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天如何戒寒?

(2011-10-02 23:21:00)
标签:

杂谈

              

      秋风萧瑟,秋高气爽!正逢国庆长假期间,让我们深情的走进秋与秋共眠,享受惬意深秋。但在享受的同时我们必须提高健康警惕,别让“诱惑”的秋风吹凉自己。大部分人的观点是“春捂秋冻”春天就多穿衣服,秋天就要少穿挨冻一下也没关系。殊不知这句话后面的真正含义,“秋冻”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地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物质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那么尽管这样我们就可以还像夏天一样的穿少透凉吗?《内经四气调神论篇》:“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兴,万物以荣...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也就是百姓常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萌发欣欣向荣。夏季的三个月,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秋季的三个月,自然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天高风急地气萧肃。冬季的三个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这里的“秋收”包括人的精气神,热能也需要收敛与修复,戒备受凉受风要必须提高警惕。如果秋天没有收敛好能量,冬天拿什么来维护与利用人体气机?

              

      秋天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易引起咽喉干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应多补充水分,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多吃甘蔗、梨、苹果、乳类、芝麻、蜂蜜、银耳、新鲜蔬菜等柔润食物,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但是这些并非所有人都适合,秋冻也并非人人适宜。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脾胃病患者不宜“冻”,老年人和儿童属于特殊人群,需要对他们身体状况做一个了解之后才能给出正确指导。

重点说下脾胃病患者,《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说过“脾胃虚则九窍不同”。我们健康一地步是从脾胃开始,脾是帮助我们运化食物输送营养到达每一个脏腑需要的营养区。“胃为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脾胃虚寒”,同脾阳虚,因饮食失调、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状表现为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暖后减轻。“脾胃湿热”,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能失调而生湿热。“脾胃不和”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或腹泻,脾胃湿困可见食后饱胀,倦怠乏力。除此之外,健康人也要注意脾胃病的发生与预防。 

脾胃病的人在饮食中需要注意的戒寒就是,忌食生冷寒凉之物。蔬菜中海带、菠菜、豆芽、菠菜,在吃这类蔬菜时一定记得要热食,或者点些醋,因为醋是温性的,这样可以中和他们的凉性。水果中梨、香蕉、柿子、香瓜,这类水果能熬水喝的尽量热饮或蒸,梨可以同银耳,枸杞熬成羹这样可以起到去燥润肺滋阴的功效。肉食中河蟹、牡蛎、田螺,食用时记得切点姜末倒点醋蘸着吃,姜能去除食物中的寒气。炒菜时,大家也不防在菜里面放点孜然、花椒粉等类似驱寒除湿的作料,让菜肴更加美味健康。为了预防脾胃病的发生,大家都可以尝试这种吃法。  

                 

      秋天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对于有这方面疾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防寒尤其重要。这部分人群如果也尝试“春捂秋冻”,会是十分危险的举动。比如穿着拖鞋虽然比较时髦也比较舒服,但末梢循环节奏被打乱,易引发血压升高等症状,俗话说“寒从脚气起”。不光是脚保护头、手、都是非常重要的,这些都属于身体的末梢神经敏感区。

这个秋天让我们一起来戒寒,为了拥有更好的免疫体质,保护好自己,关爱家人!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黄帝内经》

《中华药膳大宝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