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力的合成实验

(2017-12-09 10:50:59)
标签:

教育

文化

力的合成实验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

【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细铅笔.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实验步骤】

①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放于水平桌面的方木板上.

②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③用两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如图标记,记录两弹簧秤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④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秤的读数F1F2的图示,并以F1F2为邻边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⑤只用一只弹簧秤钩住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读数F3和细绳的方向,从O点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⑥比较一下,力F3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⑦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上述步骤.

【注意事项】

①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将其水平放置,然后检查、校正零点.将两弹簧测力计互相钩着水平拉伸,选择两只读数完全一致的弹簧测力计使用.

②施加拉力时要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应尽量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③不要直接以橡皮筋端点为结点,可拴一短细绳再连两绳套,以三绳交点为结点,应使结点小些,以便准确地记录结点O的位置.橡皮筋的固定点K应选在靠近木板上边中点为宜,以使结点O能确定在纸的上半侧,以便于作图,结点O的定位力求准确,同一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结点位置O必须保持不变.

④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时,拉力要适当地大一些.

⑤画力的图示时应选择适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

⑥因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越大,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以,实验中不要把θ取得太大,但也不宜太小,以60°~120°之间为宜.

 

 

1.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注意(    

A.描点、作图时的铅笔应尖一些,图的比例适当大一些 

B.拉橡皮条的细绳适当长一些

C.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两细绳间的夹角尽量大些

D.在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适当大些

E.拉橡皮条时,橡皮条、细绳和弹簧测力计平行贴近木板面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2.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被两个弹簧秤拉到O点,如图甲所示.两弹簧秤读数分别为F1F2,细绳方向分别与OA直线延长线的夹角为α1和α2,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O点位置不变,合力不变

B.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一定沿OA直线方向

C.若不改变O和α1F1增大,F2必减小

D.合力必大于F1F2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3.李明同学在做“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

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3)(b)所示是李明和张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的图.

1)图乙中的_______是力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_是力F1F2的合力的实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际测量值.

2)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筋,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5.如图所示,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橡皮筋一端固定于P点,另一端连接两个弹簧秤,使这端拉至O点,现使F2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某一角度,相应地使F1的大小及图中β角发生变化.则相应的变化可能是   )

A. F1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定增大                 B.F1也可能减小 

C.F1若增大,β角一定减小     D.F1若增大,β角可能增大

6.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原理是等效原理,其等效性是指(  )

A.使两分力与合力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B.使两次橡皮筋与细绳套的结点都与某点O重合

C.使两次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        D.使弹簧秤在两种情况下发生相同的形变

7. 用平木板、细绳套、橡皮条、测力计等做“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为了使验能够顺利进行,且尽量减小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或做法能够达到上述目的的是(  )

A.使用测力计前应将测力计水平放置,然后检查并矫正零点

B.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沿弹簧的轴线,且与水平木板平行

C.两细绳套必须等长

D.用测力计拉细绳套时,拉力应适当大些,但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E.同一次实验两次拉细绳套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

力的合成实验 8. 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

9(1)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________

A.每次将橡皮条拉到同样的位置  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

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秤的示数    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

(2)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误差,实验中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合成实验 10. 在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得到如下数据,请选择合适的标度在右图方框中作图完成实验数据的处理.

11. 如图甲为“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

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

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力的合成实验 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

(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167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 N.

12.某同学在家中尝试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________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