高度、深度,而后外化为文字篇章,给读者带去无限启迪和反思。

 

    有人说,在众多的文体中,散文和小说是寻常碧玉,最接近生活的本真;而诗歌是凝练文学,更需要精心打造和碾磨。其实,任何文体的写作都是艰辛的,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而艺术是精神物质的最高境界,是所有作者所向往的高处。就诗歌来说,我认为海子的作品是近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他的这段诗学观值得我们深思:“从荷尔德林我懂得,必须克服诗歌的世纪病——对于表象和修辞的热爱。必须克服诗歌中对于修辞的追求……从荷尔德林我懂得,诗歌是一场烈火,而不是修辞练习。 ……她是精神的安静而神秘的中心。她不在修辞中做窝。她只是一个安静的本质,不需要那些俗人来扰乱她。她是单纯的,有自己的领土和王座。她是安静的。有她自己的呼吸。”

 

                                                

 

    勿庸置疑,文学是一门高深艺术,是一朵玄奥之花。在外围,表现出文字简单的排列组合和重复;在内部,则是情感、理智的高层次把握。黎川文学,自成立作协和创办《黎河》刊物以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了大批的文学新人,激励了一群早有建树的中老年作家重拾彩笔。特别是自2011年4月20日举办谷雨诗会以来,各位作者的进步显而易见,用刘国芳主席的话说,黎川的文学起步最晚,然而发展迅速,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小有规模。刘主席的话是中肯的,仅几个月的时间,黎川文学在文联主席的悉心引导和组织下,在抚州知识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奠定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确实,黎川的文学创作队伍,在一批前辈和优秀人士的刻苦实践下,进入良好的状态。最具影响力的有武一平、涂继文、郑文胜的古典诗词,吴才平、官炳炎、熊云的散文,邹国文、黄运良、石武荪的小说,杨应庚、杨金根、项晚平、胡耀彬的诗歌,王建、黄健平的杂文,鄢爱魁的歌词等,都各具特色,其文之美,其色之艳,其芳之馨,引人回味与遐思。

 

    此外,还有一批女作者,不容忽视。

 

    首先让人刮目相看的是曾英娇。曾英娇是刘国芳主席唇嘴间流淌较为频繁的名字,他对她的赞赏和肯定不言而喻。应该承认,对于小小说的创作,她是独特的,有着惊人的匠心独运。记得我第一次读到她的小说《断弦》时,心里头涌起无限溢美之词,想一吐为快,然而细思良久,终不能言。大概那是陌上花开的惊喜,水清鱼自在游的畅快,那更是黄山谷笔下“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的意味!刘主席一再问我如何,我只是简单而坚定地说“好”,然后就沉静下来,期待她的下篇。

 

    程黎花的写作给人断续感,这是她工作极为负责的原因所致。但是,我们依然珍爱她的每一部作品,敬畏她的每一次创作。她的诗歌大多清新、柔亮,偶有铿锵如铁的,都满满透出情感的浓与烈;她的散文优美大气,弥漫世间烟火气,是真实的人生与世俗,且叙述、议论、描写和引用兼具,情思宽广而丰富。她的写作常常带给我莫名的图腾和奋发感,我依稀看到她每次属文必拈笔细思、专注以赴、一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情状——多么热情而生动的情状。

 

    丁艳擅长纪实散文的写作,长于古典诗词的化用。她的语言流畅、精美、明丽,字里行间散发自由的质地。她笔下流出的生活样式,洁净而柔和,温婉而浪漫。每次读着这样的文字,都感觉到隐隐有水滴在淌动,在向下逸去,静静地逸去,正如她自己所说“安静如莲”,真是这样啊。

 

    置身这样一批作者群中,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骄傲,然而又有足够的必要自醒。学而向前,不进则退。文学需要努力,需要迈进,那里有属于作家最光明的前方。反之,不努力的前方是黑暗的,是无意义的。任何自满和自恋都是戕害才情最柔软而锋利的刀。

 

                                                

 

    时值阳历新年,天气愈寒,然而到处张灯结彩,喜气荡漾,给人万物更新,春气萌动之感,黎川文学家园恰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展翼启航了,这对于黎川文学界是幸事;对于黎川人是喜事。因为,我们每一个生于斯、长于斯的黎川人,都可以透过作者的情感之丝,精美的文字之线,领略家乡的风土人情、欢喜变迁,滋生强烈的美感与热爱。即便是远别的游子,隔空看到这些熟稔的田野、大地,熟悉的人、事被深情描绘,都会不由自主地涌起最浓烈而细密的乡愁,继而顿生归思之念。艾青说:“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激发深沉的爱意;被远方游子梦里醒里眷恋;恰当地引领下一代;提高黎川文学的整体水平,我想,这是雷部长提议建立黎川文学家园的目的所在。

 

    作为一个黎川籍的文学爱好者,我愿意倾注一些东西,让她变得更为朝气,更为蓬勃,更为魅力,哪怕注入的是些微小的水滴、浑沌的雾气、微茫的热爱,可是,“千峰拔地玉嶙峋”也许就是这样铸就的啊!

 

    最后,为了黎川文学事业的繁荣和昌盛,恳请各位黎川的文学爱好者辗转相告,将博客链接地址和发表于各类报刊杂志的作品注明何刊何期,不断发至“黎川文学家园”邮箱,以便随时更新,不胜感激。

 

邮箱地址:lcwxjy@126.com 

 

 

                                                                                  

                                                                                  2012年1月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