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杰地灵,钟灵毓秀——黎川中田

(2011-11-04 21:28:50)
标签:

文化

分类: 黎川风情
            http://s12/middle/917bc4e5xb0e8b0dc879b&690

钟贤宋代开始建村,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全村主要是鲁、陈二姓,只有少数杂姓。鲁姓族谱记载:鲁氏始祖为宋有开公,有开公身为循吏,名在宋史,南渡扈隆裕太后驾而来南丰,遂为兹土之始祖。后传至佐文公,为钟贤鲁氏始祖。陈氏族谱记载:宋仁宗嘉祐七年(公元1062年),皇帝下诏将陈氏分家析产,自此,江州义门陈氏家族子孙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一支于康熙年间迁徙,由焕修公随母漂流到黎川钟贤村定居(陈焕修字立轩,生于康熙二十六年),为钟贤陈氏始祖。钟贤历史文明悠久,历代文人、官宦甚多,素有“世代簪缨”、“文献世族”之称,誉满黎川。

    聪明内敛的钟贤先人有了钱,首先是光宗耀祖,而光宗耀祖的途径,不外乎读书科举和构筑高墙大院。据有关史料记载:鲁姓先祖子讶公精明能干,极善经营,贩了大批木材经水路运往九江,恰逢九江城失火,全城大半被烧毁,木材价格上涨了几倍,鲁子讶发了大财。死时分遗产,三个儿子每人分得白银八百万两,这些钱主要是用来盖房子。陈姓二世祖陈凝斋,著名理学家,生五子皆中科举。五世祖陈希曾,殿试中探花,官至从二品刑部右侍郎。六世祖陈孚恩,在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以兵部侍郎任军机大臣(宰相),清一代陈氏家族世代为官,积累了大量财富。于是沿着龙安河畔,陈、鲁二姓建起成片大厦,纵横交错却又井然有序。高耸的马头墙,数人合抱的木柱,婉转曲折的回廊,无不体现出文雅清新、风韵怡人的优美。

    钟贤村的江南古韵弥漫在各个角落。祠堂是钟贤古村落的一大特点。在众多的祠堂中,最为显著的是鲁姓佐文公祠堂,位于钟贤村中心,坐北朝南,三进砖木结构,气派非凡。祠内大厅上有座石雕,用整块长四米、高二米白石砌成,极为罕见。大厅内石柱错落有致,厅内不施油漆,保持原木本色。而厅堂柱梁,则采用彩绘图案。正厅台阶下,两边各屹立着一只蹲坐的石狮,使整个祠堂笼罩上一层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的气势。大厅两边厢房,现都住着鲁姓族人,中间院落长40米,宽20米,极为雄伟壮观,为黎川众多祠堂所罕见。大门顶石匾上,刻着“奉先”两个40公分大的正楷大字,穿透岁月的风尘,字迹依然遒劲。整个祠堂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是典型的清代宗祠建筑风格,为研究清代宗法、族法、民间风俗,提供了实物、实证。

    古民居是这里的另一特色。一幢幢明清民居建筑,如同一幅幅回味无穷的民俗古画。现在保留较完整的只有赵家厅堂、高岭上、涂家厅堂等一片联体古民居建筑。三家大厅的宅院,都由庭院、天井、上下厅、厢房等组成。这些建筑最有特色的结构是“双龙出洞”,即从正厅两侧伸出长长的巷道,犹如两条蛟龙从洞中徐徐而出,巷道将两边厅堂联成一体。巷道长直幽深,更显深宅大院的庄重、谨然、深不可测。大厅院落前面,都置一大石水缸,由整块青石凿成。据说缸与房屋同寿,水经年不换,寓示家道绵长、香火不断。 

     钟贤的文物艺术品,现在尚能看到的是一块双龙抢珠的石雕。这块石雕是一块完整红石,长宽1.5米左右,平放在庄王殿前斜坡上。龙头采用透雕手法,龙身、云纹采用浮雕。龙头伸向空中,张口鼓腮,扶摇直上,整条龙神情雄健,姿态如生。据村里老人说,它原是陈孚恩后人家中装饰物,旁边还悬挂一联:龙涎翠袅金仙字,鹤焰红翻宝相花。这里的“龙涎”指龙涎香,用鲸肠胃中病态分泌物制造,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高级香料。从中我们可以想象这个钟鸣鼎食之家,当时是何等繁华富丽。清咸丰十一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朝廷派人到肃顺家抄家时,抄到了陈孚恩写给肃顺的多封私信,于是将陈孚恩逮捕下狱,最后发往新疆效力赎罪。钟贤陈孚恩后人闻讯,极为紧张,惶惶不可终日。恰钟贤有人将陈孚恩家后人藏有龙石,有僭越、叛逆、欺君之嫌,上告朝廷。陈家闻讯,连夜将龙石搬往庄王殿,作为神前装饰物,才避开了这次劫难。

    回顾钟贤村一千多年的经历,走的是一条亦耕、亦商、亦仕的道路。自从陈希祖在乾隆五十五年以殿试第七名中进士后,其弟陈希曾又于乾隆五十八年中探花,历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武英殿副总裁官,还做过咸丰皇帝的老师。其子陈孚恩小时曾做咸丰皇帝做太子时伴读,深受咸丰皇帝喜爱。长大后先后历任兵部、刑部、户部、吏部尚书,参与军机大臣会议,权倾朝野。道光皇帝还特赏“头品顶带、紫禁城走马”,御赐“清正廉臣”匾额。在这种一门二进士、四尚书“天子门生、门生天子”的光环照耀下,据1990年《黎川县志》载:陈家共出进士7人,七品以上官员39人。鲁姓文风更为鼎盛,共出进士19人,七品以上官员52人。该村科举之盛,仕宦之众,爵位之崇,建筑之美,艺术之高,家族之大,延续之久,在黎川是独一无二的,在全省也是屈指可数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说是江西古代文明的一个缩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