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很干净,我举起一把手枪
文/陈文礼
孤独要趁年轻,于是我在孤独的世界里,寻找治疗孤独的良药。
那年,一场雪灾过后,我在凤冈县城的一个报刊亭偶然看见一本小而精致的杂志。封面很唯美。我掏了衣兜里仅剩下的十元钱。
回到一个人的宿舍,我悄悄地打开了。灯光很暗淡,我倒在床上,已经闻到了久违的气味,不必说,大家都知道。
说到一个人,这些年我都是一个人。不为什么,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一个人在外面行走,一个人那么浪漫,一个人的岁月,我真不知道,我在追寻的是什么。
很久了,我每次都要经过凤城那个街角旁边的那个停靠的站点。
这年的夏天,凤城的温度高了许多。我试图在尝试着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一首诗歌,一样的长度,一样的独白。
我是一个不善于表达的人,堆积了太多的压抑。再不到漏点消化或者消失到另一个人的身上,那些年,整个人都是寂寞的黑夜,说是要好好学习,也说是在践踏青春,毕竟我是为了我自己而来。
我第一次,试着向我心爱的杂志投稿,写了三首短短的诗歌,用写信的方式从邮局投了去,当然几个月后。石沉大海。
那几首诗歌,现在我已经记不起来了。没有留底稿,是无心去回忆,那些酸涩的青春。
读大专的第一个月,我在异乡的一个城市。我看见一个女孩从一个报刊亭买了同样的那本杂志,我有些很高兴,因为我终于又发现了它的身影。
偶然我发现里面左下角有一句句子竟然是我写的,高兴得差点飞起来。那是我第一次在那本杂志里面刊登了一句诗歌。
2013年2月,远在浙江的小郭,她说,她有2010年第7-8期合刊的《散文诗》下半月,我叫她翻开某页有我写的一句。
从那时候起,我便开始努力的读,努力的写,努力的投稿,无非是为了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一句一句的躺在纸上。
2012年一月,朋友陈小江给我说,《散文诗》2012年第1-2期的目录里面有我的名字,我有些兴奋也有些失望。这篇文字是我写得最烂的一篇。
事与愿违的写作,从孤独中找到文字是治疗孤独的解药,我在想。写了那么多,也只有自己在读,自己在理解。
以后写了很多的诗歌,都是不良品,没有合格的。我不敢盖上合格的标签,怕别人取笑,担心自己的文字经不起严刑拷打。
一直以来。居然某一天听见也有人喜欢我的文字,那些贴在博客的一字一句。很庆幸,也很安慰自己。
2012年《佛山文艺》第5期刊登了两首短诗,题目叫《异乡人》。在广东打工时写的,加班赶点,没完没了的流水线,那只有编号没有姓名的人们,和我一般大小,也许他们不一样,有家有妻儿女,我俨然是一个为了混完寒假和找点汗水钱弥补生活费。
那两首诗歌主要是关于一个外地人在外打工的感受,佛山文艺多数刊登打工文学。在这里我不想把那些文字贴出来。留在心里更好。
写诗要写一首良心的诗歌。让大家都产生共鸣,不喜欢文字的人也能喜欢上文字。我总是那么认为只有诗歌才能表达一个人的内心。包括孤独。
贵州的写诗的我最后喜欢读陈小江的散文诗,第一次去六盘水,让我一个人六盘水等了他一天,他妈的真狠心,六盘水的六月还真冷,差点儿感冒,不然说,六盘水的美女多哈。可惜都是和我插肩的陌生人。
陈小江的作品多数是乡愁和底层人的苦难,读起来很有感觉,他的那首诗歌《婊子》更是表达了他的心情。
多数我的诗歌都是受他的影响,也至于我写不出好的句子。
贵阳的夏立楠(黄涛)是写散文的高手。这一年在全国大小的报纸刊登了不少,那小子时常跟我显耀,估计那小子得了不少的稿费,但他多数时间是关心女孩和生理。
我无处构造一首诗歌的发生,关于某些词语的修饰和词语的打磨。
2013年《中国诗歌》杂志的编辑老师给我打来电话,说给我刊登一组诗歌。这是一个杂志回复得最早的,给了我很大信心和鼓励,感谢自己的那些努力,3月27日我收到了中国诗歌第2期的样刊,看见自己的文字,看见自己的照片原封不动的贴在了页面,我感到很骄傲。
不知道什么样的诗歌才是标准的好与差,不知道有没有标准,谁能定义。
某人说过,诗人的不幸是文学界的万幸。这句话,我是否没有怎么理解。难道经历了苦难折磨的人写得出一首好作品吗?
在北京,我去过最多的地方是国家图书馆,第四楼便是我爱呆的地方,期刊杂志都摆放那些沉默的书架中央,每次我都翻开有我写的文章的杂志。我在想我的名字也留在了这里,虽然只有我去阅读,在这里我看见了许多90后写诗歌的朋友的文章,他们的文字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残酷的现实,能有多少人还在读诗歌,读纯文学的书。不然,依旧还有一些人。依旧还有一些人写属于自己的文字。
我一直很孤独,不知道还有孤独多久,陪伴我的还是床上那些书,那些文字。
曾和朋友晓说过,如果某一天你要是我的女朋友了,你会觉得我床上全是书,而且如同狗窝一样,你会踢我睡地板不。
“我会给你收拾”她说。
现实的确很残酷,在残酷的现实能读自己的文字,能写自己的文字,能在为了柴米油盐的忙碌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之地,那便是文学。
好好的生活,好好的赶路,好好的写一篇有良心的文字。读给自己听,读给朋友听。
一边打工,一边写作。一边行走,一边阅读。
我绝对是一个不安分的人,绝对是一个三心二意的人。
阿门。
“感谢自己还躺在自己的文字之中打盹”
陈文礼,贵州凤冈县人,生于1989年8月20。2010年诗歌创作,作品散见于《散文诗.校园文学》《中国诗歌》《当代教育》《佛山文艺》《贵州都市报》《威宁日报》《大方报》《新诗大观》《大别山诗刊》。等等。2013年7月毕业于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
联系方式:
556000贵州凯里市华联路1号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严明明(老师)转陈文礼收
邮箱:1514209262@qq.com
电话:15811565330
加载中,请稍候......