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允漷对有效教学的解读和定义
(2019-07-28 10:54:44)
标签:
教育 |
崔允漷认为有效教学是人们在特定教学价值观支配下,依据教学研究的成果所描述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愿望。他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教学理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
有效教学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学是否有效,不是依赖于完全客观地标准来判断,判断教学是否有效,这是一个价值负载活动,它取决于人们的教学目标观和教学价值观。对教学目标的不同理解和认识,必然会导致对教学有效性有所不同的判断结果。新课程规定了三大课程目标领域“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说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有效教学必须促使学生在这三大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发展,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将学科的价值定位在学生全面发展上。
有效教学旨在促进学生学习: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但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 “有 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1]
有效教学呼唤效意识: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教学效果的底线。同时,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分配合理、课堂45分钟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使学生发展的达到最大化。
有效教学需要反思与创新:有效教学必然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需要持续的反思与探究才能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体意识,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同时也需要教师具有经验意识,从教学经验中学习,形成自己的实践理论。
综上所述,崔允浩教授是这样定义有效教学的: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和所学的内容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