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笼记[1](黎川龙安)

标签:
文化 |
分类: 黎川诗文 |
【注释】
[1]石笼:江西黎川西南龙安山中涧水流经的一块槽形大石,石笼是本文作者给它取的名字。
[2]龙安:宋时龙安驿,在今江西黎州县西南,往东多山,地近赣闽交界处。陂(bēi):斜坡。
[3]蹑(niè):踩。
[4]极十里:走完十里路;“极”,尽。
[5]环会:围绕聚合。
[6]淙(cóng):流水声。
[7]萑(huán)苇:芦苇。秽(huì):污秽,肮脏。
[8]啜(chuò):喝。
[9]“或哮”四句:意谓水中的石形,有的像咆哮的山岩,有的像挖成的石臼,有的仰倒着像石槽,有的凹进去像盛食物的器皿。“剜(wān)”,用刀子等利器挖。“偃(yǎn)”,仰面卧倒。
[10]莹(yíng)彻:光洁透亮。
[11]类非:都不是;类,大都,大抵。镌(juān):刻。凿(záo):挖。及:达到。
[12]凡:所有,一切。
[13]圜(huán):围绕。斗:通“陡”。
[14]已即:随即。泄:流出。
[15]纷罗错列:杂乱、交错的分布排列。
[16]少进:稍向前。
[17]坦然:平整宽广的样子。
[18]纵(zòng):与横相对,这里有长的意思。
[19]直发小圳(zhèn):石盘上显出直的小沟。“发”,表现,显露。“圳”,本指田间小沟,这里指石盘上有沟状凹痕。
[20]盈:满。咫(zhǐ):古时八寸为咫。
[21]悉:全。
[22]珑珑:同“隆隆”,象声词。
[23]窥:观察。
[24]涓涓(juān):水缓流的样子。
[25]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熙宁”,北宋神宗的年号。
[26]天作地藏:上天创造,大地蕴藏。遗(wèi):赠给,赐予。
[27]至:到达了顶点,表示最大程度。
[28]虽然:即使如此。
[29]通都大邑:指四通八达的城市。
[30]穷山绝壑(hè):深远的山谷。
[31]附势者:指趋炎附势的人。
[32]柳宗元:唐代文学家,贬官永州时,发现许多风景幽美的地方,作“永州八记”,详见前简介。李愿:唐代人,被罢官后隐居太行山南的盘谷,韩愈有《送李愿归盘谷序》。
[33]“岂特”句:难道只是与石潭、盘谷相提并论么? “特”,只。“比”,并列,相近。
【作者与题解】
王嚮,字梦锡,南城(今江西南城)人。幼喜读书,屡试而不得志。熙宁九年,曾巩知洪州(今江西南昌),向吕南公访问“后来俊秀”,吕南公即举其友人王嚮。次年,曾巩回南丰扫墓,又得王嚮所献文,乃对人称之,有“以望若人”之语。不久,曾巩移知福州,王嚮依旧潦倒困顿。后病饿而死。(见吕南公《灌园集·王梦锡文集序》)卒年仅三十二岁,其时约在元丰六年(1083)。有文集五卷,未见流传。
《游石笼记》写于熙宁九年(1076),选自明代人编选的《天下名山记钞》。石笼“藏乎穷山绝壑之下”,位于涧水环绕之中,原是一块略具槽形的大石,于世默默无闻。而王嚮偶到其处,游赏、命名,作以记传。这篇游记与柳宗元“永州八记”同属一类。文中一再描写石笼所在地,水清石洁,自然天成,又叹惜其埋没,显然是寄托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与牢骚。《游石笼记》固然不及柳宗元的山水记精美、含蓄,但也可以从中看到柳记对后世的影响。顺便指出,这类游记在发掘和描状景物、寄情于物方面多有特色,而对知人论世来说,也不无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