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国壹分铜币的历史

(2017-11-12 11:27:41)
标签:

教育

历史

收藏

文化

      收藏一枚钱币,了解一段历史,重在过程的享受......
        民国机制铜圆初期极具地方特色的一些品种,那一系列铜圆里有不少都是军阀所铸造的,各式各样的面值、纹饰、多数又是粗制滥造的质量,这些对民国政府的货币制度是严重的冲击,但今天我们将给大家专题讲解民国时期为了统一币制,民国政府最为用心所铸造的一种机制铜圆......

http://s7/mw690/002FaBckzy7fKcN7sOO16&690
       钱面依廓缘环镌链纹,在环链内又镌一线圈,在上方镌中华民国五年六字,在中间有一函孔,孔外有廓,在函孔外对称镌币值壹分,环抱壹分镌一四叶形图,在其外镌一细线圈,在线圈外对称镌两个圆圈内尖四角形花星,在下方镌每一百枚当一圆七字,钱背面依廓缘环镌链纹,在其内又镌一线圈,在线圈内镌嘉禾及尖四角图案,在中间函孔外有廓,币边为光边,材质为红铜。钱直径26.4mm 函径4.7mm 厚1.6mm 现重6.53g
http://s6/mw690/002FaBckzy7fKcNXCuha5&690

       中华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于民国十七年召开全国经济会议,并颁布了《国币条例草案》,条案中再次提出货币的铸发权为政府所有,次年将上海造币厂设为中央造币厂。
       民国二十二年国民政府提出“废两改元”计划,于三月在中央造币厂开铸新币,到民国二十四年国民政府又提出“法币政策”严禁银元及旧钱的流通,开始全面着手控制金融、统一币制的行动。
       民国二十五年国民政府开始铸造发行以分为单位的机制铜圆,这一做法全面禁止了传统以制钱为面值的辅币制度,使得混乱几十年的辅币制度趋于统一,这种铜圆作为法币的辅币进行流通。主要图案以方足布和青天白日旗为主,边饰以回纹,形制整齐划一,是我国铜圆史上唯一大规模发行的规范化铜圆。这种铜圆最初流通时可以兑换旧式十文铜圆三枚,民国二十五年还有半分一种,相对壹分来说要少见一点。民国二十六年中央造币厂继续铸造此类铜圆,其中半分面值的极其稀少。http://s15/mw690/002FaBckzy7fKcNHBdI1e&690
       天津造币厂也按照这个形制仿铸了类似的铜圆,为示区分在币面上有平或津字,记地文字主要分布在布币下方或国民党党徽下方,均少见,平字位于布币下方的相对多一点。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日寇攻占上海后,位于上海的中央造币厂紧急内迁重庆,因此民国二十七年和民国二十八年的壹分铜圆是为重庆中央造币厂所铸造的。这两种年份的壹分铜圆明显要少于民国二十五年和二十六年的,并且民国二十八的壹分要更少些,其中民国二十八年有半分面值者应为样币。
        在民国二十八年的壹分铜圆中有一种在布币图案下方带“桂”字者,字体有大小之分,我们将版别名称定为“大桂”和“小桂”,小桂字体特别小。这种和平、津记地类似的铜圆是由桂林造币分厂所铸造的,也是样币,罕见。
       战争导致人力、物力、物力、财力的大量损耗,依照最初的形制已经很难继续维持辅币的铸造工作,为了节约成本、增加铸币量,国民政府在民国二十九年的重庆中央造币厂改变了原有计划的样式,从红铜圆变为黄铜圆,并且直径减小、面值增大,分一分、二分两种面值,一分的纹饰更加简单,这类铜圆铸造质量明显要次于原先的红铜质地者。今见中华民国三十年二分面值黄铜圆为样币。
       抗战胜利后中央造币厂迁回上海,并在民国三十七年铸造了面值为一分的铜圆,图案和原定式样一致,仍然是红铜质地,但是直径明显变小,这种一分是作为金圆券的辅币来铸行的。
       1949年中央造币厂部分人员携带设备迁往台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