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中的“焉”字(二十)
(2017-08-03 14:45:49)
标签:
左传焉僖公二十三年 |
僖公二十三年
125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①。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②。
通释:承受着做国君父亲的授命保护并享有他给予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百姓的拥护就和君父对抗,没有比它还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
注释与说明:
①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承受着做国君父亲的授命保护并享有他给予的俸禄本,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这段文字是重耳逃离晋国奔狄时说的话。从125-140记录的是晋公子重耳流亡和归国过程中的事。保,护着使不受损害。君父,国君父亲。命,授命。而,连词,连接因果两个动作。享,享受,享有。生禄,生存俸禄。于是,因此。乎,助词,这里相当于“就”“才”等。得人,得到人们拥护。
②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有百姓的拥护就和君父对抗,没有比它还大的罪过了——我还是逃亡吧。而,连词,相当于“就”。校,同“较”,较量,对抗,较劲。莫,没有什么。焉,兼词,于是,即“比它”(于,比;它,指与君父对抗)。破折号相当于“按这个道理看”“由此看来”。其,表示语气的副词,还是。奔,跑,逃亡。
126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①。
通释: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又过二十五年再改嫁,到那时我已经进棺材了。让我等着您。
注释与说明:
①本段文字是季隗对重耳说的话。年,年纪,年岁。如是,像这样,指也是二十五年。而,连词,相当于“才”“再”等。嫁,嫁人。则,已经。就木,进棺木。就,本义为“靠近”,这里是“走向”“走进”的意思。焉,兼词,于是,即“到那时”“在那时”(于,到,在;是,那时,指二十五年后)。破折号相当于“由此看来”。请,请允许我,让我。待,等待。
127过卫,卫文公不礼焉①。
注释与说明:
①过,经过,路过。礼,以礼节相待。焉,兼词,于是,即“对他”(于,对;是,他)。
128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①。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②。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③。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④。
通释:我看晋公子的随从人员,都足够来辅佐国君。如果用他们作辅佐,晋公子必定能回晋国做国君。他回到晋国,一定会在诸侯中得志称霸。在诸侯中称霸就会惩罚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大概是第一个。您何不在当下早一点为自己寻条后路呢!”
注释与说明:
①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我看晋公子的随从人员,都足够来辅佐国君。本段文字是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对僖负羁说的话。之,助词,的。从者,跟随的人。相国,辅佐国君。相,音xiàng,辅佐,辅助。
②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如果用他们作辅佐,晋公子必定能回晋国做国君。以,用。“以”后省宾语。夫子,指重耳。反,同“返”。其,自己的,他的。
③必得志于诸侯:一定会在诸侯中得志称霸。得志于诸侯,在诸侯中得志。于,在。
④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就会惩罚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国大概是第一个,您何不在当下早一点为自己寻条后路呢。而,相当于今天的副词“就”。诛,讨伐。曹,曹国。其,副词,表示揣测的语气,大概。首,第一个。盍,何不。蚤,通“早”。自贰,自己选择另一条路。焉,兼词,于是+助词,即“在当下+呢”(于,在,当;是,现在,当下)。
129乃馈盘飧,置璧焉。公子受飧反璧①。
注释与说明:
①做这件事的是曹国大夫僖负羁。乃,于是。“乃”前省主语。馈,送给。“馈”后省宾语。盘飧,盘子盛食物。飧,音sūn,饭食。置璧焉,置璧于其中,在盘子里放了块璧。置,放置。焉,兼词,于是,即“在其中”“在盘子里”。公子,指重耳。反,同“返”,返还。
130.131.132.133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①。叔詹②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③。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④: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⑤。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⑥,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⑦,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⑧!”弗听⑨。
通释:重耳一行经过郑国,郑文公对他也没有以礼相待。叔詹进言劝谏郑文公说:“我听说上天要任用的人,常人是没有办法能赶上的。晋公子在自身有三个方面超过常人,上天大概打算立他为国君吧,您还是对他以礼相待为好:男人与女人同姓,繁衍的子孙不兴旺——晋公子姓姬又是姬姓女生的,却能活到现在,这是第一点;让他遭遇逃亡在外的磨难,而上天仍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让他出来平定,这是第二点;有三个足以居人之上的谋士心甘情愿地跟随着他,这是第三点。晋国和郑国是兄弟之国,兄弟之国的子弟路过本来就应该对他们以礼相待,何况是上天要任用的人呢!”郑文公不采纳他的劝谏。
注释与说明:
①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重耳一行经过郑国,郑文公对他也没有以礼相待。及,到,经过。礼,礼待,以礼相待。焉,兼词,于是,即“对他”(于,对;是,他,指重耳)。
②叔詹:郑国大夫。
③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我听说上天要使用的人,常人是没有办法赶上的。之,放在“天”与“所启”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启,启用,使用,任用。弗及,赶不上,没办法赶上。
④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晋公子在自身有三个方面超过常人,上天大概打算将要立他为国君吧,您还是对他以礼相待吧。有三,有三个特点,有三个超常之处。前一个“焉”,兼词,于是,即“在自身”(于,在;是,自身)。前一个“其”,副词,表示揣测语气,大概。或者,可能。将,打算。建诸,立他为国君吧。建,立。诸,合音词,之乎,他吧。君,您,指郑文公。后一个“其”,副词,表示劝诫语气,还是。礼,礼待。后一个“焉”,兼词,于是,即“对他”(于,对;是,他,指晋公子重耳)。
⑤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男人与女人同姓,繁衍的子孙不兴旺,晋公子姓姬又是姬姓女生的,却能活到现在,这是第一点。其,代词,复指“男女同姓”。生,繁衍。蕃,兴旺。晋公子姬出也,晋公子是姬姓女人生的,判断句。出,生出来的。而,却。至于,活下来到……,到了。一也,这是第一点,判断句。一,作动词。本句前的破折号具有转折作用,相当于“可是”。
⑥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让他遭遇逃亡在外的磨难,而上天仍不让晋国安定下来,大概是要让他出来平定。离外,遭遇出走。离,遭遇。外,外逃,出走。之,助词,的。患,忧患,磨难。而,但是。靖,使……安定。殆,大概。启,启用。之,代词,指重耳。
⑦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有三个足以居人之上的谋士心甘情愿地跟随着他。足以,足够来。上人,居人之上。而,连词,相当于“来”“也”。从,跟从。
⑧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晋国郑国是同姓的兄弟国家,兄弟之国的子弟路过本来就应该对他们以礼相待。同侪,同辈,同等,兄弟之国。其,指同侪之国。过,过往,路过。固,本来。礼,礼待,以礼相待。焉,兼词,于是,即“对他们”(于,在;是,他们)。况,何况。
⑨弗听:不听劝谏,郑文公不采纳他的劝谏。
134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①;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②!
注释与说明:
②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那些波及晋国的,已经是国君您剩下的了,我还能用什么来报答您呢。这只是客气表达,意思就是,你什么都不缺,我没法报答你。前一个“其”,那。波及,波浪所及,影响扩散到。君之余,您剩余的。之,放在“君”与“余”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后一个“其”,语气副词,还。何以,以何,用什么,拿什么。报,报答。
135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①
136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①。
注释与说明:
①公子,指重耳。降,走下台阶。拜,拜谢。稽首,叩头于地。稽,音qǐ。公,秦穆公。降一级,走下一个台阶,这是礼节上对重耳的尊重。辞,谢,实际是礼貌地表示答谢,不是拒绝。焉,兼词,于是,即“向他”“对他”(于,向,对;是,他,指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