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焉”字(三十四)
(2017-11-20 19:09:34)
标签:
左传焉襄公四年至八年 |
襄公四年
311陈不服于楚,必亡①。大国行礼焉而不服,在大犹有咎,而况小乎②!
通释:陈国对楚国不顺从,一定灭亡。大国对它实行礼仪还不顺从,对大国来说尚且是灾难,何况是小国呢!”
注释与说明:
①陈不服于楚,必亡:陈国对楚国不顺从,一定灭亡。楚人打算讨伐陈国,听说陈成公死了暂时停止了讨伐,陈人还是不服楚国。鲁国臧武仲对此作出评论。服,顺从。于,对。
②大国行礼焉而不服,在大犹有咎,而况小乎:大国对它实行礼仪还不顺从,对大国来说尚且是灾难,何况是小国呢。行礼,施行礼仪。焉,兼词,于是,即“对它”。而,相当于“还”。在,对,对……来讲。大,大国。咎,灾难。而况,更何况。小,小国。
312冬,公如晋听政,晋侯享公①。公请属鄫②,晋侯不许。孟献子曰:“以寡君之密迩于仇雠,而愿固事君,无失官命③。鄫无赋于司马④——为执事朝夕之命敝邑,敝邑褊小,阙而为罪⑤,寡君是以愿借助焉⑥。”晋侯许之。
注释与说明:
①公如晋听政,晋侯享公:鲁襄公到晋国听从晋国对如何行政的吩咐,晋悼公设享礼招待鲁襄公。听政,听从关于如何行政的吩咐。享,设享礼招待。享礼,请参见052例注释②。
②公请属鄫:襄公请求让鄫国归属鲁国。属鄫,使鄫国归于我。属,音zhǔ。
③以寡君之密迩于仇雠,而愿固事君,无失官命:以我国紧挨着冤家对头,还甘心情愿地坚持事奉晋君您,没有违背过晋君您命令。以,介词,从,按,可不释。寡君,臣下对别国谦称本国国君,代指我国。之,放在“寡君”与“密迩于仇雠”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密迩,紧挨着。迩,近。于,与。仇雠,冤家对头。当时与鲁国领土接壤的国家有齐国、卫国、宋国、徐国、郯国、莒国,应该还有这个鄫国,这里的“仇雠”不知指的是哪个或哪些国家,似乎应该是齐国。而,相当于“还”。固,坚持下来。失,违背。官命,君主的命令,这是在晋国君主面前谦卑的表示。
④鄫无赋于司马:鄫国并没有向您的司马交纳贡赋。指鄫国没有向晋国进贡。赋,动词,纳赋。司马,五官名称之一,掌军政和军赋。
⑤——为执事朝夕之命敝邑,敝邑褊小,阙而为罪:——为了您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员对我国频频下令,我国狭小物产不丰,有缺失就成了罪过。破折号使前后内容形成比较,相当于“与对待鄫国相比”。前一个“为”,音
⑥寡君是以愿借助焉:我国因此愿意向鄫国求借帮助。借助,求借帮助。焉,兼词,于是,即“向鄫国”。
313.314和戎有五利焉①: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②,一也……
通释:与戎人讲和有五种好处在其中:戎狄在有水草的地方生活,看重财物而轻视土地。可以用财物向他们换取土地,这是其一……
注释与说明:
①和戎有五利焉:与戎人讲和有五种好处在其中。本段话是魏庄子回答晋悼公问话一部分。五利,五种好处。焉,兼词,于是,即“在其中”。
②戎狄荐居,贵货易土,土可贾焉:戎狄在有水草的地方生活,看重财物而轻视土地,可以用财物与他们换取土地。荐居,在有水草的地方居处。荐,草。贵货,看重财物。易土,看轻土地。土,土地。贾,音gǔ,买卖,交易。焉,兼词,即“与他们”“向他们”。
襄公五年
315楚人讨陈叛故,曰“由令尹子辛实侵欲焉”,乃杀之①。
通释:楚国人向陈国质问背叛的原因,陈人说“实在是因为令尹子辛对陈国侵害以满足他个人的欲望”,楚国于是杀了子辛。
注释与说明:
①讨,讨个说法,质问。故,原因,缘由。“由令尹子辛实侵欲焉”是直接陈述语言,所以只用引号,不用冒号。侵欲,侵害他人满足自己的欲望。焉,兼词,于是,即“对陈国”。乃,于是,就。
襄公六年
316同罪异罚,非刑也①。专戮于朝,罪孰大焉②!亦逐子荡。
注释与说明:
①同罪异罚,非刑也:罪过相同而惩罚不同,这不是依刑律去做。宋国的司武华弱和乐辔(子荡)小时候彼此很亲昵,长大了就彼此戏谑互相诽谤。乐辔在朝堂上用弓套住了华弱的脖子像带着枷一样。宋平公见到后说“司武被人带上弓枷,哪里还有武啊”于是就把华弱赶走了。这段话是司城子罕对此的评论。刑,使用刑罚,犹言依法办事。
②专戮于朝,罪孰大焉:在朝廷上专横地用强力手段折磨同事,还有谁的罪过比他大呢。专,专横。戮,用强力手段折磨使人受辱,请参见183例注释②的“戮”。焉,兼词,于是+助词,即“比他+呢”。
襄公七年
317.318.319郑僖公之为大子也,于成之十六年与子罕适晋,不礼焉①。又与子丰适楚,亦不礼焉。及其元年朝于晋②。子丰欲愬诸晋而废之,子罕止之③。及将会于鄬,子驷相④,又不礼焉。
通释:郑僖公做太子的时候,在鲁成公十六年和子罕去晋国,在晋国不依礼行事。又和子丰去楚国,在楚国也不依礼行事。到僖公即位那年去晋国朝见,子丰想要向晋国控告僖公进而废掉他,子罕劝止了子丰。到将要在鄬地会见诸侯时,子驷做相礼,僖公在这个过程中又不依礼行事。
注释与说明:
①郑僖公之为大子也,于成之十六年与子罕适晋,不礼焉:郑僖公做太子的时候,在鲁成公十六年和子罕去晋国,在晋国不依礼行事。郑僖公,姬髡(Kūn)顽。第一个“之”,放在“郑僖公”与“为大子”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成之十六年,指的是鲁成公十六年。第二个“之”,助词,的。以下两个“焉”用法相同,分别释为“在楚国”“在鄬地”或“在这个过程中”。“不礼焉”是不是应该分别解释成“对子罕无礼”“对子丰无礼”“对子驷无礼”?非也。郑僖公在郑国内外都可以对此三人无礼,如果不涉及对外礼节,还不至于“愬诸晋”。
②及其元年朝于晋:到僖公即位那年去晋国朝见。及,到了。其,他的。元年,指郑僖公即位第一年,应该是鲁襄公三年,因为前任郑成公卒于鲁襄公二年。朝,朝见,小国国君初即位要礼节性去拜见大国国君。
③子丰欲愬诸晋而废之,子罕止之:子丰想要向晋国控告郑僖公进而废掉他,子罕劝止了子丰。愬,同“诉”。诸,合音词,之乎,之于(之,指郑僖公;于,向)。而,进而。废,废弃,褫(chǐ)夺君位。
④及将会于鄬,子驷相:到将要在鄬地会见诸侯时,子驷执相礼。将会,准备与诸侯相会。此会如期进行,但郑僖公彼时已经不能如会了,《左传》是年《经》:“十有二月,公会晋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莒子、邾子于鄬。郑伯髡顽如会,未见诸侯,丙戌,卒于鄵(Cào)。”鄬,音Wéi,郑地,在今河南省鲁山县境。
襄公八年
320.321庚寅,郑子国、子耳侵蔡,获蔡司马公子燮①。郑人皆喜,唯子产不顺,曰②:“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③。楚人来讨,能勿从乎④!从之,晋师必至。晋楚伐郑,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矣⑤。”子国怒之曰:“尔何知!国有大命而有正卿⑥,童子言焉将为戮矣⑦。”
通释:庚寅这天,郑国的子国、子耳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郑国人都欢天喜地,唯独子产不随声附和,他说:“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再大的祸患了。楚国人前来讨伐,能不顺从他们吗!顺从楚国,晋国的军队必然会来。晋国楚国交相讨伐郑国,从现在开始郑国没有四五年内不能安宁了。子国对他发怒说:“你知道什么!国家有重大的军事行动还有执政的卿在那决策,小孩子对这些事说三道四将会被杀掉的!”
注释与说明:
①庚寅,郑子国、子耳侵蔡,获蔡司马公子燮:庚寅这天,郑国的子国、子耳率兵入侵蔡国,俘虏了蔡国司马公子燮。庚寅,五月庚寅,干支记日,有人推测为夏历五月初七日。子国,子产父。蔡,蔡国,楚国的附庸国。司马,见310例注释④。燮,音Xiè。
②郑人皆喜,唯子产不顺,曰:郑国人都欢天喜地,只有子产不随声附和地说。唯,只有。不顺,不顺着大家说话,不随声附和。
③小国无文德而有武功,祸莫大焉:小国没有文治却有了武功,没有比这再大的祸患了。文德,文明之德,与武功相对,可释作“文治”。武功,武事,武力,军事方面的功绩。焉,兼词,于是,即“比它”“比这”。
④楚人来讨,能勿从乎:楚国人前来讨伐,能不顺从他们吗。勿,不。从,顺从。
⑤自今郑国不四五年弗得宁矣:从现在开始郑国没有四五年内不能安宁了。自今,从现在开始。不,没有。弗得,不能。宁,安宁。
⑥国有大命而有正卿:国家有重大的军事行动还有执政的卿在那决策。大命,重大的决定或重大的军事行动(《左传》中“大命”凡六见,请参见039例注释①)。而,相当于“还”。有正卿,有正卿负责。正卿,当时部分诸侯国决定国家事务的主官,相当于现在小国的国务总理。
⑦童子言焉将为戮矣:你个小孩子对这些说三道四会被杀掉的。童子,小孩。言,谈论,犹言“说三道四”。焉,兼词,于是,即“对此”。为,被。戮,杀。
322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①。牺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强者而庇民焉②。
通释:恭恭敬敬地供给财物以等待他们前来,这是小国保全自己的策略。准备好畜禽钱财,分别在与晋国和楚国相接的边境上等待,来等待强有力的那个国家对我们的百姓加以庇护。
注释与说明:
①敬共币帛以待来者,小国之道也:恭恭敬敬地供给财物以等待他们前来,是小国保全自己的策略。这是一个判断句。楚子囊伐郑,面对即将到来的楚军,郑国众大夫在是从楚还是待晋的问题上展开了讨论,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本段话是子驷阐发观点的部分内容,下节320例是子展阐发观点的部分内容。共,音gōng,同“恭”。以,相当于“来”。来者,来的人,来的国家,这里实指晋国和楚国。币帛,财物。道,犹今言“策略”,保全的策略。
②牺牲玉帛待于二竟,以待强者而庇民焉:备好畜禽钱财在与晋国和与楚国相接的边境上等待,以等着强有力的那个国家对我们的百姓加以庇护。牺牲,供盟誓、宴享用的牲畜,这里指的是犒劳大国军队的畜禽。玉帛,美玉和丝绢,这里指的是犒赏大国军队的钱财。二竟,与晋国相接的边境和与楚国相接的边境。竟,同“境”。以,相当于“来”。强者,强大的一个,这里是在晋国与楚国之间二选一。而,相当于“加以”。庇,庇护。焉,兼词,于是,即“对我们的”。
323楚师辽远,粮食将尽,必将速归,何患焉①!
注释与说明:
①楚师辽远,楚国离我们遥远。楚师,本指楚国军队,但这里实指楚国。辽远,在本文是“遥远”的意思。粮食将尽,意思是说他们大老远地赶来,携带粮食快吃没了。焉,兼词,于是+助词,即“对他们+呢”。
324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①。敝邑之众,夫妇男女,不皇启处,以相救也②——翦焉倾覆,无所控告③。
通释:(楚军)焚烧我国郊外的小堡,侵凌我国的城郭。我国的百姓们,夫妻男女,顾不得休息来相互救援——像剪羽毛似的就被打败了,没有什么告求的机会。
注释与说明:
①焚我郊保,冯陵我城郭:烧毁我国郊外的小堡,侵凌我国的城郭。在楚军迫近时,郑国与楚国讲和(请参见320与321例),随即使王子伯骈告于晋,本段文字是王子伯骈向晋国报告的部分内容。保,同“堡”,边境和郊外用于观察防护的土筑工事。冯陵,进犯,侵凌。冯,音píng,迫近。
②敝邑之众,夫妇男女,不皇启处,以相救也:我国的百姓们,夫妻男女,顾不得休息来相互救援。不皇,没功夫,没机会。皇,同“遑”,暇。启处,坐下来休息。启,跪坐。处,音chǔ,居。
③——翦焉倾覆,无所控告:像剪羽毛似的就被打败了,没有告求的地方。本破折号相当于“可惜抵挡不住”。翦焉,像连根剪羽毛似的。翦,剪除羽毛。《说文》:“翦,羽初生也,一曰矢羽。”此说法未见得准确,好在有“把羽毛修剪整齐,把羽毛齐根剪去”的所谓“引申义”的解释例子。焉,形容词后缀助词,……地,……的样子,……似的。倾覆,坍塌,覆灭,指被楚军打败。无所,没有地方,没有办法,没有机会。控告,投诉,告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