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经·蒹葭》中的“所谓伊人”指的是恋人吗?

(2018-02-26 14:24:54)
标签:

诗经·蒹葭

古诗词

爱情诗

诗歌赏析

蒹葭苍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秦风·蒹葭》  

http://s3/mw690/002F6vjbzy7ittuwsz872&690

《诗经》中最美,最负盛名的诗词之一。选中文百人一首歌牌的时候,本来不打算选《诗经·蒹葭》,但读过两遍“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觉得大美,实在无法割舍。  

《诗经·秦风·蒹葭》一般认为是一首爱情诗,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但个人觉得这个“伊人”似乎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从诗的细节中感受。  

一、场景是不可能存在的  

“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但形容蒹葭的词“苍苍”“萋萋”“采采”是茂盛、嫩绿、生机勃勃的样子。理应是春天或夏天的芦苇。“蒹葭苍苍”和“白露为霜”不可能再一个画框里。  

http://s6/bmiddle/002F6vjbzy7ittobX5H15&690

二、“伊人”可见而不可求  

诗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都无法找到“伊人”。“伊人”如水中月、镜中花,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诗人满怀希望的追寻,但似乎更像是漫无目的的追寻。  

http://s8/mw690/002F6vjbzy7ittqDdAz17&690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毛诗序》、郑笺),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姚际恒《诗经通论》、方玉润《诗经原始》)。但并不能让人完全信服。个人认为《诗经·秦风·蒹葭》中的“伊人”更多的是一种标志,一种难以企及的愿景。

http://s13/mw690/002F6vjbzy7ittrDPEUcc&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