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杀者王

(2015-09-18 20:18:52)
标签:

孟子

梁惠王上

不嗜杀者王

1.6[原文]

孟子见梁襄王

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对曰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原文通释]

孟子谒见梁襄王。

退出来后,对人说:“远远看他不像个国君,走近也看不出他有什么值得敬畏的;他突然问我‘天下怎样安定呢’,我回答‘天下统一就会安定了’;他问‘谁能使天下统一’,我回答‘不喜欢杀人的国君能使天下统一’;他又问‘谁能归顺服从’,我回答‘天下没有谁不归顺服从的。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过程吗?七八月时遇到天旱,禾苗已经枯萎了;天忽地聚起乌云,降下一场透雨来,那么禾苗就又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谁能阻止它!当今天下的国君,没有不好杀人的。如果有不好杀人的,那天下的老百姓必然都会伸长了脖子期待着他了。果真这么做了,老百姓归顺他,就跟水向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地谁又能阻挡得住!’”

 

[注释]

孟子见梁襄王孟子谒见梁襄王。见,谒见,礼节性地拜见。梁襄王,梁惠王子,名嗣,前318年-前296年在位。

语人曰退出来后,对人说。“出”前省略主语,指孟子离开梁襄王王宫。以下双方对话多省略说话人。语,音,告诉,对人说。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远远看他不像个国君,走近也看不出对他有什么值得敬畏的。望,远看,远观。之,代词,指梁襄王。人君,国家的君主。就,走近,靠近。而,连词,这里相当于“却”、“也”。所畏,值得敬畏的,可以敬畏的。焉,兼词,于是,对他。

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突然问我‘天下怎样安定呢’。卒,音cù同“猝”,仓促。恶乎,怎样……呢。恶,音wū,疑问代词。

定于一安定在统一,天下统一就会安定。一,作动词,统一。

孰能一之谁能使天下统一。一,作动词,使动用法,使……统一。之,代词,指天下。

⑦嗜:音shì,喜欢,爱好。

⑧与:音,跟从,参与,引申为“服从”“顺从”。

⑨莫:没有谁。

王知夫苗乎大王了解禾苗生长的过程。夫,那。苗,禾苗,禾苗生长的过程。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七八月时遇到天旱,禾苗已经枯萎了。七八月,这里采用的是周代的历法,周历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七八月相当于夏历的五六月。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然兴之矣天忽地聚起乌云,一场透雨降下来,那么禾苗就又蓬勃旺盛地生长起来了。油然,云忽地聚积貌。作,布,聚集。沛然,充分盛大貌。则,那么。浡然,兴盛貌。浡,音。之,音阶助词。

其如是,孰能御之这样的情况,谁能阻止它其,放在议论前,表语气,这里大致相当于“如果”。如是,像这样。御,阻挡,阻止。之,代词,它,指禾苗雨后蓬勃旺盛地生长

今夫天下之人牧当今天下的国君。夫,用于领起议论,也可释作“那”。之,的。人牧,国君,治理人民的人,把治理国家当作放牧一样。

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果真这么做了,老百姓归顺他就跟水向低处奔流一样,浩浩荡荡地谁又能阻挡得住。诚,果真。由,同“犹”,如同。“归之”和“御之”的“之”是代词。“水之就下”之“之”,放在“水”与“就下”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就,趋向,奔向。

 

[解读与点评]

本章谈论的是仁政与富国强兵的关系问题。

尽管孟子感觉梁襄王远远看不像个国君,走近看不值得敬畏,但还是很严肃地开导他。其中“油然”、“沛然”、“浡然”描绘久旱之雨从形成到降下又到它对禾苗产生的巨大能量,很有些夸张的意味,孟子试图通过这个形象的比喻,让梁襄王明白做一位好国君多么重要。

为本章句读很伤脑筋。因本章全是转述之语,是孟子复述自己与梁襄王见面及对话的过程。我们平时口语中转述对话时,虽然也有抑扬顿挫的语调,但转述的内容是不能肢解的,转述语言书面表达的标点不能完全体现对话的语调。请注意我在叙述的环节间使用了分号。

称“人君”而不称“民君”,言其为统治者之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